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307 11
2010-02-23
货币量是随机变量,以研究货币量入手的经济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戚华建)


经济领域一个普遍的买卖现象是——赊欠。

赊欠,在事实上,是没有货币在流通,但实际上,物品劳务(技术)在作经济流通;但赊欠在“一定程度上”又发挥着——稳定——价格的作用。因为即使没有现金,物品劳务(技术)还是照样按原价格(或市行情价)流通。

在经济领域中,赊欠的相当货币作用的“流通”量大不大呢,我们来看一个事实:

比如,工资一月发一次,事实上就是29天的赊欠;超市货款几个月结算一次,也是赊欠;工厂采购原材料,一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赊欠......

上述事实说明,赊欠的“流通”量应该还要大于实际的货币流通量。光工资这一项的货币流通量,30天中,29天是由赊欠替代货币在流通的;(在经济流通领域中,成本这一项主要就是由工资构成的)所以,可见——赊欠——在经济流通领域的所起的“流通”作用。

赊欠,在流通领域是——随机——发生的,它既无规律,也无法统计。比如,本来只有买一车货的资本,但卖方老板答应可以欠,于是就买了二车,因为客户信用好,老板放心。显然,因为可以赊欠,货物的流通就增加了一倍。这个时候,如果根据——已知的——货币流通量来分析经济领域物品劳务(技术)的流通,得出的数据可靠吗,显然是不可靠了。

赊欠是个——随机变量,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发生并发生量也是随机的。赊欠的计量单位是——货币量,但事实上又没有实际的货币在流通,所以,货币在经济领域的流通量在事实上因为存在赊欠,也就变成了——随机变量。

用——随机变量——作为研究根据来研究经济,这样的研究结果还可靠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今天的经济学,只要是以研究货币流通量入手来研究经济的,都应该——回头——了。

那么,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在哪里呢,我提出,应该从货币与物品、劳务(技术)流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基本规律开始研究。只有这样,经济学的研究才有成效和有明天。

下面,附上《货币的基本定律与本质》及《物品、劳务(技术)差价流通定律



(附1)货币的基本定律与本质

货币第一定律

——货币与物品、劳务(技术)逆向流通定律。

就是说,A用货币与B的物品或劳务(技术)交换,A的货币流向B,B的物品或劳务(技术)流向A;货币与物品或劳务(技术)逆向流通。(同种货币之间不存在交换,比如美元买卖美元是毫无意义的;异种货币之间买卖,一种货币是另一种货币的“物品”)

任何所谓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等,与货币——无关!因为,物品、劳务(技术)不流通,货币就不流通。

历来的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认为:货币不流通导致各种经济危机。实际上,货币不流通是由于物品、劳务(技术)的——不流通——导致的。

货币第二定律

——纸币0价值定律。

我们先来看一个假设:

——假设,我们有个规定,地球上每个人,白天买卖(经济交换)用到的钱,都到银行里借,晚上睡觉前,大家都必须得还给银行。

显然,银行一天进出的钱既不会多出来,也不会少掉(因为大家晚上睡觉口袋里都没有钱);第二天的经济交换也一样去银行借和晚上去还掉。那么,我们设想一下,我们的经济流通会有影响吗,显然毫无影响。银行借出去多少钱,晚上收回多少钱,借贷平衡,没有坏账。那么,今天晚上当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社会的财富是不是没有了,不会没有掉,财富照样存在,因为这些财富是房子、土地、汽车、食品、电脑等等……这些财富不会因为我们睡觉而逃跑。那么这些财富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是这样产生出来的:比方,A上午借了100元钱,买原料做了5件衣服,下午3件衣服卖100元,晚上还给银行,A今天赚了2件衣服;那么过了10天,A就赚了20件衣服,如果每件衣服按30元计价,那么A财富就积累了600元……(这600元就是资本)

我们人类就是这样在创造财富的,资本和资本家就是这样形成的。每个人在交换中多出来的实物就是资本,这些实物多了就成为了资本家。但我们看到,这个财富(资本)实际上不是货币(因为货币回到银行里去了),而是实物;(世界上的资本实际上就不是货币,因为不是实物的货币是毫无价值的)。对银行来说,借钱的人多了,社会经济交换流通需求量增加了,银行就增加货币发行,反之就减少发行,但照样晚上都收回来,——这样,这些印出来的纸币就退出——价值,重新变成毫无价值的图案纸,对在经济交换中的每个人都很公平。

从上述假设我们看到,纸币进入社会流通,社会财产不会因纸币进入流通而增加,纸币退出社会流通,社会财产不会因纸币退出流通而减少;纸币的这种流通规律,我们把它称为——纸币0价值定律。

(一天货币周转一次的假设,只是用了一个直观的比方,实际上,只要银行贷出去的钱能限期收回来,不出现坏账,不管几天周转一次都是一样的,当然周转期越短表明社会经济资金利用的效率越高,也表明社会经济运行越健康。注:这里使用的货币的概念是指“纸币”)

货币第三定律

——货币等价定律。

当物品A(比如房子)与货币交换升值(涨价),物品B(比如汽车)与货币交换也按正比例升值(涨价),那么,物品A(房子)与物品B(汽车)交换的值没有变动。当物品A(比如房子)与货币交换升值(涨价),而物品B(比如汽车)与货币交换——没有——升值(涨价),那么,物品A与物品B交换的值就有——变动,物品A相对物品B在升值(房子与汽车交换,房子在升值)。

上述就是“货币等价定律”。

货币等价定律指出,经济社会中,物品与物品交换的——值——变动在实际上与社会上发行(流通)的货币量(单位)——无关,而与物品自身的——价值(见《价值定律》)——有关。

货币的本质

货币定义是——证明单位物品与劳务等社会需求交换完成的社会公认的单位凭证(也可以是实物和概念)

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换而——自发——出现的。发明货币交换和最先使用货币交换,先于国家出现。——就是说在世界上,货币先于国家权力出现。

最早使用“贵重”的东西作货币,因为大家都——认可——这个是“贵重”的东西。仅此而已。“贵重”物的作用,是作为“等价物”而存在的,就是说,一旦某种“贵重”物进入交换,该“贵重”物立刻就会自动产生“等价物”的作用;因为交换双方一旦认可,即产生了“等价”。

货币的作用是起——代表——物品与劳务的作用,和起该物品与劳务归属于——谁——的作用;就是说,货币在我口袋里,货币所代表的“东西”就归属于我,货币在你口袋里,货币所代表的“东西”就归属于你。只要能起到“代表”和“归属”的作用,在今天或明天,什么“符号”都是可以的。

货币单位与“物品与劳务”单位的比值,决定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虚拟——的,跟收据一样,货币没有它自己实在的价值。(这里指纸币)

货币概念与权力概念无关。购物券,也可以是“货币”,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它跟权力毫无联系。把货币与权力——相提并论——是认识误差。权力可以霸占货币(这里指纸币)的发行权,但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在学术上,货币本身不是财富(物品与劳务);货币只有——代表——了物品与劳务才起价值作用;货币增加不必然等于财富增加,同理,货币减小,也不必然等于财富减小。——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财富是要靠人的——辛苦、智慧、经验与努力——去创造的,如果国人懒惰或愚笨,你把货币印出来每个人发一个麻袋也没有用。

货币在经济流通中的功能仅仅是起——方便流通——而已;只要是社会公认的方便的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当作货币的。货币的面额单位的名称(有些称元,有些称镑,有些称盾,有些称铢等等)为什么全世界会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上,如果一切买卖都能达到银行转账,货币或钱的实体就可以——消失,那时,货币或钱剩下的就只是——概念。

成为货币的必要条件是公认。朝鲜的货币为什么在国际上没人用,美金在国际上有人用,就是因为前者——不公认,而后者——公认。公认的背后——是信用而不是权力。不言而喻,如果全世界的每个人在经济(需求)的交换上都很讲信用,那么我们的——承诺——就是货币。——显然我们的承诺跟权力就毫无关系。货币不依赖权力存在,而权力也不依赖货币存在,货币的基础是信用,货币价值依赖信用存在,而权力的基础却是武力,权力依赖武力而存在;信用排斥武力而武力不讲信用,——所以货币的概念与权力的概念的外延应当相排斥。

什么叫“概念货币”

比如一个工人,这个月得到工资(货币)N,这个N由财务把它存到“电子卡”上,然后,这个工人就拿这个“电子卡”去超市购买食品。这个时候,工人的劳动力就直接交换成了食品。在这个交换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实际的货币交换,而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单位)的交换。

所以,——在经济交换过程中,已经不是实际的只存在数字概念上的货币——称为“概念货币”。

今后,我们在经济交换的——任何形式的货币——将都会被“概念货币”取代。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3 16:50:29
(附2)

物品、劳务(技术)差价流通定律

物品(G)等从位置A经济流通到位置B,必然位置B的物品(G)的价格要大于位置A;物品等从低价位位置向高价位位置作经济流通。位置B与位置A没有差价,即物品(G)的在位置A的价格P1等于物品(G)的在位置B的价格P2,(P1=P2),那么,物品(G)不会从位置A经济流通到位置B。

——上述就是物品、劳务(技术)差价流通定律。

物品、劳务(技术)差价流通定律指出,物品等在经济流通领域流通减缓或停滞,产生所谓的“产能过剩”或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危机等),不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造成的,而实际上是由于经济流通领域——位置A到位置B之间没有了差价——的原因造成的。这也就是说,人类经济社会的所有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物品等在经济流通领域流通减缓或停滞”造成的,也就是由于经济流通领域“位置A到位置B之间没有差价”的原因造成的。

(与其他位置不再存在“差价”的价格,我把它称为——终端价格。进入消费的价格一般都是——终端价格。以后经济学的很多课题,应该是去研究“终端价格”)

在经济实践中,人类社会对付上述“由于经济流通领域位置A到位置B之间没有差价”采取的实际解决方法只能是——让“位置A到位置B之间”重新建立——差价,除此之外是没有办法的。

让“位置A到位置B之间”重新建立——差价,我们也只能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        让经济体自己恢复“差价”。就是说,在位置A让经济体自己提高生产效益(使用新技术、新能源等),降低物品等的成本或开发新产品等,使重新生产出的物品等的价格P小于价格P1或使位置B还没有出现新产品的价格,从而达到——重新建立差价——让物品等重新作经济流通。

2、        使用所谓的“货币政策”,用发行纸币的方法来“刺激”位置B的价格,让位置B的物品等由于纸币的发放而涨价,从而达到——使“位置A到位置B之间”重新建立差价,让物品等重新作经济流通。

3、        方法1与方法2并用。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采取的就是这几种方法。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上述3方法,哪一种对社会交换最公平和对资源的利用最优。

显然,我们看到方法1对社会交换最公平和对资源的利用最优。

因为,当物品等在位置A到位置B之间没有了差价,即就是P1=P2时,设在位置A出卖劳务(假设是生产一台电视机G)的工人得到的工资是P1,那么,设工人拿着P1,在位置B卖到的电视机G,价格是P2,因为P1=P2,所以工人生产电视机G付出的劳务价——刚好——又买回来一台电视机G。——这样,工人付出的劳务一点都没有被他人“剥削”走,相反还赚了——资本家——的利息。(当然,资本家亏利息的时间是不会很长的)

所以,在由方法1自己支配的经济流通中,大家的交换是趋向公平的;显然,资源的利用也是趋向最优的。

如果我们采取方法2,那么我们显然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很不公平的。因为纸币0价值,又纸币可以购买物品等,所以——有权无偿——得到纸币的人就占了便宜,这给社会造成了——交换——的不公平。再说,由于——无财产抵押——纸币的流通增加从而使物价上涨,使位置B的物品G的价格P2远远大于位置A的当时的(劳务)价格P1,从而使位置A的劳工的劳务P1贬值,是本来P1可以购买一台电视机G的钱,现在变成——买不到一台电视机。

方法2还给社会资源带来浪费。所以“物品等在位置A到位置B之间没有了差价”,是因为社会对物品等的——交换需求——接近饱和。而人为地——输入——0价值纸币让没有参与社会生产的人也得到“物品等”消费,这实际上就浪费了——社会资源。

(注意:我指的“社会需求”是指“交换者”之间的“需求”,即参与经营、生产、劳动等人的需求。社会需求在参与经营、生产、劳动等人之间流通是最公平的。可是今天的社会不是这样,今天的社会有很多——不劳而获——的人也参与了“需求交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经济问题,“货币政策”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急功近利的方法。显然,我们还看到,解决经济的最终的治本的方法,还是方法1。——服从经济规律,让经济规律自己解决。

(续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5 20:31:22
戚华建 发表于 2010-2-23 16:49
货币量是随机变量,以研究货币量入手的经济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研究随机变量就必然失败?还没有听说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5 20:33:28
戚华建 发表于 2010-2-23 16:49

——纸币0价值定律。

纸币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用性)而生产(劳动)出来的商品。无论以“劳动量”定义价值,还是以有用性定义价值,纸币都不是0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7 01:28:59
张建平 发表于 2010-2-25 20:33
戚华建 发表于 2010-2-23 16:49

——纸币0价值定律。

纸币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用性)而生产(劳动)出来的商品。无论以“劳动量”定义价值,还是以有用性定义价值,纸币都不是0价值。
张先生,您知道有作废的货币吗?作废的货币不是0价值,是多少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7 13:34:43
“货币0价值”是货币在经济流通中的学术定义。准确的定义应该是——货币趋向0价值,但在一般表达上就规定“货币0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经济交换——来证明货币0价值。

比如,我卖给A一间房子40万,(显然,房子的完整价值就应该是40万),这时,我手上的货币40万显然是房子的——40价值——迁移到货币上的。接下来,我再用40万向B买汽车;显然,我的房子换成了汽车,我手里没有货币。再接下来,B用40万向A买了房子。这时,我们看到,实际上,我用房子与B交换了汽车。而A手里,仍旧只有40万的货币。

我问,我们在经济学研究中,应该认为社会上房子与汽车总共80万的价值在流通呢,还是认为货币、房子和汽车120万的价值在流通?显然,后者的认为(研究)是错误的。

因为,A手里的40万货币的价值是——虚拟的。显然,如果社会上没有房子与汽车,那么这40万货币什么都没有。所以,社会上实际流通的价值应该是,

房子(40万)+汽车(40万)+货币(0)=80万。

(张先生,您说对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2010-3-2 20:26:29
戚华建 发表于 2010-2-27 13:34
“货币0价值”是货币在经济流通中的学术定义。准确的定义应该是——货币趋向0价值,但在一般表达上就规定“货币0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经济交换——来证明货币0价值。

比如,我卖给A一间房子40万,(显然,房子的完整价值就应该是40万),这时,我手上的货币40万显然是房子的——40价值——迁移到货币上的。接下来,我再用40万向B买汽车;显然,我的房子换成了汽车,我手里没有货币。再接下来,B用40万向A买了房子。这时,我们看到,实际上,我用房子与B交换了汽车。而A手里,仍旧只有40万的货币。

我问,我们在经济学研究中,应该认为社会上房子与汽车总共80万的价值在流通呢,还是认为货币、房子和汽车120万的价值在流通?显然,后者的认为(研究)是错误的。

因为,A手里的40万货币的价值是——虚拟的。显然,如果社会上没有房子与汽车,那么这40万货币什么都没有。所以,社会上实际流通的价值应该是,

房子(40万)+汽车(40万)+货币(0)=80万。

(张先生,您说对不)
在房子和40万货币的交易前后,货币还是货币,房子还是房子,不存在什么“房子的价值迁移到货币上”,变化的只是价值的拥有者,原来你拥有1间房子,现在则拥有40万货币,而对方原来拥有40万货币,现在则拥有房子。如果房子的价值迁移到你现在手中的40万货币上,那么对方现在拥有什么?难道是0价值的房子?那么他岂不是做了一桩赔本生意?

房子和汽车也可以不通过货币而直接交易,交易前后,汽车和房子各自都有价值,只是这个价值是拥有者自己认为的价值,而且所有者变更了,并不存在什么一种商品的价值迁移到另一种商品上。

如果货币是0价值,持有货币的人凭什么与对方交换?出售商品的人又为何要用有价值的东西换回无价值的货币?交易者都是傻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 20:30:18
戚华建 发表于 2010-2-28 14:41
我的理论总是无懈可击,传统理论总是一塌糊涂,但传统理论很值钱。
你的理论和传统理论同样一塌糊涂,不过是用一种一塌糊涂替代一种一塌糊涂。
传统理论不值钱。值钱就说明有价值,有价值就不是一塌糊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