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老先生和jiangyu同学文章的一个比较和小结
认真拜读了刘国光老先生和jiangyu同学(?)的文章,作了个比较,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二位的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地位下降及原因
1.1.刘文 :地位下降(原文一和三),及其原因(原文二)
“外部原因是美国不断地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一些人因此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行了,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行。
内部原因:高等院校经济学的教育方针不明确,教材问题,教师队伍、干部队伍的问题,领导权问题。”
1.2jiang文:原文二三
“之所以西方经济学能够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影响力上升,其根本原因还是它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虽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是在18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总结出来的。今天资本主义经济的复杂性和18世纪已经有了霄壤之别,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很多现象,乃至是十分重要的现象都无法解释。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发生了多次划时代的革命性飞跃。”
1.3小结:江文的观的无疑更有深度和说服力,尤其是他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我有两点看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1.31江文说“虽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是在18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总结出来的。”
我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不是仅仅“在18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总结出来的。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在18世纪完成了原始积累,19世纪时已经进入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时期,1825年发生了斯密所没有见过的经济危机,1839年发生了宪章运动,这些无疑标志者资本主义的成熟及其本质的规律性的显现。马克思生于1818年,卒于1883年,是真正正宗的19世纪的非跨世纪人才,其研究经济学起于1842年,如上所述,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并显现了其本质性的规律,马克思的研究正是基于前人的著作和当时的资本主义显现的斯密等人来不及见到的本质性规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是在18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总结出来的”,这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原始积累阶段是资本的史前史,要是能够仅基于原始积累阶段就研究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那马克思就不是人,而是神了哈。 1.32 为什么马克思经济学发展滞后。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但还未来得及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化(如《资本论》二三卷就是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第四卷则到20世纪才得以出版,马克思放弃了研究国际贸易的部分),而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实际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建立了公有制,也就是失去了继续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现实基础。现在而今眼目下,我国具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有了真正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经济学也就能不再发展滞后,也就有了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我国建设主导指导理论的现实基础。
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非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
2.1刘文:原文四前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或者简称为经济学,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但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在体系、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等方面有差异性。”
2.2 jiang文:原文四五
“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形态和人类历史进程演变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所在。但是,正是由于这一点,同时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这就是:现在还没有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人类社会演化和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但是没有回答的是,在一个社会形态处于稳定时期的状态下,经济运行的具体细节。而后者本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回答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已经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秩序批判的继承即可,何必另起炉灶?如果把目光注视于后者,等于舍本逐末。因此,“西方经济学占领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是一个伪命题。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本人就是西方人;第二,西方经济学在长期发展中,也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调控经济和调整劳资矛盾的内容,并且比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还要透彻。这部分属于常识,不多说。”
2.3小结二者观的并未表现出对立,甚至还有一致性。不过:
2.31江文说“西方经济学在长期发展中,也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调控经济和调整劳资矛盾的内容,并且比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还要透彻。”
我认为只能说西方非马克思经济学对于调控经济和调整劳资矛盾的手段研究得更多一些,而对经济危机和劳资矛盾出现的原因则无疑马克思的研究更为深刻和透彻。
2.32江文说“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形态和人类历史进程演变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所在。但是,正是由于这一点,同时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这就是:现在还没有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人类社会演化和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但是没有回答的是,在一个社会形态处于稳定时期的状态下,经济运行的具体细节。而后者本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回答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已经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秩序批判的继承即可,何必另起炉灶?”
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建立在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本质规律的基础上的,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规律,揭示的那些本质规律是适用与当代社会的,因为当代社会是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时候,倒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大部分过时的时候了。因此,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有竞争关系的。
江文的这种说法看似没有否定马克思经济学,但实际上已经架空了马克思经济学,也是实际上否定了马克思经济学。另外,试问既然承认马克思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哪为什么不将这种普遍规律具体化到当下现实以指导实践,而要以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主张有根本不同的西方经济学为指导?
3.当前当前如何处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3.1刘文:原文四后部分及五七八: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主,借鉴西方经济学。
“但其基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前提与我们根本不同,所以整体上它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的中国,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主流、主导。一旦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由西方新自由主义指导,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变,势必走向“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深渊。只要经济基础变了,共产党最后就掌握不了政权,私有制的代表就要掌握政权。
在西方经济学当中曾经居于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其研究市场经济一般问题的分析方法有不少也可以借鉴、学习,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我们感到,西方经济学虽然有用,但整体上不适合于中国,适合中国的一定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包括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们不是一概否定它,我们否定的是它的理论前提和核心理论,我们不能让它来指导、主导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3.2 jiang文:原文六七八:以西方经济学为主
“在给定现代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如果最能够揭示并指导这个阶段的经济现象的学科恰恰是西方经济学,那么,在这个阶段,西方经济学成为主流未尝不可。什么理论能够更好的指导经济建设,什么理论就是主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工厂怎样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产量,政府怎样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地区差距,国内的厂商怎样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金融机构怎样通过健全机制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的,也都是马克思主义没有来得及研究的,都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3.3小结
刘文认为我国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经济学是指向私有制的,所以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主导,只能借鉴。
江文认为马克思没有来得及研究很多现实问题,而西方经济学研究了,所以我们要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理论。
刘的逻辑有点牵强,因为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相反。
江文的说法 ,一和上文有所矛盾,上文江说“经济运行的具体细节。而后者本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回答的问题”,这里江说“是马克思主义没有来得及研究的”,“没有来得及研究” 意味着可以研究,从而否定了前文的“不是应当回答的”。二不能说明西方经济学能更好的指导经济建设,原文认为,有很多问题是我国迫切需要回答的,在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两个候选的指导理论中,西方经济学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而马克思经济学还“没有来得及研究”,所以西方经济学能更好的指导我国的建设,要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理论。在这里,江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能作为主导正确地指导我国建设。但是这二者的立论有着更本的不同,怎么能够如此的高度同一呢?很明显,江又如在2.2中一样,回避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矛盾,在貌似没有否定马克思经济学的同时否定了马克思经济学。
1-3的总结
我们现在回到主线上总结一下。二位的主线是如何处理马克思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刘文认为因为西方经济学会使得我国政权变色,同时西方经济学中有“我们”认为是错误的内容,所以要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主,借鉴西方经济学。
刘文的推理不能使人信服。
江文认为在我国许多马克思经济学的坚持者没有发展好马克思经济学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发展滞后,同时马克思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而不应该回答具体经济运行细节,马克思经济学又“没有来得及研究”研究这些我国急需回答的具体问题,所以就可以判断我们要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
江文回避了敏感的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没有探讨二者的对错,关键的倒不是这种回避,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但关键是江隐含一个前提即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可以作为主导理论正确地指导我国建设,这是明显不对的,因为这二者的立论有着更本的不同,其中必然只有一个能作为主导。江似乎没有否定马克思经济学,但他的这种不否定只会起到实际否定的作用,江文中也说了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必祥副教授关于现在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没有地位,一旦事实上确立了西方经济学的主导地位,那马克思经济学有还有什么发展空间呢?他的推理也不能使人信服。
还是那句话:现在而今眼目下,我国具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有了真正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经济学也就能不再发展滞后,也就有了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我国建设主导指导理论的现实基础。至于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矛盾,我只能说我相信二者之中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建设的主导理论,以西方经济学为借鉴,并且在我国具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现实基础上发展马克思经济学。
盲目排斥西方经济学是不对的,但貌似不抛弃马克思经济学而实际上抛弃之,也是不对的。
以上是二位话题中共同涉及的地方。另外还有各自谈到的话题。
其中刘文中有原文六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原文九意见。
Jiang文中的有:
1.现在出现的问题不能归咎于西方经济学(原文九、十三)
2批西经的原因(原文十六)
3原文十、十一、十四、十七刘知识和态度的错误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