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890 127
2009-02-17

“按人发钱”的理论荒谬在哪里

为了使“0价值”的纸币,在社会上分配公平,有人提出“按人发行”纸币的观点;此观点的提出者这样认为,既然纸币是0价值,如果不按人公平地发放,这样就造成掌握纸币而又能无偿得到纸币的人得到利益,而得不到纸币的百姓就失去利益;只有按人公平地发放,大家才公平。

这个理论粗看起来,确实无懈可击;因为纸币本来0价值,现在大家平均发放也是0价值,0+0=0价值,社会上什么也没有多出来和少掉;纸币的0价值交换没有影响到实物的交换,实物交换还是——等价交换。可是,这个理论一放到现实里,就十分荒唐了。接下来,我来指出这个理论荒谬在哪里。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货币”的经济是“两次交换经济”,即是,我们的财产(实物的或智慧的,下同)首先是第一次跟货币交换,即卖给货币——第一次交换,但我们最终需要得到的还是财产,如房子、汽车等,所以,我们还要用交换所得的货币,购买财产,——第二次交换。所以,货币经济也称——两次交换经济。

“两次交换经济”的优点在于,我们的所有社会需求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以解决。显然,如果不经过“货币”的两次交换,那我们所要得到的需求在社会上就要经过“无穷多次”交换。比如说,我只有体力,而毫无财产,但我想得到一个美国手机,显然无论如何,我的体力即使“无穷多次”交换10000年,我估计也是无法交换到美国的手机的——如果世界上没有货币的话。货币,在两次交换中,是起——方便——交换的作用,但是,它必须是——代表——价值的,它的代表价值由——信用——担保(这里指纸币);否则,没有人会拿自己的辛劳或血汗去跟它交换。

我们又已知,任何人得到的货币,必须是用自己的财产去交换的,即得到的货币必须是要经过第一次交换的(否则,这部分货币就是0价值);也就是说,在有货币之前,社会上必先有了“财产——就是物品或劳务”。因为“按人发钱”的货币(设为N)是直接进入“第二次交换”的货币,它没有经过第一次交换,就是说,它的货币N单位的出现,是先于社会上物品或劳务出现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社会上还没有出现与之N对应的物品或劳务;所以“按人发钱”的货币N为“0价值”。

我们可以设想,假设今天地球上的人都得到了0价值的货币N,那我问你们,今天地球上的人们——需求——的是货币呢还是实物(商品或劳务)?显然,他们今天不需要货币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拿货币N去交换他们自己的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

于是今天,他们都兴高采烈地拿着货币N到了市场,但一看,市场上都是拿着N购买货的人,而没有出卖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社会上还没有任何东西生产或提供出来。所以有人卖货,是因为社会上有了货,今天社会上还没有任何东西生产和提供出来,你叫谁去卖货呢。所以0价值的货币对应的还是0价值的货币。——这就是说,地球上这个时候,只能是拿N与N交换,而交换不到其他东西。

“按人发钱”的学者们会说,这不对,现在社会上不是明明有东西在卖吗,但我说,他们的主意打得也实在是缺德了,现在社会上在卖的东西是人们已经用辛苦和血汗换来的,你用0价值的货币N跟他买过来,但当他再拿这个0价值的货币N跟你买东西时,你用什么东西卖给他呢!当然,学者们会说,卖东西的人也分到了相同数量的0价值的货币N,所以买卖双方还是公平的,但我要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世界上每个人各自的货币单位从今天起1元的统统按规定变成100元,这跟你们的“按人发钱”的性质岂不是一样,“按人发钱”所起的作用不也是每个人平均增加货币单位吗。

再说,人是最聪明的动物,他们知道这个N是按人发的,用光了,还可以得到,既然自己现在手上有N了,还要增加这个N有什么用呢,——谁都知道这个N是0价值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坚持先买东西,就是说,大家都要把这些货币N先用掉,然后没钱花了再出卖自己的东西或体力(去劳动)——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上是很普遍的,很多人今天有钱花,他就不去找工作;“按人发钱”的学者们,你们什么办呢,就是说,你们用什么办法动员人们不是先买货,而是要先卖货(先劳动,后花钱)。先生们,你们毫无办法。

当在这个大家都要先买东西后干活,担心以后买不到货,而社会上又没有足够的东西可以满足的时候,政府这个时候要找你们这些先生们算账了,因为这个主意是你们想出来的,现在要你们去解决。你们要用哪一招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这时才会想到了银行的——信用——制度是多么地有用,于是你们告诉人们,如果A用货币N买B的货,而B用N是一定可以从C那里买到东西的,所以,你们不要担心以后买不到货,否则,B可以拿N到“我”这里来——买东西!——这个时候,你们心里清楚,你们是在骗人们,——因为你们发出去的货币N是无财产交换(抵押)的,你们的手里空空如也,你们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人们呢。

……既然你们知道无财产交换的纸币在社会流通无异“掠夺”,那么就应该去——规范——这些“掠夺”者,而不是为了公平让大家都去参与“掠夺”。如果大家都去“掠夺”,地球上还有什么东西呢?

“按人发钱”的提倡者们,你们一定要清楚,今天所以人们还相信纸币,是因为纸币还能在市场上买到东西,如果有那么一天,纸币在市场上再也买不到东西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货币历史”又要重新从使用——金银——开始了;这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啊。——你们想过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18 08:38:00

1、“0价值”货币,这种提法本身就足够荒唐了,还要把它到处应用?这种说法本身否认了货币是一种商品的基本认识。无论是过去的金银玉贝,还是现在的纸币,都是商品。而世界上不存在无价值的商品,因为无价值就意味着不会被人接受。

2、我们说的掠夺,是说现在这种名义为“借贷”实际为只给厂商发钱的货币发行方式是对居民部门的掠夺。而按人发钱,就是要改变这种掠夺居民的发钱方式,使之成为公平的发钱方式。

3、如果国家垄断金银的开采和所有权,然后将之以借贷的名义发给厂商,这同样对居民不公。假如国家不垄断金银,由居民自由开采,就等于没有了货币当局。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有货币当局的问题,而不是没有货币当局的问题。

【我们又已知,任何人得到的货币,必须是用自己的财产去交换的】,这是你自己的“已知”。最初的货币是居民自己生产的,不是用财产交换的。你从他人那里换来的货币,是第二手了而不是第一笔,它在他人那里的时候就已经是货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8 10:34:00

张先生,你总是不细看就发言。

1、金圆券在大陆最后是不是“0价值”,——当然,在学术上,应该表示为“趋向0价值”,但在这里没有必要分析得这样精细。

2、从部分人的不公平“掠夺”,变为全民的公平的“掠夺”,我没有说错。

3、至于金矿现在居民能否自由开采我不知道,但在1993年我到过江西的婺源,看到有很多的在江上淘金的,你到村子里,就可以收购到沙金(当然也可以提炼到99.8%以上)

4、“我们的财产(实物的或智慧的,下同)首先是第一次跟货币交换,”——对“财产”这个概念在主帖中解释得很清楚。“最初的货币是居民自己生产的,不是用财产交换的。”难道居民是不需要使用——实物的或智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8 15:08:00

1、金圆券最后的价值是不是零和我们的按人发钱有何关系?我们也不是倡导发金圆券,而是要求按人发放有价值的货币,不是你说的零价值货币。[

2、你说错了。不要偷换概念。公平就不叫做掠夺了。我们说现有的发钱方式叫做掠夺,而不是按人发钱叫做掠夺。

当货币当局出现之后,它剥夺了交易双方生产货币的权利,但是却不肯把货币平等地发给交易双方而是只发给其中一方,这就是对另一方的不公正和掠夺。 

3、(1)现在开采金矿是要得到国家许可的;(2)现在黄金不是货币。

4、你首先要搞清楚:用货币和你的智慧相交换的货币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我们所说的由货币当局垄断发行的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8 19:0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8 20:19:00

    货币对内表现为政府负债,不能简单地说负债,而是在发行货币和发送货币到交易者手里的过程中,政府和银行企业瓜分了这部分的标定值。

    我们假设现在人民币和金币平行发行,金币需要采掘提炼得到,忽略货币的加工费用,我们就会发现,两者假如标定等值的时候,同样是交易中产品的标值对象,金币需要成本而纸币(货币)的成本为零。这一点简明显示了,纸币其实是对于整体社会产品的权属的一种瓜分。

    因为现实中纸币只能给流通中的资产标值,合并成为财富。我们假设所有的产品现在都以纸币标值,那么显然假设纸币量为a,总体产品以币值标量为b,那么现在的财富标量为(a+b)/a,两者构成价格定理的供求关系。这是理想状态,因为现在所有产品都是伴随纸币制度的实行而存在的,那么实际标值是b/a,这一点对于评估资产流动性是基本定理。

   那么,对于分发纸币给民众,那要看怎么发?

   第一种是以央行的名义发,也就是发送数量a,印刷数量a,设社会总资产和产品价格为b,实际效果为通货膨胀率a/a+b,也就是剥夺现有财富拥有者的财富和财富之间的股价,假设有一个真实价格,那么就是财富的贬值,称资产和产品名义价格相对于真实价格贬值。

  第二种,财政借债发,那么数量上类似上面,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有很大不同。这里我们涉及到经济学家假设第一种方法的过程的时间间隔为零,也就是视作不变。在一个很长过程中,假如未来的生产能力强于现在的生产能力,而假设未来的货币数量不变,那么实际上政府是自找苦吃,一般情况下,赤字达的政府都是使用多发货币来赖账。

  第三种,假如仅仅是财政盈余发,那么就是对于公共资源的节省(不发会大部分进入有钱人的口袋),这一点是最好的。

  这三种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