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7694 8
2010-05-11
一直搞不太清楚机会成本与成本的关系
首先我在书上找到机会成本的定义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后来自己又上网查了一下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成本
而成本的一种分类就是.....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小弟想问的就是机会成本的度量一定要以货币或实物为依准的么??不能使效用么???
举个例子,假如说我生产出这一种商品,我感觉留在自己手中的效用比把它销售出去所得到的效用高,那可不可以认为我留着它的机会成本就是把它销售出去的收益呢??
或者说,我手里的货币,我感觉留在自己手中比用这笔钱去采购一些生产要素(采购成本)的效用要高,那么可不可以说我留着这笔钱的机会成本就是采购成本??
如果机会成本也包括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的话,那它不就是整个成本了么???
机会成本=成本???~!

那么还是期待学长学姐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了............    o(∩_∩)o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11 19:16:06
机会成本总是与诸多决策的预期收益相关联,同时机会成本的考虑只有再针对具体的决策可能才有意义。据个人理解,广义的机会成本就是某项可用资源在所有决策方案中可能产生的最大预期收益。该收益未必真实产生,所以该机会成本只是一种最优的决策或决策组合预期收益的一种度量。同时,机会成本也可以称为机会收益,只是参照点不同,但其所要度量的信息却是相同的。从理论上讲,它是存在的,虽然度量起来有些困难。

比如生产决策中,有一笔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由于企业存在价值的缘由必定促使其再次进入流通或生产领域。由此就面临一个决策或者决策组合,基于资金的稀缺性不能面面俱到,同时加上决策人的能力和素质及时间和空间这个约束条件存在,最后的决策可能是次优的。在其中,理论上最优或事后验证的较优决策组合是考察机会成本的主要方式。而实际成本则是决策过程中或其做出决策后所要花费的费用,其与机会成本无关。关键的是该花费所产生的当时预期收益,该收益的当时预计及事后的实际收益与机会成本(机会收益)相对应。
   从某种程度上说,重要决策才更关注机会成本,因为关注机会成本也会产生机会成本。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重要的,无时无刻在决策个人或团体上产生机会成本。但该种关注对管理却是毫无意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往复性是机会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我们之所以关注机会成本,是因为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特殊决策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更因为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过分关注机会成本是不恰当的。
   从另一方面看,机会成本来自于西方经济学,其首先讲究的是效率和效益。机会成本概念更适用于追求卓越的资本使用者或决策单位。资本发达的社会,对资本(广义)的基本要求(使用效率和效益)迫使决策单位或个人在有偿使用资本的前提下,为资本所有者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生产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至于以后机会成本概念的推广及运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不可不提一句,其可能有为资本主义现实辩护的可能性。比如,一小群富人和一群快要饿死的穷人之间便会发生如此的故事:富人因为其资本雄厚,面临的机会成本大些,他可能会无偿拿钱去救助他们么?从机会成本上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穷人愿意接受最低工资去进入工厂为资本家劳动么?很大程度上是可能的(不吃嗟来之食还是少有的),因为从机会成本角度看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此时其机会成本为零。如果这样达成协议,对双方来说可能是最优的。然而对于剥削而言这一层面的问题却被掩盖了。难怪马克思宣扬无产阶级革命:既然基本生活不可能,在既定框架内做事机会成本为零,即机会收益接近于零,也就等于把人的生命价值逼向于零(严重的反人类啊)。不难看出,机会成本的产生和度量是由一层又一层的框架下约束而产生的。脱离实际的,不合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联系的那是毫无意义的,改变框架(制度)一切都会发生改变。补充一点,现实主义可能是催生机会成本的重要原因,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机会成本的提出,为个人和团体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只是不能泛化,一旦泛化,就可能不自觉的站在自己立场为自己所在的阶层辩护。
   总之,机会成本是对特定资源的一种最高预期收益度量,不可与成本混为一谈,也最好不要随意套用。如果真要了解机会成本,就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价值。逢事多考量,对个人积极意义还是蛮大的,至少其让我们更加理性的思考,这恐怕可能是机会成本所要传达的终极意义。对于一般的成本而言,就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意义了。时间有限,先到此为止。嘿嘿,茶都凉了,人也累了,休息一下……。仅为交流,如有不当,言下留情先。谢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1 23:00:03
机会成本是一种选择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15:35:57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而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1)显成本是对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比如买厂房所支付的支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最好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收入。
2)隐成本是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身缠要岁的总价格(比如用自己的资金,土地进行生产)--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隐成本必须按照企业自有生产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由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最后,问是否用效用来表示机会成本?我认为是不能。
因为这个问题按照在静态模型里的效用来讲,基于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的这一假设条件,说明用基数表达是错误的,所以不能用效用来表示机会成本的大小。
1# yangyus20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2 15:51:05
仔细看一下,西经里机会成本只对生产环节的成本而言的,与其他采购,销售环节无关(把成本分成;采购~,生产~,销售~, 这是不是会计里面的成本分类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02:15:56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