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666 11
2010-01-18
作者:龙之珠(lzzscsj)
    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实践,因而在看到西方经济成就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其经济理论对西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性。西经就成了我国学者认识了解市场经济运动发展的一个主要和基本途径。我国学者在通过西经对实践指导中的运用,发现了西经的诸多缺陷,以至对西经的真伪产生怀疑,并对需求规律这一西经的所谓铁律发生过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辩论,最终无功而返。西经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对西经的真伪只能通过西经普遍认可的一些基本定理,规律予以甄别,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需求规律,供给规律是西经认可的基本规律、定理,如果这种结论的得出出现了矛盾和错误,那么西经的理论基础将被动摇,西经的伪科学面目也就逐渐地暴露出来了。对于需求规律、供给定理的前提——假定条件不变,实质上假定条件的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根本无法对未知、不确定的条件及变化进行确定。我们从市场经济特征——商品交换来看,如果需求规律成立。那么需求量与供给量是对应关系,即需求量=供给量,需求规律中需求与供给是同一运动变化轨迹,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即需求规律同样可以表达为:假定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对于买卖,供需双方来说,成交量既是需求量是也是供给量,既是购买量也是销售量。从古至今没有一例脱离供给的需求量和脱离需求的供给量。假定条件不变,需求规律=供给规律,其共同的表达为,假定条件不变,价格与商品成交量呈反向变化。对于此时的假定条件,实质是社会需求不变。由于支付能力的差异,商品价格越高,能够具有支付能力、购买商品的人越少。社会需求呈金字塔状态。需求由价格与商品量相互关系构成,在需求自身结构的制约下,客观地使价格与商品量呈反向变化。但是需求自身若是发生变化,表现为需求增长或下降。例如,在需求增长的过程中,价格和商品量的关系就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变化。在需求增长的过程中,一是需求本身金字塔结构不变,价、量关系被需求结构制约,价、量呈反向变化的规律不变;二是需求增长后形成多个需求不同状态的价、量平衡。其中,每一个状态的需求平衡点的价、量关系都是保持一定和稳定。将需求整体连续运动的每个价、量的平衡点进行连线,形成需求变化后的不同需求状态之间的价、量平衡点连线。其价、量平衡点连线的关系是表现需求增长时,不同需求状态价、量平衡点的集合,就是西经的供给曲线。由于需求增长时,常常有价、量齐升的现象,这种普遍现象被西经描述为假定条件一定,价格与供给量呈同向变化。由于供需买卖的对应相生的关系,我们同样可以用需求的方式来描述供给规律,即假定条件一定,价格与需求量呈同向变化。需求增长时,有价量关系同向变化,有价格不变商品量增长的变化,也有价格下降,商品量增长的变化。所以,西经也常认为供给定律会失灵。但是无论如何,假定条件下的价、量反向变化就是需求规律;价、量同向的变化就是供给规律的定义。实质上西经已将供需、买卖的对应相生关系予以否定。如果其需求规律和供给定律成立,那么就是买方不需要卖方,卖方不需要买方而能独立运行。意味着市场经济不需商品交换,而需求规律使得商品量的增长形成了价格下降,同时供给规律又以商品增长方式形成了价格上涨。商品量的增长造成了价格下行的同时也能造成价格上行。需求量的价格下行之矛既可刺穿供给量的价格上行之盾,供给量的价格上行之盾又可抵御需求量的价格下行之矛。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9 21:08:15
不能不说你有点偏了。供需双生的逻辑其实很新颖,只是供需双生在经济学中是反映在均衡点上!请先回顾供需曲线的定义。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偏好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价格上所需求的商品量,与之相挂钩的是其给定的消费能力(预算约束与效用最大化)。供给曲线是生产者在成本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价格上愿意出售的数量(成本约束与利润最大化)。一买一卖的意愿差异构成了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你所谓的供需双生之处。我很久之前也想过,到底是供给先于需求出现还是需求先于供给出现,但最终的结果是无从考究,两者的确为共生体。但是,若总在钻供需双生那点平衡的话,难以解释交易完成之前推动交易完成的机制。不错,一项交易完成的时候,供给必定等于需求,但是,是什么确定了不同偏好的两个人去决定这个均衡交易量的呢?解答的正是经济学目前所用的供需框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08:25:50
价格的本身就是由供需实现而构成的,对供需双生不必怀疑。问题是需求规律是需求整体状态不变条件下的供需变化关系,而供给定理时需求整体状态变动(增长或下降)时的供需变化关系。详细论述不再这里讨论,但你对价格的生成必须有所认识。举例说明价格是由成交形成的:拍卖会上,一件拍品的起拍价格是一万元,经过了竞拍产生了二万,三万,四万,五万,六万,七万,八万,九万,十万等九个价格,最终以十万元成交。需要说明的是,拍品的价格是十万,只有成交价才是价格的真实表现。一个商品在同一情况下会有一个以上的价格,只有成交价才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讨论的,所以说只要是论述价格的有关变化,必然是供需双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09:18:09
"对于买卖,供需双方来说,成交量既是需求量是也是供给量,既是购买量也是销售量。"对此,不知道楼主是怎么得出的结论,成交量和需求量和供给量是这种确定的关系吗?我不知道楼主怎么理解需求量与供给量的概念?
按你的逻辑,成交量=需求量=供给量=购买量=销售量。而实际上需求量与供给量都是一种经济学家想出来的概念,是一种不可观测的东西,在均衡的条件下这两者相等。但是,这两者和市场的成交量、购买量、销售量没有关系,后三个量是可以观测的实际量,而且这三个量肯定是相等的无疑。对于西经里的需求规律,我想没有多少异议,这个规律是价量之间的约束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价是可观测的,而量是意愿的,这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要想把需求规律用于实践,这里必须加约束条件,而需求曲线本身可以成向上,可以弯曲,可以下倾。对于供给规律我不太清楚这个概念的提法。而且对于供给的分析,西经里是有各家之言的。
  个人的一些了解,如有不当,请楼主海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16:42:33
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问题,就是需求不宜用量来表达。由于收入和支付能力的差别,在社会整体需求(收入或支付水平)不变时,价格越高,能够支付高价格的人越少。不管意愿如何,成交量在需求水平不变时,与价格呈反向变化具有客观性。需求是需要与购买能力的综合表现,所以需求整体水平不变时,成交量是需求的价量关系体现。如果要用需求量进行表达,一是要确定需求水平是否变化的前提,二是前提一定条件下的价格配套参数,所以用成交量表示是准确的。离开了价格谈需求量,会出现概念混淆,举例说明:某城市的电视需求总量是100万台/年。在价格为3000元(21吋彩电),实际销量是50万台。出现了两种情况。1,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销量上升至60万台,价格不变;2,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由于彩电价格降低,销量上升至60万台。如果用需求量表示,都是需求量增长为60万台,但是一是需求水平不变时的需求与价格的内因变化,一是需求水平增长后的外因变化,有着变化原因的本质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需求总量是一致的。为了对需求总量有一个清晰认识,用食盐举例,感受会更强烈。需求总量=正常需要量,以食盐为例,人均食用盐用量基本为五斤/年(估量),用五斤X人数,可得出一个城市,国家和世界的食用盐的需求总量/年。如果人人买得起食用盐,需求总量=需要量。如果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买不起食用盐,那么食用盐价格降低,销量会上升。不论是否买得起,需求总量一定。需求量与供给量在1与需要量(需求总量)之间变动,最小量为1(个商品单位),最大量为需要量。成交量是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量化表达,通过与价格相结合,是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和发现市场变化原因的主要方式和工具。在实际的经济运行分析中,实质上,价格与成交量最为易知,需求与供给反而难以测定。举例说明:1,价量(成交量)齐升,说明需求增长(包括消费和投机);价量齐跌,说明需求下降(消费水平下降和投机抛货);2,价量呈反向变化,价格越高,销量越小,说明需求基本不变,是商品量客观下降所致(房地产商业中心开发地段越来越少,大雪天青菜运输受阻,导致商品量下降);价格越低,销量越大,说明需求基本不变,商品成本下降所致(如格兰仕降价促销和国美,苏宁降价后销量上升)。价格是由供需关系而形成,脱离了价格的需求和供给是不确定的,难以对经济运行进行量化分析。需求规律和供给定理实质上都是对市场现象的描述,但是表达中存在严重缺陷和自相矛盾,所以,其曲线所描述的的确是市场现象,但作为规律或定理的归纳和表达,是难以成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0 18:37:59
差不多不就行了,要求太高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