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本龙
劳动价值论不但违背了逻辑,而且还违背了自然科学。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均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多,现如今,人均创造的价值已经比当初增长了百倍以上。如果劳动量就是价值量,那么,人均耗费的劳动量也应该增长百倍以上。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初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均已达到极限,劳动量连增加一倍都不可能,怎么可能增加百倍以上呢?显然,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劳动量肯定违背了自然科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page=1&from^^uid=1123236
小弟初涉经济,只是说说对于这里吴老师观点个人的看法:
这里可能涉及“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关系,个人认为“复杂劳动”,尤其是一些首创性的、具有改进性的复杂劳动带来的价值具有“乘数效应”(这个词是个人定义的),就像瓦特改进蒸汽机,使蒸汽机广泛应用,促进了“大工业时代”的到来,这一复杂劳动创带来的价值涉及众多行业,并且成为未来对蒸汽机进一步改进的基础,对未来劳动带来的价值有其独特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再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是理论,我认为也属于复杂劳动,并且属于带来的价值具有极大“乘数效应”的复杂劳动。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建立在前人摸索的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从这个层面上看,一件产品的价值,不能只关注在具体生产这件产品的时候的各种投入,比方说一个德国制造的工艺复杂的耐用的高压锅,除了生产过程中凝聚都其中的工人的劳动,还有设计工艺的工程师的劳动,甚至还有机器的作用。这里不是说机器的“劳动”带来了价值,而是机器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其中去了,那么机器的价值可能就是由生产这个机器的各个零件以及设计这个机器的复杂劳动还有组装机器等一系列成分构成,所以说生产这个机器所用的工艺的复杂劳动(也许是某些人的脑力劳动)也将凝结到最终产品高压锅的价值里,而再往前推,设计这个机器生产工艺的人所借鉴的看似“现成”的理论知识也许也是另一些人的复杂劳动的成果,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得这些复杂劳动也凝结到了高压锅的价值中,以此类推……
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复杂劳动的“乘数效应”到底有多大,换句话说就是其影响有多深远的问题,这也是我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就根本没法弄清楚各种劳动之间将以何种比例换算,只能希望论坛的高人解答、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