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173 147
2022-08-09
说明:      曾看到流行版《道德经》与帛书版《道德经》的差异,流行版中修改了一些字句,读后没斗志,帛书版读后斗志昂扬。
   《资本论》中这段话一直在修改,不知道是郭大力翻译能力不济,还是原著中问题太大,以致出版社要不断修改?
    修改是可以的,问题出版社不敢在“翻译郭大力”下面标明“某某修订”几个字。


(2018年版《资本论》):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 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1954年版《资本论》):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丢开来看,它们还只留下一种属性,那就是劳动生产物的属性。

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
但连劳动生产物也在我们手里中变化了。

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如果我们它的使用价值抽去,同时也就把它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成分和形式抽去了;

它们不再是桌子、 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
它们不复是桌子、 不复是房屋、不复是纱,不复是任何别的有用物。一切可以感觉的属性都消 失了。

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 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
它不能视为是木匠劳动的生产物、水泥匠劳动的生产物、纺纱劳动的生产物,或任何一 种确定的生产劳动的生产物。

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
劳动生产物的有用性质不见了,表现在此等生产物内的劳动的有用性质不见了,劳动的不同的具体形态也不见了。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它们不复彼此区分,但全都还原为同一的人类劳动,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8-9 17:41:38
新版的语言更通俗一点,老版的语言更文学化。不过老版的读起来更有气势,新版的就有点平淡如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8-9 18:53:44
1、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丢开来看,它们还只留下一种属性,那就是劳动生产物的属性。
2、但连劳动生产物也在我们手里中变化了。
即使是原翻译的译文,在语言逻辑上也存在问题。试改一改,这样表述是不是会更好些: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丢开来看,它们就只剩下一种属性,那就是劳动生产物的属性。这个时候,劳动生产物在我们手里也产生了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8-10 04:04:32
qf20089 发表于 2022-8-9 18:53
1、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丢开来看,它们还只留下一种属性,那就是劳动生产物的属性。
2、但连劳动生产物也在 ...
这段话是明显的递进句,但是标点符号又不对,阁下这么改是不是改变了太多的愿意?

这里问题已经不是马克思原文有什么问题,而是人民出版社为什么要这儿反复折腾,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8-10 07:35:06
学习!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8-10 08:06:29
曹国奇 发表于 2022-8-9 17:30
说明:      曾看到流行版《道德经》与帛书版《道德经》的差异,流行版中修改了一些字句,读后没斗志,帛书 ...
窃以为,道德经的“大象无形”,说的就是二重性。有形是具体,无形是抽象。对于劳动来说,具体劳动是有形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无形的劳动。前者说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后者说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现象体现本质。本质寓于现象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