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手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储蓄,而我们每个人很少目标明确的确定在哪一时刻够买具有具体使用价值的商品或者实物。因此钱(价值量)对应的不是实物或者具体数量的商品,而是“被买卖流通的劳动量”。
以钱多的富人和钱少的穷人相比,他们吃、穿、住、娱乐所用的物质消耗,实际上并没有价值量(钱)表现出来的与穷人相差那样巨大。就某个富人而言,他和他的家庭不可能吃千万个人的食物、穿千万个人的衣服,住千万个人的房子。但富人吃的食物大餐,穿的名牌衣服、高档药品、住的豪华别墅、汽车等,确不是穷人享用得起的。豪华别墅、汽车等这些还好说,就食物大餐、名牌衣服、高档药品而言,其实物消耗与穷人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但富人的奢侈品确直接或者间接的消耗大量的劳动量。
这使我们相信,钱(价值量)兑换的不可能是具体的商品,如果某个超级富人用手中持有的钱去大量兑换成千上万穷人用的中低档消费品,以前过剩的商品还是会大量过剩,其结果必须导致物价上涨,同样富人和穷人把钱存入银行,等待将来生病或者供子女读书以及准备将来够买住房的不时之需,其结果物价下低,商品过剩的量达到均衡时是不会因储蓄而发生改变的。
因此存钱支付养老、医疗、购买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费用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经济衰退是无关的,而逼迫老百姓把钱拿出来消费,只会增加他们的劳动量,是资本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对于资本来说其邪恶的方式就是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剩余价值),而利润确与具体的产出(使用价值)是无关的。
如:一套100米的住房,它的使用价值是在一定条件下客观存在,只要房子不损毁,其使用价值是不变的。但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以前要花5年的工资来够买,而现在要花二十三十年的工资。有人只注意到了物价上涨,其实它被拜货教和拜物教思维欺骗了,价值量增长带来的是大量劳动者的劳动量被吞噬而变成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增加,他们为了获取与原来相同的使用价值,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更多的劳动被无富浪费掉了,在生产结构上指向了富人的奢侈品生产。这就是资本主义所谓的经济增长。
的确这种名义GDP增长不是假的,是真正的价值量的增加,但问题是钱(价值量)对应的不是具体的使用价值(财富),只有代表使用价值增加的才能被称为是生产涵数,但这对资本主义来说并不重要,对他们最重要的是钱(价值量)、是利润,而不是产出(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