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ZF仍不断印发纸币的行为感到奇怪。刚刚听到一个人解释说纸币的贬值是具有惯性的,那么我想原因是否可以解释如下:
以民国为例:1、起初ZF为获得巨额军费而滥发纸币,于是过一段时间后物价开始暴涨,人们逐渐对纸币失去了信心。2、当纸币按照超额发行的比例贬值了之后,由于人民已经对纸币彻底失去了信心,受预期的影响,纸币仍继续贬值(尽管此时ZF并没有再发行货币)。3、ZF发现流通中的纸币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又开始印发钞票,而这又促成了事实上的通货膨胀。4、二者彼此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总结:也就是说在短期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市面上的)与其实际所应代表的价值(考虑到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一定对等,在二者调整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从长期看来二者在总体水平上又保持一致(有点像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我是初学者,这是我的一个粗浅的理解,大家看看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