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5467 1258
2020-12-09

新创造的价值中关键词是价值,这个价值是什么意思呢?价值是一定商品量可以交换货币的多少,一般用货币表示价值多少。

新创造的意思是本期创造,不是过去某期创造。

新创造的价值体现为本期新形成的货币收入。

一个国家某一时期新创造的价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有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有关规定: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新创造的价值=新增价值=新形成的收入=增加值=最终产品价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其中:新形成的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形成的收入的一部分,当然也是新增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是写给那些认为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不是新创造的价值的人看的。

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是MPS体系的观点,与以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规定矛盾,属于错误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2-9 13:48:46
创造
基本解释:
1.亦作"剙造"。
2.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3.制造;建造。
4.犹创作。谓撰写文章或创作文艺作品。

词语分开解释:
创 : 创 (創) chuàng 开始,开始做:创造。创制。首创。开创。创立。创演。创议。 创 (創) chuāng  详细>>
造 : 造 zào 制作,做:制造。创造。造物。造反。造孽。建造。造表。造册。造价。造型。粗制滥造。 瞎编�  详细>>
++++++++++++++
以上是新华字典对创造的释义。主贴为什么没有详细解释呢?因为要在此突出创造。
创造价值,就是“制造”(生产)前所未有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9 13:58:06
你既然自诩为善于咬文嚼字,你怎么不敢对“创造”一词咬文嚼字呢?
因为你知道,对“创造”一词咬文嚼字的结果就是彻底否定你的“折旧是新创造的价值”的观点,所以你只好千方百计地回避对“创造”的咬文嚼字。
这只能证明你是做╳心虚,只好明目张胆地采用双重标准了。
++++++++++++++++
复制于《何为转移价值》350楼)——wzwswswz先生的帖子。
笔者已经写了《谈谈新创造的价值》——他依然如此说——笔者必须《再谈谈新创造的价值》了。
为了突出创造,在本主贴的第一跟帖——专门对创造“咬文嚼字”——证明他说的虚妄——有什么不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9 14:01:13
谈谈新创造的价值
要谈新创造的价值,要从社会总产品价值谈起。
产业活动单位生产产品,产业活动单位的产品之和便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就是产业活动单位的产品总价值之和。
社会总产品价值分为中间产品价值与最终产品价值。
什么是最终产品?
一种产品如果被住户部门、ZF部门及外国部门购买,那么它就是退出生产领域,因此它的价值到此为止,不能再增加了,这种产品是最终产品。
一种产品被企业购买用于生产其它新产品,这种产品如果是固定资产(一般价值很高),它的价值也是到此为止,不能再增加了(因为新产品的价值还没有固定资产价值多呢),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是不能在其价值基础上继续增加价值的产品,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产品,住户、ZF及外国购买的全部产品是最终产品。
什么是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是社会总产品扣除最终产品剩余的产品,是企业购买用来生产新产品的货物或服务,在其价值基础上,可以增加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与中间产品价值及最终产品价值有如下关系:
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是某一时期新的价值,但不全是新创造的价值,因为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有重复计算。
那么什么是新创造的价值呢?
新创造的价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重复计算价值后剩余的价值,重复计算的价值就是中间投入价值。也就是说新创造的价值是社会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新创造的价值=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
新创造的价值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命名为增加值。
总增加值=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
考虑到:社会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
有:总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
新创造的价值体现为新增加的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固定资产折旧。
总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从社会总产品价值角度看新创造的价值。
每一个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呢?
企业的新创造价值是企业的产品总价值扣除企业中间产品的价值后剩余的价值。企业中间产品的价值是企业外购的用于生产新产品的非固定资产产品的价值,是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等各种费用的价值之和——这些价值之和一般低于新产品总价值。
+++++++++++++
《谈谈新创造的价值》原文复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9 14:08:04
在本论坛,很多人受马克思的局限,认为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
假设,马克思活到今天,他一定会修改自己的观点。
但马克思没有活到今天,那么我们就要对马克思的观点——进行发展创新——以马克思的精髓——实事求是——为依据。
固定资产折旧是什么,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断。
事实是怎样,我们就要还原事实。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9 14:11:10
固定资产折旧为什么不是转移价值?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
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
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
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
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
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
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臵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
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
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过程被转移到其产出中的价值。
以上复制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以上资料中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解释中,有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的意思,这是错误的。与生产法、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中间投入的解释是矛盾的。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据此陈述,增加值是新增价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据此陈述,固定资产折旧是增加值的一部分。增加值是价值创造不是价值转移,因而固定资产折旧不是价值转移是价值创造。
那么什么是价值转移?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据此陈述,中间投入才是价值转移。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的一部分,最终产品的价值已经到此为止,不能向其他的产品转移,从这个角度看,固定资产折旧不能是转移价值。
固定资产其实是所谓的资本品,它是创造价值的,购置资本品如果仅仅是价值转移,那么谁还购置呢?
从净现金流量的角度说,固定资产折旧是净现金流量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净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折旧+净利润。净现金流量是计算资本回收期的重要指标。不考虑资金利息,资本投资回收期(年)=资本投入/年净现金流量。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折旧不是转移价值,是创造的价值,是新增价值。
在很多资料和很多人的心目中,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这种情形应该改变了。
++++++++++++
为了说明问题,再复制笔者的一篇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