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p></p>2009年5月8日 <p></p><p>如果有人问:“粮食的价值是什么?”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包括一部分劳动价值论者,都会说:“粮食的价值是能填饱肚子。”为什么说“我相信”呢?因为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的思维是正常的。而那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人会说什么?不知道。</p><p>价值是指有用性,物品也好,产品也好,商品也好,都是这样;没用的东西没价值。这就是价值的概念。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概念,所以出现了效用价值论(包括以此为基础的边际效用理论);因为绝大多数人也按这样的概念作出行为,所以效用价值论能够解释社会经济现象。</p><p>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是个别人闭门造车造出来的概念,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的概念不符,也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的行为不符,所以解释不了社会经济现象,却能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内讧。</p><p>为什么要说劳动创造了价值?有人说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没有劳动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机器是万万能的。马克思真的很惭愧,说了一万句,也没说清楚,所以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你看人家一句话就清楚了。</p><p>“没有机器是万万能的”只有在机器以前的时代勉强正确。所以说“勉强”,是假如它真的正确,机器就不会出现了!历史发展、人类进步,以及维持今天的生产水平,没有机器是万万不能的。如果用这句话来解释劳动价值论,那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机器,就没有资本论,也就没了如此张扬的劳动价值论。在机器已经改选历来不用机器的农业的今天,在机器已经智能化的今天,有人说没有机器是万万能,真的太……太什么呢?我怕用词不妥,让他自己找个合适的词吧。</p><p>资本论产生的时代是机器大工业时代。就工厂内来说,至少要有三个要素才能生产出产品: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管理。都说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前进的两个轮子,其实还有技术。但劳动价值论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我也就省略了这一点;但管理省不了,机器大工业不像小农生产,没有管理不行。除了在工厂内需要这几个要素,另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作支撑。如果像那个伟人说的,文化大革命三五年来一次,那还能进行生产吗?在这里不是讨论生产具体需要哪些要素哪些条件,而是说,仅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两个要素,还不能进行生产。</p><p>我们即使退回到资本论的观点,那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价值,而不说生产资料创造了价值?道理何在?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个相声,《五官争功》。劳动价值论其实与五官争功是一样的,从狭隘的立场、片面的观点出发,武断地宣布: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劳动量的多少。</p><p>这里我要说说自己的几个相关观点:</p><p>1、生产需要诸多要素,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劳动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机器也是万万不能的,就像一台机器,少一个螺钉都不行。</p><p>2、商品的价值是边际效用,有没有价值,决定于边际效用,不决定于生产要素,更不决定于某一个要素,例如劳动力。如果边际效用为零,不论投入了多少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价值也为零。</p><p>3、商品价值与劳动有关联:商品的价值就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个劳动部门的分配;一句话,是商品价值决定社会总劳动的分配,而不是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劳动价值论是倒果为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