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49 2
2015-12-15
7-6,是否具有目的性,不能成为判断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依据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资本论》,第202页)

  很多人以此作为坚持“动物和机器等一切物化劳动不可能创造价值”的根据。然而:

  1,至今为止,我们人类无法确定蜜蜂在建造蜂房前头脑里是否已经具有一个“观念的”蜂房;

  2,没有人说明为什么头脑里预先没有一个“观念的产品”,其行为就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3,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要经过的环节趋向于无限多,每一个环节上的劳动者只需要按照上一级管理者的指示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必要,在很多时候也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参加制造的产品最终的用途。

  工人按照工程师的指示或者按照图纸加工零件,而不必知道零件的最终用途;机器作为工人肢体的延长或者工人本身的替代物,也不必预先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目的。

  所以,劳作者的头脑里预先有没有最终产品的“图象”,不能作为一个判据,用来判断这一劳作是否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

  即使可以用“预先有无产品的图象”作为标准,来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也不能否认机器不能劳动、不能创造价值。例如,自动机床在开始工作前,它的电脑里已经被输入了产品的全部图纸和尺寸——即“观念的产品”。

  引起“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这一困惑的根源,是对商品交换价值的错误理解。认定商品除了具体的使用价值之外,唯一的共同属性就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并据此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生产中消耗的人类劳动的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主观论断,应该经受实践的检验。

  实际上,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不是构成商品交换价值的唯一元素,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动物和机器等物化劳动创造的价值和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共同构成了一件商品的交换价值。

  如果把“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这个问题完整地写成“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交换价值”,结论就会非常清楚。

(摘自黄佶著《资本异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15 08:53:02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资本论》,第202页)

这是说使用价值的创造,目的性也是指的它。

资本异常之论,确实有过人之处。我们必须承认它是一本好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2:40:33
clm0600 发表于 2015-12-15 10:10
对蜜蜂来说,采蜜建蜂巢都是劳动,
但对人来说,蜜蜂干这些事儿就不是劳动了。
对蜜蜂来说,采蜜建蜂巢都是劳动,
但对人来说,蜜蜂干这些事儿就不是劳动了。

当然了,你非要说采蜜建蜂巢是蜜蜂的劳动,那也随你,只要你分清楚那不是人的劳动就行了。
只有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蜜蜂的劳动不创造价值。

如果蜜蜂的劳动创造价值,你在野外看到蜜蜂酿的蜜,你要拿走这些蜜,你就要付钱给蜜蜂,或者用其他东西与蜜蜂做交换。你会这么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