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对个体私权的越来越尊重。从生存权、到自由[实现欲愿]权...
在不侵犯他人私权的情况下,个体可以自由实现自己的欲愿。这样的个体,才会生活得有幸福感。
而要实现欲愿,就必须有相应的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财产。所以,个人需要私有财产。
而很多资源,是需要生产出来,生产活动所需的要素,本身也是财产。
要从事生产就必须要使用生产要素,也就是要有使用权。
那么,如何界定使用权属于谁呢?就必须先界定谁拥有所有权。
如果权利不清晰界定,就会混乱和争斗,就无法稳定组织生产。
资本、土地、劳动力、知识产权,这些都是生产要素的一种,他们的产权当然也需要保护。
把资本家、地主打倒,靠谁来有效组织生产?
把资本、土地收归国有还是人均分配?
如果人均分配,小农经济和个体户最终也会导致盈利不一样,把盈利都收缴到平均水平?那还有谁会努力生产创造价值?最终只会一同贫穷。
如果全部收归国有,那么先不谈以公权谋私利的弊端,只谈管理者没有奋斗的空间,也就难以有动力创造更多价值。
只有保护私有产权,让个人有奋斗空间,优秀的个体才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引领人类生活得更好。
保护私有产权实际是对个体的一个激励机制。从而让个体可以调用一切自有资源进行生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