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211 1
2011-06-17

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跃升——“十一五”时期山
东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十五

统计分析[2011514]      时间:2011-06-14

来源:综合处

    “十一五”时期,我省各县(市、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明显加快,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地方财政明显好转,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城乡面貌明显改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措施,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工农、城乡、三次产业及经济社会联动一体的新型县域经济格局,2009年实现了140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过亿元,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我省县域(122个县(市、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28934.4亿元,比2005年增长91.2%(按现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13.8%。人均GDP达到34214元,比2005年增加了15918元。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2009年达到1238.8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6%。对外出口增势强劲,出口总额达到63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90.6%,年均增长13.8%。社会财富迅速积累。2009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8732.0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


二、强县实力更强,弱县发展提速


省委、省ZF继续实施“促强扶弱”战略,30个经济强县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8.8亿元,占全省县域的44.6%,总量比2005年增长了83.6%,年均增长12.9%,人均GDP达到52087元,比2005年增加了23296元,增长80.9%,比全省县域平均高出17873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7.2亿元,年均递增16.2%,其中1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达到27个,占90%,比2005年增加了16个;20亿元以上的县实现零突破,达到14个,占46.7%,接近五成。

    30个经济欠发达县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6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84.8%,年均增长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2.6亿元,年均增长17.4%。30个县财政收入均过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的县实现零突破,达到8个,占26.7%。


三、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发展加快


在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县域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0∶58.7∶28.3调整为2009年的9.9∶58.0∶32.1。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3.1个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3.8个百分点。县域经济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导的模式发生明显改变,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9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15.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达到6827.8亿元,年均增长29.3%。


四、城乡面貌明显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十一五”时期,随着省委、省ZF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县域内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2009年全省县域内自来水受益村已占88.9%,比2005年提高25.2个百分点;通有线电视的村占92.0%,比2005年提高20.7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已达100%,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4720.6万户,比2005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2%;互联网用户519.7万户,增长2.0倍,年均增长24.5%。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人民出行更加方便。2009年,全省县域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9.3万公里,比2005年增长50.3%,年均增长8.4%,其中高等级公路1.8万公里,增长53.3%。文体设施发展迅速,人民健身休闲有了更多场地。2009年,全省县域体育场馆达到537个,比2005年增长1.6倍,剧场、影院达到373个,比2005年增长6.6%。医院、卫生院发展加快,医院、卫生院床位达到26.3万,比2005年增长40.6%;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8.5万人,比2005年增长30.2%。


五、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与经济发展同步,全省县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全省县域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6552元,比2005年增长77.1%,年均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7.4元,比2005年增长58.6%,年均增长9.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1396.4亿元,比2005年增长86.2%,年均增长13.2%。收入的增长带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时期,家庭汽车、电脑等新兴家庭消费品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农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更加注重文娱生活,农村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2009年末,全省县域个人汽车拥有量达到379.5万辆,比2005年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6%;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6平方米,人均增加4.8平方米;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达到7.4%,提高了1.1个百分点;农村彩电普及率达到99.3%,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农村电脑普及率达到13.1%,提高了8.4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达到36.5%,下降了3.1个百分点。


六、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明显加强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ZF更加注重社会福利事业及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2009年县域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达到24.1万张,比2005年增长1.1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44.6万人,比2005年增长1.8%;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应保尽保”的要求,更多的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2009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90.4万人,比2005年增长3.4倍。同时参加各项保险的人数大幅增加。在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905.6万人,比2005年增长33.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到893.2万人,增长79.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536.4万人,增长29.1%;在农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6258.7万人,比2005年增长1.1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178.4万人,比2005年增长15.3%。


七、重科兴教成效显著,财政支出快速增长


对科学和教育投资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投资。“十一五”时期我省加大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投入力度。2009年全省县域地方财政对科学技术支出达到30.6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4%。教育事业费支出424.2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4%。与ZF加大投入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占工业总产值的31.4%,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64.3万人,增长30.8%,农业技术人员达到19.7万人,增长30.9%,2009年专利申请数达到44176件,增长1.7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八、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十一五”时期,全省县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全省县域森林面积3571.3千公顷,比2005年增长21.5%。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906.5千公顷,比2005年增长35.5%。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6.0%,比2005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在绿化的同时,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281.2亿元,比2005年增长73.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8.2万吨,比2005年下降8.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6.4%,提高了3.1个百分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9%,提高了41.8个百分点。全省县域污水处理厂达到187座,增长92.8%,垃圾处理站148个,增长28.7%。

    “十一五”时期,我省县域经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18 11:47:18
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