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ote]ruoyan 发表于 2010-5-28 09:16 
uote]ruoyan 发表于 2010-5-28 09:16 
Stephanie.Chou 发表于 2010-5-25 22:39
你可以试试这样来理解。
第一步,先对比来看,当消费组合分别为A、B两点时,我们发现,当想要多消费一单位的Y商品时,在B点处消费者需要放弃的X商品的数量要大于在A点处需放弃X的数量。我们也可以知道,在A处消费者更偏好X商品,而在B点处更偏好Y商品(因为在B点Y商品更难被替代)。
而这第一步还仅仅是我们想多消费一单位数量的Y时的情况,如果第二步,我们想增加等单位的由Y带来的效用,那么为了维持总效用不变(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在B点处消费者需要放弃的X商品的数量就要在更大程度上地大于在A点处需放弃X的数量。对比来看,我们通俗一点儿来说,为了完成同样的任务(替换等效用的Y商品),我们“牺牲”的X在A情况时比B情况时要少,那这是不是就说明了在A点处的X比B点处的X更“有能耐”(边际效用更大)?
好了,但愿我解释清楚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