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01 13
2016-01-15
遇到市场交换引起的产权人际转移,唯名论者大脑就短路,成了诡辩者。
看例子。
一位西红柿种植者,辛苦种出了它。在没有销售掉时,任谁也不能不说这些西红柿是这位种植者的劳动产物。
这里,说西红柿是种植者的劳动产物,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西红柿是种植者的劳动成果。
第二层意思是,西红柿的产权属于种植者,或者说,种植者是西红柿的主人。
前面说了,在没有销售出去时,人们说“西红柿是其种植者的劳动产物”,就包含这两层意思,种植者通过辛劳种出了西红柿同时种植者又是西红柿的产权所有者。
但是,一旦种植者将西红柿卖掉,人们所说的“西红柿是其种植者的劳动产物”,还同时包含以上所说的那两层意思么?
只要你不是唯名论者,你只要拥有常识,你就会清楚地知道,西红柿的主人随交换而更换了。
这时(卖掉西红柿后),说“西红柿是其种植者的劳动产物”,就只包含第一个意思,西红柿是种植者生产出来的,而不再包含第二个意思,即西红柿种植者不再是西红柿的主人了。
唯名论者大脑短路了,“怎么可能?西红柿是种植者生产出来的,西红柿是种植者的劳动产物,西红柿应当永远是种植者的所有物。”当你说他们错了,他们就会大叫:“西红柿是种植者的劳动产物,尽管买者向种植者支付了货币,西红柿也不是买者的劳动产物,所以西红柿应当永远是种植者的所有物”。你说,西红柿不应再归属于种植者,你不过表述了一个事实,而唯名论者却在那里纠缠不清,做足似是而非的表演。
破解唯名论者诡辩,只需要你坚持扫描“西红柿是种植者的劳动产物”这句话在不同情景(卖出前和卖出后)下的含义差别。卖出前,有西红柿归属种植者的意思在,卖出后,就没有这层意思了。诡辩者玩弄似是而非的手段不灵了。
而当我们要考察价值问题时,需要进一步矫枉(并不过正)。
如果我们不去看西红柿是谁生产的,而仅仅观察西红柿归属于谁,那么,销售前,西红柿归属于其种植者是符合事实的,同理,销售后,西红柿不再归属于种植者也同样是符合事实的。
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有本文标题所说的命题:我买来的劳动产物,就是我的劳动产物。
这是似非而是的。
为什么?
不论什么形态的交换,本质上都是劳动的交换,劳动及其成果所有权的交换。所有权、产权,实质都是劳动所有权。
掰开揉碎了说。
一个人需要西红柿,而自然界野生的西红柿不能满足他。
这个人就面临着不劳动就不得食的必然约束。
但是,不劳动就不得食并不局限于这个人必须亲力亲为去种植西红柿。(似非)
这个人可以发挥自己在其他生产领域的专长、高效率,向社会提供非西红柿的他种劳动及成果,换回媒介,再用媒介换回西红柿以供自己利用。这个人为了得到西红柿,付出了劳动,所以西红柿就是他的劳动产物,同时,种植者放弃了西红柿的权利,但也获得了补偿。(而是)
所以,一个似非而是的命题诞生了,从劳动所有权的意义上,买者买到的产物,就是他自己的产物。买者付出了劳动符号,这是买进物归属于他的道德基础。
唯名论的主张,恰恰是极不道德的、极不公正的。他们研究出来的价值论,既无科学性,更无道德感,用现代话来说,他们走在违反“公序良俗”的邪路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5 09:21:17
价值、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35331&from^^uid=3698065
英国著名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说:“人类能够生产和消费的只有效用,而不是物质本身”。

人类的劳动过程就是将劳动的效用加载于物质,使之改变形态而成为满足人类需要之物的过程。大米填饱肚子是生物学等研究的问题,劳动填饱肚子才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size=15.3333px]如果只看到西红柿的效用,是成不了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所以,中国是没有真正的经济(家)的; 一眼看去,只看到劳动(量),而看不到西红柿/钢铁等,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5 10:17:23
交换是物权转移,对交换物来说就是更换了所有权人。还有一种情况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本来不存在所属关系,而是一种“委办关系”,即劳动对象的所有权人委托劳动者进行劳动加工,使原材料变为产品而已,连物权的边都不沾。用楼主举的例子说明,种植西红柿是委托人要进行的事项,于是提供树苗和土地等生产资料,并请某个委托代理人(劳动者)具体承办。树苗长大到开花结果产出西红柿,那么树苗和西红柿与委托代理人之间存在什么物权关系呢?根本没有。委托代理人获得的是承办费,根本无资格认为是经过自己亲手办理的东西就归己。

所以说,马氏“两论”的认识基础还是自然经济的小农意识,只知“谁生产,产品归谁”,而不知道社会分工,协作生产的时代已经到来,“谁生产,产品不一定归谁”,换句话说,马氏根本没有现代社会的“委办”观念和物权分属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5 13:04:26
he_zr 发表于 2016-1-15 10:17
交换是物权转移,对交换物来说就是更换了所有权人。还有一种情况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本来不存在所属关 ...
你说的情况同我主贴说的是一回事。
买东西,和买劳动,是一回事。
我买的劳动产物是我的劳动产物=我买的劳动就是我的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5 13:24:08
YJDWII 发表于 2016-1-15 09:21
价值、价格、利润、消费者剩余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35331&from^^uid=3 ...
谢谢跟帖。
抱怨一下,看您的贴,比较累。
终于看明白了,不过我正是这样看价值问题的呀。
说劳动谈劳动无需劳动价值论呀。
劳动价值论只能捆绑人的头脑,把劳动局限在非常窄小的范围里呀。我主贴批的就是这种情形呀。
米是农民生产的,司机运来的,商人卖给我的,他们都付出了劳动力,但是,我做为买者不补偿他们,他们不会给我任一粒大米的,我用我赚取的货币补偿了他们的劳动(因为他们取代了我的地位,可以用货币去获取他人劳动产物了),获得了大米,就是我用劳动获得了大米呀,所以所我买来的大米就是我的劳动产物。这就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矫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5 13:57:11
“人类能够生产和消费的只有效用,而不是物质本身”——马歇尔说得很对嘛
但他的说法一直不被理解呀,劳动价值论者一直抱着物质外壳哭天抢地呀。
另外,马歇尔也没说效用就是价值呀,对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