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和阅读约5小时,累计阅读约2566小时。
学习和投资心得:
绝对收益策略:转移策略:所谓的转移策略就是将系统性风险转嫁给其他的投资人。此前国内市场分级基金的优先级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来转移系统性风险获取稳定收益的。转移策略源于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分层技术,在国内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建行和开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MBS、ABS,然后是以高速公路收费权、工程项目回购款等为抵押的分级受益凭证——江苏吴中集团BT项目回购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这一类产品以融资为目的,主要对信用风险进行转移。此后基金公司发行的一系列分级基金以及信托公司发行的收益分层信托计划都是转移策略的典型应用,它们属于投资型。投资型和融资型转移策略在客户购买端来看差异不大,但是对于管理人来说其交易结构是截然不同的:融资型转移策略是对现有资产的未来收益进行结构分层,投资者的资金是用于购买现有的特定资产;而投资型转移策略是对现有资金未来的投资收益进行结构分层,投资者的资金是需要管理人去投资运作才能产生收益的。目前国内基金产品中投资型转移策略主要在股票型基金中,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虽然有分AB级的产品,但是其分级并不是对货币市场风险/债券市场风险进行转移,而是营销方式的区别,比如收取不同的销售服务费等。转移策略的核心是现金流分层技术,们可以看到融资型产品中,分层之后的优先级获取稳定收益,次级获取超额收益,或者剩余收益。其实相当于将基础资产收益划分成基准利率和信用利差两部分,优先级获取基准利率而次级获取了信用利差。而股票类的分级结构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发行的几支基金的分层结构各不相:共同的特点就是优先级优先获取稳定收益,不同之处在于优先级稳定收益是通过次级的收益来进行保障还是次级的本金收益共同来保障,优先级是否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以及分配比例高低等方面。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不同从而打造出产品收益结构的差异。参考境外转移策略应用情况,们认为要大力发展这类产品管理人需要完成两个转变:功能角色转变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功能角色转变就是要求管理人从单纯的管理人向交易对手或者做市商转变,从管理人向投资方或者融资方转变。通过功能角色转变自然的盈利模式就发生变化了,管理人不仅仅通过收取管理费来盈利,还能通过参与剩余收益分配来获利,或者通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来获利。根据目前的市场制度和法律环境来看,券商保险信托银行在这方面有优势。他们的自由资金投入可以促使功能角色发生转变,另外他们产品发行成本低廉,更加灵活可以滚动发行。而基金产品发行机会成本较高,基金也是依靠管理资产规模来盈利,因此产品存续期不能过短。们认为未来使用转移策略的融资型产品发行中银行和信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使用转移策略的投资型产品则是券商和保险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