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时期
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七
统计分析[2011506] 时间:2011-06-13
来源:综合处
“十一五”时期,面对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全省对外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对外贸易成就斐然
“十一五”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的有力措施,努力稳定出口,积极扩大进口,为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入2010年以来,我省着力于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开拓新兴市场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外贸出口对传统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进出口贸易更趋平衡,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对外贸易取得很大成绩。
外贸规模逐步扩大。2006~2008年,我省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进出口规模由2005年的768.9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952.9亿美元、2007年的1226.2亿美元和2008年的1581.4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需求减少,全省对外贸易急剧下降,三大指标分别较上年下降12.4%、14.6%和9.1%。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省进出口恢复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1889.5亿美元、出口1042.5亿美元、进口84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9%、31.1%和42.2%;比2005年增长144.9%、125.5%和174.1%。进出口规模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2008年水平,创历史新高,全省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外贸私营企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十一五”时期,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门槛的降低,私营企业大量涌入外贸领域,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外贸出口增长。2009年,私营企业出口占全省比重为24.5%,比2005年提高9.2个百分点;2010年,私营企业实现出口28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9%,出口所占比重为27.0%,比200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我省外贸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区域开放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十一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努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东部沿海市引领出口、中西部内陆市出口增势渐强的发展态势。2005年,中西部内陆城市出口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济南、淄博、济宁、莱芜、滨州5市。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大部分市均出现负增长。2010年,沿海城市引领出口,中西部城市出口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开放布局得到优化。
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省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同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降低了对传统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使全省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5年,我省对美、日、韩三国总的出口比重为51.9%,2009年为46.9%,2010年,这一比重降为43.5%,可见,我省对传统市场出口依赖程度逐步降低。与此相伴,我省开拓新兴市场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对传统市场出口仍占主导地位,但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对主要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受自贸区关税优惠政策的推动,东盟为我省最大的新兴出口市场,出口增长54%,对巴西、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124.2%、91.8%。
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更趋优化。“十一五”以来,我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大进出口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资源类产品的进口。2010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实现出口450.9亿美元和176.0亿美元,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43.2%和16.9%,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13.9个和7.7个百分点。资源类产品进口比重不断提高,其中铁矿砂及精矿、铜矿砂及精矿、成品油、纸浆四类产品的进口总值所占比重较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同期,纺织服装、农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也保持两位数增长,“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大幅回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二、利用外资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我省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引进龙头项目为重点,合理高效地利用外资。在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推动利用外资由注重引资规模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转变,由沿海地区为主向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转变。外商投资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均有了较大改善,全省利用外资跨上一个新台阶。
东中西利用外资竞相发展。近几年,胶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一直是全省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集聚地,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在三市的带动下,我省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迅速崛起,区域发展更趋平衡。2010年,胶东半岛三市实际使用外资45.1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49.2%,比2005年降低23.6个百分点;省会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2.4亿美元和14.9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4.4%和16.3%,比2005年分别提高12.0个和7.6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提升,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时期,是我省利用外资快速发展期,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投资旺盛,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进入“十一五”以来,外资投向更趋合理优化。2010年,新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6个,比上年增长9.1%;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242个,增长65.8%。外资大项目主要投向高新技术产品和新能源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其中,由塞舌尔华投资设立的山东英华电子有限公司和由香港投资设立的青岛顺鸿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分别达8600万美元和9500万美元,外资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项目质量明显提升。
外商投资行业结构更趋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十一五”以来,我省积极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严格限制“两高一低”的外资项目进入,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降低,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不断提高,外商投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省制造业利用外资56.7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28.2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61.8%和30.7%。与2005年比,制造业比重降低22.8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高21.8个百分点。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
新兴市场投资旺盛,传统市场投资保持稳定。多年来,亚洲始终是我省外资主要来源地。“十五”期末,我省外资主要来源地主要集中在韩国、香港、日本、美国、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十一五”以来,随着招商引资方式的不断创新,我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吸引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对我省的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亚洲仍是我省主要外资来源地,实际到账外资65.2亿美元,占全省的71.1%,比上年增长5.9%。同期,新兴市场对我省的投资大幅增长。其中,来自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实到外资增势强劲,分别增长76.5%、75.6%、62.8%,比全省平均增幅分别高62.0个、61.1个和48.3个百分点。
三、国外经济合作扎实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省继续大力实施跨国经营战略,进一步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到境外上市。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好境外资本市场,扶持企业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全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层次不断提升,国外经济各项合作扎实有效推进。
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开展顺利。“十一五”时期,全省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开展顺利,实现了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109.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2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10.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8.3%和5.9%;比2005年分别增长566.1%、245.0%和42.4%。五年年均增速分别达46.1%、28.1%和7.3%。
境外投资取得新进展。近几年,我省境外投资企业积极把握政策优势,创新经营模式,全省境外投资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省共核准境外企业(机构)360家,中方投资18.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4%和62.7%;比2005年分别增长129.3%和13.2倍;优势产能境外转移发展迅速,新核准境外加工贸易项目58家,中方投资3.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4%和186%;新核准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43个,比上年增长30.3%,比2005年增长168.8%。
四、旅游产业欣欣向荣
“十一五”时期,我省旅游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依托旅游商品拉动旅游发展,借助节庆活动搞活旅游经济,多措并举拉动旅游经济逆势增长,全省呈现旅游市场持续活跃、旅游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入境旅游人数增势强劲。“十一五”时期,全省共接待入境游客1373.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083.7万人次,港澳台同胞289.7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18.8%、17.4%和24%。2010年,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77.9万人次,港澳台同胞88.9万人次,比2005年分别增长136.5%、122.7%和193.2%。
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加。“十一五”时期,全省共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6.8亿美元,年均增长22.5%。其中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比2005年增长176.2%。
“十一五”时期,山东对外经济总体实现了稳定快速发展。在国内外重大发展机遇和诸多严峻挑战面前,全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措施,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促开放的战略指导思想,有效利用全球化机遇、充分集聚国际要素、积极融入世界生产体系,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诸多成就,实现了从开放规模、开放结构、开放水平的不断升级,为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化外经贸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