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再学习漫笔(21)——《资本论》中的劳动时间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自然尺度劳动时间;简单劳动;经济尺度劳动时间
自配第、斯密、李嘉图以及马克思以来的政治经济学家们都认同,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的量并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而且他们都强调了市场交换对劳动量的评价的作用!不过,自从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之后,在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劳动时间[详见郑怡然:对政治经济学中劳动时间的新看法[J],福建论坛,经社版,1996,(3)。25—27。]:一种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劳动时间,它用以计量生产领域中作为出发点的不同质的个人劳动的劳动付出,它只和使用价值的产出数量有关;另一种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经济尺度的劳动时间,它用以表示交换领域中表现为同质的抽象劳动的劳动量,这是生产领域中作为出发点的不同质的个人劳动在交换领域中转化变成结果的经济尺度时间,它才是和说明商品价值量的多与少有关的劳动时间,它表现的是经济关系。严格的说,经济尺度时间已经不具有自然尺度时间的那些内涵与特性,它只不过是一种表示抽象劳动量的表现方法。经济尺度时间不是生产领域中的现成的出发点,而是自然尺度时间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转化变成的结果。
在这个论坛上不断有人质疑马克思用劳动时间计量劳动量的合理性。一般用“劳动量=劳动力 乘 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量是合理的!但有人质疑马克思的“劳动时间”忽视了劳动力的差别性!这种质疑是否有根据?
我认为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三大卷之前已经详细地研究了他想写的所有问题,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因此,研究《资本论》不应该只是孤立地研究他的著作中某些个别语句,而应该全面掌握马克思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当然,不可否认,马克思的某些论述顺序是有瑕疵的,有人称之为打补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指导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曾特别指出,《资本论》第一卷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23,7]因此,不能忽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也是认识到不同的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他才说:“等量地物化在它们之中的劳动,本身应该是同样的、无差别的、简单的劳动”,[13,17]“怎样衡量这些量呢?……正如运动的量的存在是时间一样,劳动的量的存在是劳动时间。假定劳动的质已定,劳动本身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就是劳动所能具有的唯一差别。”[13,18]可是, 不少人都没有注意到在《资本论》中,“简单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出发点”[详见郑怡然:简单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出发点[J]。晋阳学刊,1997,(2)。46—49。]!马克思的劳动力计量基准很明确的只是“简单劳动”!马克思明确说了:“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23,58]而且马克思表明:“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23,58]“^例如一日较高级的劳动化为X日简单的劳动。”[23,24]因此,对于计量基准的劳动力只是“简单劳动”来说,上述公式变为“劳动量=X乘 劳动时间。”其中X≧1!而对于马克思“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来说,则公式更简化为“劳动量=劳动时间。”了,而且,马克思并没有脱离市场交换的作用而指出“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23,58]……“只要假定资本使用的工人是从事简单的社会平均劳动,我们就能省却多余的换算而使分析简化。”[23,224]
不过,也正是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这就限制了他的理论是有适用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具有普适性!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