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节选自何伟:中国有“主流经济学派”吗?
……
所谓经济学派应当有自己鲜明的学术观点和独立见解,有突出的代表人物和群体,有完整的体系和被公认的理论著作,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说和得到社会公认的代表人物,如国外的制度学派、剑桥学派、芝加哥学派等等。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经济学派。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经济学界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学者,他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应当受到称赞。但这些观点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借鉴国外的多,自己独创的少,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鲜明观点的、得到社会公认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有形成。就以主张市场经济的学者来说,他们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有许多意见是相左的,对改革的思路,改革的起步,改革的措施,改革的政策,对问题的评价有许多不一样,有的甚至是对立的,还公开争论,并没有出现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学派。虽然如此,他们能冒着被批判的风险,把国外一些有用的观点介绍到国内,并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一些对改革开放有参考价值的见解,洋为中用、中外结合,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功不可没。但作为一个学派来说还没有形成,社会也好、他们自己也好,都不承认自己属于什么学派。
顾名思义,主流经济学派如果指的是一种占主导地位、被社会公认的经济学派,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若说经济观点被中央采纳就是主流经济学派,以这个标准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在不同时期采纳过不同观点。十二届三中全会前批判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否主张计划经济的学者是主流经济学派?十四大中央采用了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否主张市场经济的学者是主流经济学派?
……
不论持什么观点,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三农问题”、职工下岗、收入差距太大、腐败等等问题,大家都是有共识的,但对原因和解决办法的认识却大相径庭。社会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认为是持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经济学家脱离中国实际,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造成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的软肋就在这里。”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改革造成的,也对主张市场经济的学者进行谴责。解决的办法是回到计划经济体制。第三种观点认为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深化改革,这是所谓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
前面两种观点都对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派或坚持市场经济改革者进行声讨,我真有些怀疑,主张市场经济的学者有这么大的能量吗?能决定中国改革的走向是“休克疗法”还是“渐进式”?能制定中国的政策吗?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或者所谓的一个经济学派都明白,他们只能制造舆论,提出建议,但不能左右国家的政策,更不能决定改革的走向。在改革中采纳经济学家哪些观点,采纳多少,不是经济学家说了算,而由中央决定,经济学家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中央,也无能力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怎么能将责任都归罪于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派呢?这有些不公平。目前经济学者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而不是对某些所谓的学派进行指责和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