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28 4
2020-07-21

商品价值的正反比理论指的是单位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V=KSt=K/Lp

V商品单位价值,K比例常数,St社会必要劳动时间,Lp社会劳动生产率。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的变化率/价格的变化率。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Ed=(dQ/Q)/(dP/P)

Ed需求的价格弹性,Q需求量,P价格。

为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假设供给量总是等于需求量,也就是说价值总等于价格。

我们先探讨一下K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是平均劳动时间St=T/QT总必要劳动时间,Q总供给量。

我们知道:P=m/QP价格,m需求——货币量或总价值量,Q供给量。

根据:

V=P

V=KSt

P=m/Q

St=T/Q

可以推出:K=m/T

K为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量——这假设为常量。如果必要劳动时间T不变,则意味总价值量m也不变。这意味对于所有商品而言,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1

具体推导如下:

m一定,有dm/m=0,即:dm/m=dQ/Q+dP/P=0

所以有:Ed=(dQ/Q)/dP/P=-1

而根据很多经济学家的实际调查,很多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不等于-1,很少有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

这出现了矛盾。

由于很多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不等于-1这是实证的结果,是正确的。只能认为K为常数的假设错误。也就是说相同的必要劳动时间T可以有不同的总价值量m(这意味等量劳动总是价值量相等是错误的)。

K不定,但是:V=KSt=K/Lp是成立的。

这样我们可以说:单位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相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负相关;特别地,当单位劳动时间价值量K一定时,单位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7-21 18:33:26
7. 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
以上是高中政治试题。答案是0.8元。1/1.25=0.8。
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
1                               1
1.25                         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22 12:13:35
价值与生产率关系.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22 17:23:0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既没有严格理论定义,也没有实证的统计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22 18:39:10
张建平 发表于 2020-7-22 17:2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既没有严格理论定义,也没有实证的统计方法。
确实如此,所以造成可混乱。有人还以为单位是时间单位呢,其实是时间单位/数量单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