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631 8
2006-04-27

我并非经济学专业的 看了你的帖子 很吃惊, 倒又觉得有些道理 但又觉得有很多不明 希望解答

一方面 工业体系是什么概念?为什么世界只需要一个工业体系?一个工业体系是以什么标准怎么区分的(资本/贸易流动/意识形态)? 为什么说苏联和美国是2个不同的工业体系? 中国现在处于美欧工业体系的低端,在改革开放前是有自己的工业体系?

二方面 你说要用计划经济发展重工业体系。但在现实当中 计划经济=被封闭的经济。在你的理论当中也有要封闭和保护的成分。 在一个被封闭的经济环境底下 你怎么解决资源 能源 还有技术的稀缺与国外的封锁? 资源与能源还能用高价买,技术全部靠自己吗? 我认为现在如果中国自闭,技术上的差距会和国际领先水平拉得更大。

三方面 如果中国继续在美欧为中心的工业体系中,为什么经过追赶和创新还有技术的发展,中国不能占据这个工业体系的高附加值生产位置。

四方面 你对日本的经济是不肖一顾吗? 他应该是二战后才进入美欧工业体系下的吧。 他现在本身的重工业体系真的那么脆弱? 中国可以走日本相似的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7 21:03:00

继续问几个

1 “重工业私营不了,必须要国家资本,因为重工业赢利要几十年,私营公司不会往里面投钱” 是因为技术跟不上投资过大吗? 国家采用倾斜政策 优惠政策 过些年民间的资本积累再大点,制度明确点,私营还是没有生存的机会吗? 也就是说难道除了用计划经济,再没有别的办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重工业吗?

2 “中国重工业的脊梁已经被打断了” 真的这样吗?? 相对与中国20年前/10年前/5年前 中国重工业的产值好象是不停的在增长。中国在能源,矿产产业上的进步就不说了。钢铁、机械、化工产业也是在不停进步。而且和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了? 虽然中国重工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那也只是说明中国重工业的增长没有轻工业和第3产业快。请问 你用什么事实或数据说明“中国重工业的脊梁已经被打断了”

我们现在能大量生产汽车,超大的轮船,大飞机虽然没有造出来,小飞机中国进步不少,其他不说,中国的军事上的 战略导弹,还有新型核潜艇093 特别是神州系列飞船。那一项不是重工业发展了才出来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23:35:00

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00:54:00

晕 我写了好长一篇没有发出来。白写了。

首先感谢社会微积分大哥的回答,你的学识让我佩服,也谢谢你的耐心。

1 运十问题是很痛心的。但中国在歼10/直10/L15/飞豹等一系列战机的研制哂纳感取得了成功,只是发动机技术一直是中国的心病。推力低,重量大。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中国与欧美有差距,大飞机世界上能造的都比较少,研制失败可能有写问题,但不能说是中国经济产业的问题。

2 电视问题 我觉得这反而是你的观点的反例,20年前的技术肯定不能用了,现在我们的电视能够远销欧美正是我们技术创新的结果,正式20年前的技术引进,还了以前欠的债,让我们更上了步子,加上20年的研究创新,我们才能立足在世界市场。

3 数控机床 中国绝对有自己的数控机床生产业,我们学校实习工厂用的就是杭州产的。超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中国是还造不出,但是也绝对比二十年前的强。而且也绝对是自己的技术,我记得有位师傅骄傲的对我们介绍一台叫“龙门**”的机床,很大很大的,说以前要几十万进口美国的,后来中国自己能做了便宜了十几万。

中国的制造加工业落后,但没有象你说的那样倒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01:30:00

4 汽车工业中国不是有奇瑞么,还有吉列 昌河 听说力帆也要造。力帆造的摩托占据了越南80%的市场。这不都是“基干工业”么

5 再一个买技术很好啊,买来技术可以弥补中国60-80年代的欠帐。买来技术不一定都是你所说的生产消费品。大众虽然是德国过时的技术,但是你自己研制花时间又花钱。日本不就是买技术么?

6 买技术与科研冲突?我认为不冲突反而有促进,微积分兄的理论是:买了技术马上可以生产,马上有效益,会让企业放弃周期长,还有风险的科研。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事实我们发现只买技术没有创新的企业有哪个做大做长久? 中央也一直在强调做创新型发展的道路。看看华为,康加,TCL,等等。他们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因为市场的需要而去走一条创新的道路。 中央花那么大力气保护知识产权干什么?保护微软的利益。肯定不是,因为中国马上要迎来科技创新的高峰时期,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这又因为中国吸收国外的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可以说前段时期我们在补课,现在同样也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需要,科研创新成为了必经之路,因为这样企业才有更大的利润与发展,这点绝大多数企业与中国政府都认识到了。

7 国外的科研成果多是大学/研究所出来的。中国也是,原来中国在引进技术阶段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是现在高校的待遇特别是顶尖高校的研究人员的待遇早就今非夕比了。人大不是理科院校,不知道明显不,我们学校的有点影响的教授手上的经费都是数百万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之类的福利待遇可与厅长级相比,更不要说院士们啦。而我们学校出的成果那也都比较牛B。具体不说啦。反正我想说的就是国家是很重视科研的,科研队伍是在一直壮大的。不存在解散之说

对了突然想起来,前不久网上又热炒了下运十,有人怀疑 运十是不是仅因为几千万油费下马的说法有待考证。运十是不是达到设计标准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下马而找个借口。就算是有一批鼠视之士一方主事,但可以看出大范围内,大环境,特别是这带中央政府还是比较有远见的,你说的有些问题正在补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01:44:00

还请教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激发人的效率而计划经济是提高机器的效率?机器效率可以和人的效率分开吗?人的效率低下的情况下会出现高的机器效率吗?

现时代经济(实力)的增长会因为机器的效率增长而增加?

现时代技术的进步才是推动经济(实力)增长的最强动力你认为对吗?

若正确那么机器效率的最大化对技术的进步有帮助吗?

若人的效率较高,不断的开发出更高效率的机器,能不能推动经济(实力)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