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自我否定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了他的劳动价值论。当有人批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不科学时,一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就会站出来大声地说,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提出来的,马克思是继承了他们的理论,要批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先批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这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以为只要他们说出这样的话来,那些批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就会哑口无言无话可讲了。而他们之所以会认为那些批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会无话可说,是因为首先,在这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看来,这些批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古典经济学的支持者,要他们自己去批判他们支持的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们既然支持亚当斯密、李嘉图,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做批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事情?不仅如此,在这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看来,亚当斯密、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界的崇高地位,是根本无法撼动的,而这是马克思也承认的,那些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是撼不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这种权威地位,自然,他们,就批不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而他们批不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自然的,也就无法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这些支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人,一般来说,当他们说你们要驳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先驳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时,他们就是抱着以上的思维模式来行事的。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一种很可笑的思维方式。说它可笑,是因为,这些人,压根不明白,批评质疑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批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说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只是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不同的理论,它们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甚至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对它们进行批评,是完全不同的批评工作。对于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要看到它们的错误之处以及正确之处,而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评,就只是要看到它的错误之处了,即使这种错误之处中也会闪着真理之光,但是,它只是从科学的反面和理论的荒谬之处闪现出真理之光。
当然,说一句不算过分的话,有可能,这些说你们要驳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先驳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这样的话的所谓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不仅没有读过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甚至有可能,连马克思的著作也没读过,他们只是为了支持而支持,而并非能从科学的角度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支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当这些人把说“你们要驳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先驳倒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当成辩论的一种常态性行为时,我们不是更能看出,这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是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支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吗?
我们说,相比较于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批评,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评,就只是要看到它的错误之处了。那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错误之处,在哪里呢?当然,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证的前提、论证的过程、论证中所使用的具体的论证方法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当然,我们更可以从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论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入手来进行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马克思在论证他的劳动价值论的时候,使用了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所不从曾用过的概念——抽象劳动。马克思自以为他使用了这样的他自己发明的概念,就能很好地证明了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这一结论,而殊不知,正是马克思所创造性使用的这一概念,其实,本身就导致了马克思对其劳动价值论的自我否定。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使用抽象劳动这一概念论证其劳动价值论的过程,就是他自我否定其劳动价值论的过程。对于马克思来说,抽象劳动概念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是其为自己的理论亲手设下的一大陷阱,更是他本人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大悲剧性后果,但他本人,似乎是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而人生的最大悲剧,就在于不仅不自知自己的错误还进而把自己的错误当成真理拿来于人前炫耀!
那么,为什么抽象劳动这一概念的使用,导致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自我否定?我们首先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一下必要的简单介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人类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个过程。商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凝结而成的,那么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的大小来衡量。而衡量劳动大小是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这样,商品的价值量也就又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计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 的无差别的一般的相同的或抽象 的人类劳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所谓的“抽象劳动”,我们要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抽象劳动,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然,有可能一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无法理解我们提问的语言,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我们可以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这个 抽象劳动,是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就像我们说,你家的冰箱,你家的电视机,你的手机一样,是和电视机、手机、苹果一样,一个具体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么,抽象劳动,是和和电视机、手机、苹果一样,是一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吗?如果是,它的样子是什么,是圆的,还是方的扁的,有多高多长多宽?如果它不具有我们所说的形状、高度长度,那么,它还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吗?而假如,抽象劳动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只是存在于我们观念中的事物,就如马克思说,是一个抽象的事物,不是一个超乎任何一个单独的事物之上的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那么,由这样的一种在现实中不存在而只在人的观念中存在的东西去凝结成商品的价值,是不是在客观上,马克思承认了所谓的商品的价值,只是一个只具有主观性质的“事物”,商品的价值,只是意味着人们对商品的有用性的主观评判?而作为对商品的有用性的主观评判的价值,似乎就和生产该商品的投入的劳动量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了!因为,我们知道,由具有主观性质的概念直接导致形成的新的概念,一般来说,都是具有主观性质的。而本身所谓的价值概念,也是一个具有极大主观性的概念。当然,我们说经济学中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话,那也不是指价值,而是指商品的价格了。作为具体的数目字,价格的存在,当然是客观的。这样,当马克思使用抽象劳动这个概念时,他已经承认了商品的价值本身并不是什么表示某种实体性性存在的事物的概念,即商品的价值并不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何处的一个具体的客观的事物,而只是大众对商品有用性的主观评判。我想,马克思在使用抽象劳动这个概念时,似乎是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的结果的吧!
抽象劳动概念的提出和使用,也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本人对另一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的承认,就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种类的具体的劳动,是无法已同一标准和尺度比较其大小的。如果这些不同种类的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能够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上比较其大小,马克思何必还要再提出抽象劳动这样的概念,那不是画蛇添足吗?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提出,在马克思看来,有可能是他的独创,他用抽象劳动这个概念,似乎解决了不同的具体劳动无法比较其大小的经济学难题,而殊不知,他的这一做法,恰恰是弄巧成拙,让稍具研究思考能力的人,看到了劳动价值论的不能成立!
我们都知道,生产不同种类的商品,所使用的劳动的质和量是无法用同一的尺度来比较其大小的。即使是同一种类的产品,在生产的时候,即使生产的劳动时间相同,它们的质和量也是无法按照同一的尺度来进行比较的,这样,由劳动量的大小来衡量的商品的价值,就存在一个具体的如何可操作的问题。马克思既然强调,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自然,他要回答人们如何根据他的价值理论去实际地进行操作确定商品的价值量的问题。这对马克思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难就难在,不同质和量的劳动,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加以比较。怎么办,既然这些劳动是不同质和量的,是无法用同一的尺度进行比较的,那么,只要把它们转化为同一质和量的,就能用同一的尺度进行比较了。如何把不同质和量的劳动,化为同一质和量的劳动,马克思发明了“抽象劳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撇开了劳动的有用性质,只是指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也即是说,不论这些具体劳动的质和量,只考虑,在做这些具体劳动的时候,耗费了多少体力和脑力。注意,在马克思把抽象劳动,说成是人类生理学意义上的劳动力的耗费时,他本身就在做转换话题的事情。因为马克思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也即是说,抽象劳动,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抽象劳动是劳动,本质上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的耗费。而当马克思又说:“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注:对象性的原文是《Gegenständlichkeit》,意思是:客观现实性,客观存在的东西。——译者注],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时,他就是把抽象劳动转换成了劳动的耗费。把抽象劳动,描述成 劳动的耗费,这难道不是转移话题的把戏吗?耗费时耗费,劳动是劳动或者说动作是动作,尽管要动作就要有耗费,但是,动作和耗费并不是同一回事。而马克思之所以要把抽象劳动转换成 劳动力的耗费,就在于他似乎认识到抽象劳动的无法度量,而劳动力的耗费却似乎是一个可以度量的东西。
可是,把不同的具体的劳动,转化成抽象劳动,再进一步转换成劳动力的耗费,就可以比较不同的具体劳动的大小了吗?我们说,仍然不能!不同种类的具体劳动无法一同一尺度比较其大小,同样,生理学意义上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同样无法以某种尺度比较其大小,什么叫耗费?脑力的耗费的大小如何计算,单位是什么?体力的耗费在物理学上可以用做功的“功”的大小的来比较,以“马力”为单位,但是脑力呢?脑力做功的单位是多少?如何去衡量?即使是劳动时间相同的脑力劳动,它们的大小、它们的量就一完全一样?脑力劳动和抽象劳动一样,本事就是无法客观观察道德事物,既然无法客观观察到,脑力劳动大小的无法比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马克思却非要拿着一个“客观”的尺度去比较无法以同一尺度比较其大小的无法观察到的具体事物,这不是马克思先生自己给自己出的一个大难题吗?当然,这不仅是马克思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更是给那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所出的难题。
而当抽象劳动作为重要的概念被引入劳动价值论,当我们发现,用抽象劳动,仍然无法对不同的具体的劳动进行具体的价值量的比较的时候,我们说,马克思其实是给自己的理论设下了一个大陷阱,这会让他的劳动价值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当然,马克思在用所谓的劳动量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的时候,他似乎又不是使用的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的量。马克思是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他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好了,请那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在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生产该商品的具体劳动的生产时间,还是凝结在该商品中的抽象劳动的生产时间?这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果是具体劳动的时间,相同时间内的不同的具体劳动,它们的劳动量的大小是一样的吗?它们能进行质和量上的以同一不标准进行的比较?而如果这里的生产时间,是抽象劳动的时间?那么请问,抽象的东西,怎么会有时间上长短?
我们都承认有抽象的概念,我们都会说,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概念,比如,抽象劳动,也就是所有的不同种类的特殊的具体的劳动中所共同存在普遍存在的东西。可是,当我们要描述任何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比如我们描述红,这个抽象的概念——抽象的红的时候,就像休谟说的那样,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不会是一般的红色,而是特殊的红色。一样,当我们在脑海中要描述一个抽象劳动的时候,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也一定是某个特殊的具体劳动,而不会是什么一般的在特殊的具体劳动中所普遍存在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什么抽象劳动!
于是,当马克思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时,我们就应该问一问马克思,这里的劳动时间,是具体劳动进行生产的劳动时间,还是抽象劳动的时间,而当我们明白根本不存在什么抽象劳动这样的事物,或者说,当我们在脑海里描述抽象劳动,计算抽象劳动的时间时,我们已经是把某个特殊的具体劳动当做抽象劳动在计算它的时间了。这样,即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表面上看,比较的是抽象劳动时间,表面上看,通过马克思设定的比较抽象劳动的劳动时间,就解决了具体劳动无法按照同一的尺度比较其劳动量的大小和解决了商品价值量大小衡量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所谓的抽象劳动的时间大小,其实质,仍然是具体劳动的时间在做比较。而马克思承认: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种类的具体的劳动,是无法已同一标准和尺度比较其大小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所创造的抽象劳动这一概念,其实,只是从反面进一步证明了商品的价值和生产商品的劳动量,不论是具体劳动,还是抽象劳动都没有必然的关系。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概念的提出,其实正是马克思本人对其劳动价值论的自我否定。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使用抽象劳动这一概念论证其劳动价值论的过程,就是其本人自我否定其劳动价值论的过程,只不过他不自知而已!
而正是马克思使用了抽象劳动这一名词,才让他的劳动价值论和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本质的不同。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就是因为没有使用寿命抽象劳动这样的概念,才使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没有陷入绝对价值论的理论陷阱,才让他们的劳动价值论在显现谬误的同时,显现出真理的光辉。比如,亚当斯密虽然说衡量商品价值的是劳动,但他还说,在市场上,人们并不是以劳动作为评判商品价值的唯一标准,李嘉图也承认这一点,同时,李嘉图还承认,商品的稀缺性也是商品价值的来源,并且承认:品质不同的劳动,其报酬也不同,而投在工具建筑物内的劳动(投资在不变资本上的劳动)也影响商品的价值。而马克思呢?当他使用抽象劳动概念建设他的理论大厦的地基的时,他把他要继承的前人的劳动价值论中的些微的真理的辉光因为抽象劳动这一概念的使用而把它们的抹杀掉了。因此,我们,再一次重复这样的话:我们说,相比较于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批评,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评,就只是(只能)要看到它的错误之处了。
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自我否定。
草作于2016年8月7日下午修改于本日晚 于从吾庐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