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文献求助专区
1019 0
2010-09-02
一篇看似是某位大家写的东西,感觉非常有深度,现请教哪位大侠该文的作者和出处?非常感谢!
或者,请教大家有没有对现有生产理论的不足进行系统综述的文献?
前面一点摘录:
研究经济学的人能说清楚生产是什么的人,还不是很多。研究企业理论的人在生产问题上的差距可能更大。研究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的人,对生产还是有一些真知灼见的。这是因为经济的增长绕不开物质产品的产生,离不开人和资本的共同作用。
生产问题现在已经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生产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用工具生产产品。有工具、有人、有产品。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微观经济学,也就是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可不这么认识这个问题。他们看投入,他们看产出。工具、人不重要,主要的是投入什么,产出什么。找个企业家看CD函数变魔术,他肯定很晕,既不能看出人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工具在干什么。只能看到一堆的投入,和一堆的产出。于是企业家感慨说,好像没有我什么事情。
生产的本质就是一堆投入和产出吗?新古典经济学就是这样认为的。人做什么、工具作什么都不重要,重要是函数是什么。函数能表示生产吗?萨缪尔森说,这个可以。一堆经济学家都说可以。只要那个企业家说:“我看不能。我干嘛去了?”生产函数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装,其实空无一物,谁在操纵函数的形成,谁又在按照函数生产呢?管理者脑中有生产函数吗?没有,真没有。
杨小凯是说出了,生产函数在经济学中皇帝新装的情形。杨小凯说,马歇尔当时很郁闷,想不出一个人、工具、产品这些东西怎样放到生产函数当中。于是发明了规模经济这个概念。有了规模经济生产函数就变得有意义。难怪斯蒂勒勒说马歇尔,“太着急了,结果什么也没有做好”。杨小凯的角度很简单,就是生产决策其实是“要么做,要么不做”,而不是边际上,这一样做百分之多少,那一样做百分之多少,搞得四平八稳。实际当中更根本做不到。一心不可二用,机会成本是最主要的经济学基础,在生产决策上被“规模经济”其实搞得子虚乌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