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的黎明
——费而巴哈《未来哲学原理》读后感
时至今天,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早已成为了我们指导日常生活和处理问
题的主要方法。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产生以来,它以独特的方式对哲学本身的各项属性作
出了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解释和延展。而马克思主义是综合批判了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学派的
核心理论的来的,因此,了解和研究其源头经典是很有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是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而巴哈的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地“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地“基本内核”
,并对其进行了改造,才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重读经典,自会有种特别的感受。我怀着对费尔巴哈的极度崇敬,拜读了他的名作《未来
哲学原理》,颇有些感受,但由于哲学底子太差,未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费尔巴哈(1804—1872)是马克思以前最杰出的唯物主义者, 19世纪30——40年代在德国
宣扬并捍卫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家。最初费尔巴哈是一个
唯心主义的黑格尔主义者,但其哲学观点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发展的。当费尔巴哈和
唯心主义彻底分裂并站到唯物主义立场上后,便在自己的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
)中激烈地抨击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费尔巴哈把批判唯心主义跟批判宗教联系起来
。他指出:一般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宗教的理论基础;黑格尔关于观
念的第一性以及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变为自然界的学说,不过是以唯理论形式表现出来的关
于上帝创造世界的基督教的教义而已。但是,我认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评是片面的
。费尔巴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不能从黑格尔
的辩证法中取出“合理的内核”。
现在就让我谈一下我读《未来哲学原理》的一些浅见。
《未来哲学原理》是费尔巴哈所宣扬的“新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新哲学”是以人和
自然为唯一的最高对象的哲学,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实和实在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
度。费尔巴哈还认为,新哲学既是旧哲学的实现,也是它的否定。他还认为,新哲学是建
立在感觉的真理性和爱的真理性之上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感觉中,在爱中,事物才有其
价值;只有在感觉中,在爱中,才有真理的存在。
如何清晰的认识这些观点呢?让我们从其这部伟大作品中来探求一下。
“如果旧哲学说:只有理性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实在的东西,那么新哲学则说:只有人性的
东西才是理性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度。”由此可见,费尔巴哈哲学是把人当作最高的
哲学对象的。他认为,思维和存在只有建立在人这个客体上的时候才有意义。天上的神都
是人幻想出来的。至于宗教所宣扬的上帝,更是人自身特性的结合产物,这些理论无疑是
反对“神学”的唯心主义的,他反对“神学”的“由精神推演出自然”的理论,认为那根
本就是歌纯粹经院哲学问题。由此,不难看出他将“人”放在第一位的具体意义了——人
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才是哲学的唯一对象。
这真是歌了不起的发现!我认为,费尔巴哈的最高成就也就是给予“神学”的唯心主义的
沉重一击了。
其次,费尔巴哈认为新哲学既是旧哲学的实现,也是它的否定。这一观点在《未来哲学原
理》一书中占到相当的比重,主要用来批判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某些矛盾和新的发
现。费氏认为,旧哲学,特别是泛神论是矛盾的,他说“……泛神论是站在神学立场上对
神学的否定,也就是说,泛神论是神学的否定,然而本身又是神学:这个矛盾特别是黑格
尔哲学的特征。”
然而费尔巴哈本人想要宣扬的却是建立在感觉的真理性和爱的真理性上的那种哲学。他认
为“只有在感觉中,在爱中,‘这个’——这个人,这件事物才有绝对的价值,有限的才
是无限的……” 也就是说,以费尔巴哈看来,“爱”才是存在的标准,能爱的和被爱的才
可以存在,才有存在的意义。不但如此,“一个人爱的愈多,咋愈是存在;愈是存在,则
爱的愈多”清楚的表明,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人们彼此相亲相爱,就是人们生
来就有的追求幸福的欲望。他说:人们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彼此相爱。他认为“爱”是
摆脱一切灾祸的法宝。
以上便是我看所看到的《未来哲学原理》中表明的费氏的观点。其中不乏经典之论。尤其
是其中所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对唯一主义的一针见血的抨击尤其精彩。但一如其前的伟
大哲学家们,费尔巴哈的理论虽然有创新和可取之处,但仍然存在纰漏。
费尔巴哈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认为费氏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
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管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费尔巴哈过分强调了人
的自然的纯粹的本质,而没有重视人在社会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属性。由于这点,费尔巴
哈能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却只能用唯心主义的观点面对社会和历史。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都深刻
地揭发了费尔巴哈哲学的肯定的方面和弱点。列宁也说,费尔巴哈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唯有将自然人置身于社会和实践中去,才能
够看到真正的历史和社会。
所以,在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上,费尔巴哈始终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仅仅根据意识形式,
根据相互更眷的宗教来区分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
至于费尔巴哈的过分强调“爱”的作用,试图以“博爱”建立道德规范,在阶级斗争异常
激烈的当时,无疑是丧失了他哲学的最后的革命性的。
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费氏唯物主义的缺陷而抹杀他的历史功绩。马克思主义的成型有
很大的理论依据是来源于他的“基本内核”的。
综上所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值得提纯和学习的。看完《未来哲学原理》,
得到了一些感受,还望没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至于其他心得,我自认为浅之又浅
,也就只好敝帚自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