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932 22
2009-11-03
之前,这位岳飞先生发一贴子反对效用论,他的中心观点如下:
“价值就是劳动凝成的,它是支配雇佣劳动力的单位,因只有此劳动才形成价值。    很简单的问题,使很多人纯迷陷在语言文字式的表面思维中。效用决不决定价值很简单,只要把买家和卖家同全世界的劳动者的劳动割离不就说明问题了么?”
本人见此贴后,认为此人并不了解效用价值论,因而贴了一段讨论效用价值论者庞巴维克的旧文,以期说明其误解。然,此人并未能理解文中的含义,仍然陶醉于他的那种丰富想像之中,从而不断地在那里自说自话。下面,针对他的这个想像,本人再说几句。
在讨论他的观点之前,先要确定几个概念,即效用和价值。
一些效用价值论的经典作家们对效用的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意基本一致。本人这样确定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人们对客体想像或体验到的一种满足。
对于价值这个概念,效用价值论各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人比较认可门格尔的定义,那就是:
“所谓价值,就是一种财货或一种财货的一定量,在我们意识到我们对于它的支配,关系到我们欲望的满足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
显而易见,没有前者的满足,就无所谓后者的意义。
现在来讨论这个岳飞先生的观点。他说:



很明显了,你这位对效用价值认的解释者,有了先知前觉的本领了,而且还无所不知道,知道每一个人处于该环境中在想什么,或者说他全能全知。每个人对一件物品的认识都不同的,而且受环境时间的影响,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度,如果说有一个度也是受后天形成的环境,自身与周期的状态影响的。而效用价值论者,完全是把自己放在了全能全知的位置。
还要有说一句,你这样引章摘句的,和那些八股文、垃圾、党棍式的左派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群啃书本的蛀书,对虫子来说咬掉的只是纸而不是真正的知识和推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97572&page=2&from^^uid=1161837
针对他的这种观点,本人曾问他,那个效用价值论者是这么告诉你的,说来听听。他回答说:
显然如果价值不是在效用之前产生,那么对于选择者来说潜词台词就是他们知道未来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97572&page=1&from^^uid=1161837
原来如此,他不过是根据他的想像,说好听点,是根据他的推断。
之前我所贴的那个旧文中,曾有这么一段庞巴维克说的话:
   “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现有的同样的一些物品所能满足的一切需要中、最不迫切的那一具体需要(或部分需要)的重要性来衡量的。”
本人随后解释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物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边际效用量的真正含义就是:效用只是一种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尽管这其实是一种表象,而不是最后的原因。正是这种区别,才能够使人们在理论上清楚地看到商品生产的目的从而这种生产的价值意义究竟系于何处。”
这也说是说,效用价值论者,并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先知先觉,他们的效用评价,总是针对某一存在物而言的。没有这种存在物,何来衡量这一说?既然我在文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他继续指责效用论者是先知先觉,如果不是他缺少理解力,就是他存心歪曲。
至于他指责我的引文是引章摘句。请问,评价一位作者的观点,不把他的观点摆出来,何以令读者信服你这话是不是想像可杜撰?就如你岳飞先生那样,反复说效用论者是先知先觉,最后还不是露了马脚——原来这不过是出于你的主观想像或歪曲而已。而且,引用也便于读者查找原出处,这其中的好处自不必说。

这位岳飞先生继续说:

还要说明一点,消费需求,只不过是劳动力之间相互交换和支配劳动力的一部分。而‘需要与提供的满足程度这种解释’,显然把人视做死的,视做机器一样的奴隶,别人要无偿的提供效用供给,就算现实中的资本主义也不是这样的,显然是处于这种角度或者说持这种观点的人都有一种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惯性。

自然赋予的资源也需要劳动才能认识和再认识,需要劳动才能开发,价值在效用之前就已形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97572&page=2&from^^uid=1161837

你的所谓劳动力之间的相互交换,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难道不是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吗?而如果劳动者对对方的劳动成果不认可,试问,其价值何在?如果你说不认可,价值也是存在的,那么,到是是谁在把人视作是死的呢?至于说别人要无偿提供效用供给这话,简直不知所云,试问,哪个效用论者这么说了?你这不过是马克思式的剥削想像在作怪。但讨论剥削问题,显然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
这位先生还说: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0-29 10:24
该“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现有的同样的一些物品所能满足的一切需要中、最不迫切的那一具体需要(或部分需要)的重要性来衡量的。”[5]167
……
……
这个“现有的同样一些物品”出现在效用者论的感知前还是感知后?如果是在感知前,那么说明价值已经形成,而使用“现有同样。。。。”等的词汇,只不过是用“现有”偷换时间概念,让人迷惑于字面意思。

就算以现有物品进行比较,未来的尺度怎么来确定,难道说效用论者能预知未来?


如:古人以扇子扇的风大来衡量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首先就受环境影响,对于人来说不知道哪天具体有多热,他们是不知道的,只有发生了才能认知。

同样对于后世是否会出现空调也是不能预知。而效用价值论者显然把自己放在了全能全知的角度,还能够预知未来。

很明显,价值已经在认知前就以形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97572&page=2&from^^uid=1161837
这段话同样是不着边际的。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了,这是出于他的想像或歪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 12:21:11
岳飞先生继续说:

效用价值论者对于过去发生的的事不属以诚认,认为认知在发生之前,同样对未来也持一种能预知的态度。

就如同,不是你叫了你母亲妈妈以后,你母亲才把你生出来,而是生出来你以后,通过后天对已发生的事实的认知,你才知道叫你母亲妈妈。显然效用价值论者他们的逻辑就好像认为,是他叫了他母亲妈妈以后,他母亲才把他生出来的,这是多么的可笑。
而且效用论者,还持一种能预知未来在某个时间自己何时结婚,何时生子,而且还知道未来的儿子因为想你们把他生成儿子,他才变成儿子
,什么时间生女的还是男的完全持一种全能全知的态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97572&page=2&from^^uid=1161837
请问这位岳飞先生,你是不是也随便认知别人是妈妈呢?按你的逻辑,其他她女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你不会随便认知的,因为她们与你没有关系。那么,一件产品,如果消费者认为其没有效用,他们会承认这产品对其有价值吗?如果一件劳动产品对所有的人没有效用,那么这件产品对人们而言,有价值吗?
而至于他所说的效用论者是想把自己的儿子生成儿子,就变成儿子。呵呵,这是你们马粉的逻辑啊,你们认为一物有了消耗了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对消费者有价值了,而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现实感受从而意愿。——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极权主义必然是一棵藤上的两个歪瓜。
岳飞先生曾说“多数习惯用语言思考人们认为效用、偏好决定价值。认为偏好决定,一件艺术品或者一砣狗屎能卖多少多少钱,那么它就具有多少价值。”
狗屎对谁有效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鸡屎对一些种地的农民有效用。请问这位岳飞先生,鸡屎对你有效用吗?从而鸡屎对你有价值吗?
在平均的劳动强度及熟练程度下,同样也可以生产出没有人需要的产品。而按马克思的逻辑,这产品有价值;但是,这价值不是效用论者的价值。你们的马祖及你们马粉愿意说它有价值我不反对——这我已经声明过。但是,你们的这种价值在社会上毫无积极意义。
一个概念的确定,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相吻合,请问,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说,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吻合吗?他考虑到社会需求了吗?社会需求不是生活中的事实吗?而他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的说法,我同样不反对。但问题是,什么是劳动?既然是一种社会劳动,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这还算是一种社会劳动吗?一个社会,不仅仅有生产者,还有消费者。不考虑消费者的所谓社会生产,与那种孤立的生产者无二,这正是马克思自己所批驳的鲁宾逊式的生产。
效用评价过程,恰恰就是消费者对劳动的社会有效性的认可过程。这种认可,与其正确性无关,而只与其消费者所获得的现实满足有关。请问,现在至于在大城市中,还有家庭需要黑白电视机吗?按照你们的逻辑,利用社会的现有条件依旧可以生产出来黑白电视机并有价值,但是,因为有了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对消费者没有效用了,这正如萨缪尔森所说,效用表现为一种排序。对于一个较富裕的人而言,你白给他一台黑白电视机,他也未必会要。试问,这黑白电视机价值在何处啊?你们所说的价值有什么经济上的意义啊?如果说有,那也是消极的——它说明了这个生产者是一个蠢货。
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劳动,只是形成价值的基础,而不是表明必然就形成了价值,人们的认知也就是人们的效用评价,则是确定这种劳动是否有社会价值的尺度形式。没有人们的劳动,就没有价值的基础,而没有人们的效用评价,则无从知道这种劳动到底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你们马粉的缺少经济意义的价值,而效用价值论者的具有完整经济意义的价值。
有人说,效用论之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从而是主观主义的。不错,这种评价是主观的,但他的基础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难道马克思的那种有用与无用就无主观的成份吗?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一物具有什么样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是基于人们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过去,煤只是用作燃料。从而它的使用价值只能基于此;现在,人们知道可以从煤中提取出很多化学原料。这些本身都是基于人们的认识。过去,我们吃的很多东西中有食品添加剂,其中有许多有害成份,但那时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些从而严格控制其加入。但过去,我们却因为这种添加剂而感到食品的色香味俱全,当时的满足感难道不是真实的吗?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其有害之处之后,我们对之的恐惧难道不也是真实的吗?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你们马粉何曾会对产品的价值提出过什么异议?而在知道了之后,你们马粉难道还在向往那种东西吗?你们还肯为之支付代价吗?苏丹红——劳动的果实,如果一种产品中大量添加之,你们知道后,是认为它对你们有更大的价值,还是认为它对你们没有价值?我们这个国家曾经销毁了大量的这种超标产品。这个以劳动价值论为主流意识形太的国家,这个时候,怎么不珍惜人类的劳动果实了啊?
有人说,主观评价是不可捉摸的,对此,我不一般地反对——这本身就是客观规律使然。这恰恰说明了,人类尚远未能把握一些客观规律,这正是人类努力的方向。你们的价值倒似乎是可以捉摸的,但是,以你们的逻辑而生产的有些东西却对人类无用,从而你们的这个可捉摸毫无积极意义。
然而具体的主观评价是不可捉摸的,但其评价却是有规律可循的。试问,人类的需求发展是毫无规律的吗?难道说,劳动价值论者的生产,不是为了消费者需求的生产吗?对于效用价值论者存在的问题,难道对于劳动价值论者就不存在了吗?难道说,你们的规律就是把生产者的意志强加于消费者之上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长篇大论在此就不必了,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尚只有黑白电视机时,并不一定知道将来一定会有什么具体新的产品来取代它;但我们知道,人们一定会需要画面更清晰、音质更好及更便宜的产品。这恰恰就是一种需求发展的规律。而在人们尚难以积极地准确把握这种规律时,市场的价格信号,则正是这种规律的表现形式。谁能够很好地把握这种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谁就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回报。在此顺便问一句马粉,把握这种规律的人类活动,是不是一种劳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3:33:34
前面"已经有驳精忠岳飞",为什么你又要新出一个贴子,显然是要把我的反驳话语的逻辑折散,让它们达到失去逻辑连惯性,以达到继续混淆是非。
我也无非再消费点时把其重新其串联起来就行了,对你们的漏洞一定要穷追猛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3:57:06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1-3 12:20
一些效用价值论的经典作家们对效用的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意基本一致。本人这样确定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人们对客体想像或体验到的一种满足。
对于价值这个概念,效用价值论各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人比较认可门格尔的定义,那就是:
“所谓价值,就是一种财货或一种财货的一定量,在我们意识到我们对于它的支配,关系到我们欲望的满足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
价值是不是一种财货币定量,这个根上就有问题?GDP是就是价值的总量,联系实物、虚用、生产积累与GDP带来的尴尬。我可以说市场经济的价值总量GDP与你说的无关,具体看反驳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99307-1-1.html
也就是你们必须证明价值总量GDP是像生产涵数一样的东西,不然效用价值论者对价值的定义就是错的。

按马克思的认识,价值不是并不是物,而是“雇佣劳动力凝成的”,也就是说价值是计量能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力”的单位。这里要强调价值是由“雇佣”劳动形成,而不是劳动形成,请不要说劳动形成价值,这是在歪曲。

我反对效用的不起,不是反对效用对转移价值起一定作用,而是反对效用对形成价值起作用,这是立论的核心。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0-29 10:24
该“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现有的同样的一些物品所能满足的一切需要中、最不迫切的那一具体需要(或部分需要)的重要性来衡量的。”[5]167
……
……
这个“现有的同样一些物品”出现在效用者论的感知前还是感知后?如果是在感知前,那么说明价值已经形成,而使用“现有同样。。。。”等的词汇,只不过是用“现有”偷换时间概念,让人迷惑于字面意思。
就算以现有物品进行比较,未来的尺度怎么来确定,难道说效用论者能预知未来?
如:古人以扇子扇的风大来衡量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首先就受环境影响,对于人来说不知道哪天具体有多热,他们是不知道的,只有发生了才能认知。
同样对于后世是否会出现空调也是不能预知。而效用价值论者显然把自己放在了全能全知的角度,还能够预知未来。
很明显,价值已经在认知前就以形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3:58:19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09-11-3 13:33
前面"已经有驳精忠岳飞",为什么你又要新出一个贴子,显然是要把我的反驳话语的逻辑折散,让它们达到失去逻辑连惯性,以达到继续混淆是非。
我也无非再消费点时把其重新其串联起来就行了,对你们的漏洞一定要穷追猛打。
逻辑?逻辑自在胸中.你要有逻辑,没有人能拆得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 14:16:48
以价值的满足程度来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如一件艺术品对于一个乞丐来说,他拥仅有这样艺术品会有什么直接满足感?
但一个富人就不同,他愿意花3亿美元来换这件艺术品,显然艺术品是没有你们所定义的表代满足感程度的,不同的人就没有一样的满足感,这个3亿美元价值量最终到了卖家手里,卖家兑换到的必然是由雇佣劳动力生产的资本或者包含劳动的实物或者虚拟品。

而且最要核心的问题是,不是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满足,别人给就能给予什么满足。别忘了消费者也是劳动力者和对雇佣劳动力的支配者。

效用的只是雇佣劳动力转移尺度起一定的作用,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如: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取决于人们消费的时间偏好,比如有一种产品——绿豆芽,你今天不吃它明天就会长一节儿,长的长度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原来的豆芽相比就是利率,那么,人们什么时候把豆芽吃掉取决于人们的时间偏好,即豆芽的生长速度和人们的忍耐性。按照这种理论,经济学家创立了各种消费函数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变动,如生命周期假说和世代交叠模型。然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和消费只是一笔货币额,或者说是人们在一定时期获得的金钱支出掉和没有支出的比例,还可以说人们是把钱花掉还是存起来或用于投资去挣更多的钱,而根本就不是按照时间偏好去消费某种实物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