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71 3
2006-02-07
<P>铁的逻辑和劳动价值论</P>
<P>    上次写的一点感想,本来就是想说争论得不偿失而已。马经和西经的根本对立,是由于立场不同。有一个网友说看到就恶心,由于他这句轻蔑的话,我心里也产生了一丝轻蔑的感觉。我想他的意思还在叨念着资本论的宏大体系,以为提供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景图,是铁的逻辑的结论。<BR>    从常识来看,此网友真应该从小学学起。为什么把最后的分歧归结为立场不同是聪明之举?这其实就是在问为什么我们国家对于意识形态总要提出资产阶级立场。这里面的理由很简单,普通人从常识看总是以为大凡人的智力都差不多,既然自己的智力不会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智慧,凭什么自己的结论就是正确的?最后的结论只能是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的不同。如果我们不怀疑西方学者的智慧,我们只能批判他们的立场,所以说马经和西经的根本对立的本源的确是立场不同。我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网友表示轻蔑。<BR>    一些有名气的学者,老是提到劳动价值论是铁的逻辑。在网络上,也有不少人说资本论的逻辑是最严密的。显然,我对这个问题是无知的。我猜想他们说的逻辑和人们通常使用的逻辑大概不是一回事。他们可能是在说辨证逻辑,普通人的逻辑当然是形式逻辑。<BR>    对资本论的逻辑怎么样,我保持缄默。说劳动价值论是铁的逻辑,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是借助了话语的霸权,并且只能停留在形而上学的领域。fuoj11网友对形而上学的说法表示异意,以为劳动价值论可以进入经验领域指导实践,我尊重他的看法,但也坚持自己的看法。<BR>    从经验领域来看,劳动价值论必然需要两个保护带。一个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折算。这点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第二个保护带是“租”的概念,农产品的价值必须包涵有租的成份。有的新鲜水果,卖的很贵,经过加工保存之后反而卖的更便宜了,理由很简单,人们喜欢不可保存的新鲜水果。这里面只能用垄断的租来解释。在马克思那里,绝对地租是无法测量的,只有趋近于0的趋势。<BR>    鉴于上面两点困难,要把劳动价值论变成可以操作的东西,比如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BR>    从学理上来说,劳动价值论的这两个困难和忽视人的主观感觉和需求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倾向于劳动会按照人对各种不同需求的强度而向各领域调节。这恰恰是劳动价值论不可能证明的,调节的障碍会产生租,且人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差别有天赋的因素,不完全和生理学意义的耗费成正比。<BR>    我理解马克思不希望看到“需求强度”这样的主观因素,但他无疑有主观需要牵引客观劳动的思想,试图完全从供给方面来说明。<BR>    马歇尔更聪明,他意识到商品的价格无法完全由人规定的规则确定,市场显得变幻莫测。他干脆把各因素囊括到供需两方面,就不再追究了。说供需决定价格,当然是白说,因为谁也不知道价格在哪里。反过来,既然因素太多,何必苦苦追求。在这里,市场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市场本来就是搜集信息而已。如果靠一条理论就能够搜集到足够的信息,何必要什么市场呢?后者是哈耶克说的通往奴役之路。<BR>    从经验领域攻击劳动价值论之后,我倒想开一个辨证逻辑上的玩笑。<BR>    任何商品都有具体的使用价值和抽象的使用价值,抽象的使用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商品和商品交换必然是等价交换,表明商品中有一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不是别的东西,就是一般意义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又分为私人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简单的使用价值和复杂的使用价值。复杂的使用价值是加倍的简单使用价值。<BR>    你当然敢说这是错误的,但是要是这是马克思说的,我相信你不敢放肆。<BR>    再来一个例子。斯蒂德曼和斯拉法都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余冗的,这是有相当道理的。设想有人类建造了一个n个家的实验室世界,这n家人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他们不能从事任何生产,但是他们惊奇地发现,每天早上起来,家中的储藏室都会有一种固定数量的有用品,比如一家是衣服,一家是蔬菜等等。<BR>    在这样的世界里,你敢断言实验室的世界不能形成市场和价格吗?这是一个纯需求因素主导的世界。休谟说,哲学的一条公认的原理是可能想象的世界就是可能的世界,值得人们认真对待。斯蒂德曼和斯拉法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余冗的,他们把劳动分离出来了。<BR>    当然我认为斯蒂德曼和斯拉法只是部分正确,那么劳动价值论排斥人的主观愿望有何尝不是如此?这就解答了一个迷信,<STRONG>劳动价值论不是什么铁的逻辑,只是一个定义,把价值定义为劳动而已</STRONG>。马克思说商品交换必须在商品中有共同的东西,是等价交换,他断言共同的东西只能是劳动,在实验室的世界中我们看到不一定如此,他的断言还是一个定义,不是铁的逻辑。<BR>    这一点其实也不需要哲学式的思辨。当土地和商品交换的时候,我们的确没有看到两者里面有共同的抽象劳动,信誓旦旦的话到后面就烟消云散了。补丁可以打,但我认为不值得打。<BR>    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困境是什么?不是什么逻辑上的困境,而是许多人不愿意相信它,补丁打的越多,人们越觉得它是累赘,它需要信仰来支撑自己,信仰又需要话语的霸权。</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7 22:09:00

[讨论]再回复1楼cluo网友

楼主对天磊网友的回复反应过度了:他也许是对你也反对的那种观点,表达他的不满而已。关于我的折算劳动价值理论和你所提的“保护带”问题,我想表达我的一点看法:

1,折算劳动价值理论,是我建构的一种分析工具,我用它来认识在不同所有权下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时,存在哪些决定它们交换比例的因素。同时,我用它来分析和评价其他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在这一理论领域所作出的学术贡献。

2折算劳动价值理论,和耗费劳动价值理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经济伦理概念的影响和参与。它把不同所有权下的商品经济,都看成是既予的,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我认为商品经济是自然的,是人类终极的最理想境界的制度,更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与此相反,我认为,商品经济制度,只是许多种经济制度中的一种,它正在不断发展着。

3我在折算劳动价值理论中使用的折算, 和凯恩斯在《通论》中对不同收入的劳动者之间的劳动量的折算,是一致的;唯一的差别是,我是一直在清晰的使用这一分析工具,而他不是。还有,我走的更远,我把不同的土地,不同的资本,根据它们不同的收入和劳动的收入,进行折算,把它们运用到全社会的广义投入产出及分配中去,进而通过它去理解商品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其实,劳动者,土地,资本,工艺技术都不是齐一的可通约的经济要素,但它们在价值上,是齐一的可通约的。所以,我的折算理论,是一种基于价值的理论认识,它的成立前提,必须是商品经济制度。马克思,凯恩斯,以及那些认定劳动者的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具有齐一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如果没有价值的齐一性,一个搞原子弹的劳动和一个卖茶叶蛋的劳动,根本就无法比较。纵使能够比较,那也比山地和湖地的差别,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殊劳动也同样存在“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8 17:18:00

世外高人 就是世外高人啊

说的我看不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8 17:23:00
我对劳动价值论虽然不太懂  但没什么好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