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554 2
2022-12-04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周末兴趣班、补习班越来越多,父母却越来越焦虑?为什么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工作没有越来越轻松,反而加班越来越多,对未来越来越没信心?为什么商人的收入远高于科学家、政治家、医生等其他职业?为什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集中?为什么普通人想要改变阶层越来越难?为什么很多国家的生育率越来越低?

生产关系决定社会最终形态,一旦生产关系确定,人性会推动社会向它的最终形态逐步演进,这个过程是无法逆转的,因为人的利己性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到了末年,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都会爆发农民起义。那些公卿士大夫,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胸怀抱负,可是在他们的治理下,王朝都会走向灭亡,而且问题基本一样。因为人性都是利己的,在土地私有化的封建时代,官僚地主总会想方设法占有更多土地,承担更少纳税义务,皇帝也容易贪图享乐,大费钱财,最终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就会转为盗贼、土匪,或者起义,最后王朝覆灭,新的王朝开启新一轮循环。

当今世界又是怎样的生产关系,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先来看看当今世界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方式。当今世界,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单位都是以企业为主,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除此以外,还有个体工商户,农村土地承包户等。其中,公司制企业是最主要的生产者组织形式。不管是哪种企业形式,虽然承担责任和税收以及管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投资者投入一定资本,根据资本投入比例,享有企业一定份额的所有权,故可以称之为股权所有制或者资本所有制或者股东所有制。因此,当今世界的生产系以股权所有制为基础,收入分配都是以股权所有制为基础进行分配

以公司制为代表的股权所有制,应该说是人类生产组织的一大进步,大规模资本联合得以实现,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促进意义,使得人类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但股权所有制同样会带来阶层对立、重复投入、产能过剩、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等一系列问题。又改如何改进呢?笔者将在下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股权所有制带来的问题

在以公司制为主的股权所有制下,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确实得到了极大促进,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股权所有制也并非完美,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造成阶层天然对立

在股权所有制下,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但企业要运营不可能只有股东,生产、研发、销售、行政、财务等等,各部门都需要雇佣员工,有些股东也会兼职企业员工,比如创始股东会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研发总监、运营总监等职位。除了少数持有股权的员工外,绝大多数员工都不享有企业所有权,员工只能出卖劳动力以获取薪酬;而股东享有的是企业所有权,享有企业所有的净资产,包括公司历史形成的净资产以及新产生的净利润。

这就必然导致股东和员工形成天然对立关系,除非股东不雇佣员工,完全由股东自己兼职。股东肯定希望员工工作越卖力越好,薪酬越低越好,企业利润越高越好;员工肯定希望薪酬越高越好,工作时间越短越好,工作环境越轻松越好。理想的状况当然是,股东给员工提高待遇,员工努力工作,最终企业业绩越来越好,利润越来越高,达到股东与员工共赢的均衡状态。

但是现实中,这种均衡状态不可能存在,至少不可能长期存在。市场总是存在风险的,企业也会面临竞争,不可能业绩永远上涨,当业绩下滑时,股东就会认为员工薪酬过高,甚至会裁员,员工会认为这是市场因素,不是自己工作没做好;当企业业绩增长时,员工就会认为是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企业给的薪酬太低,股东会认为员工的工作没有什么变化,业绩增长是市场行情的原因;当通货膨胀时,员工也会希望薪酬同步上涨,但股东却不一定愿意;当企业技术进步时,同样的产出需要的员工更少,股东就会找借口裁员。因此,股东和员工永远都是对立关系。

2.造成重复性投入、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

1)重复投入

在股权所有制下,创业可以成就梦想,一旦创业成功,哪怕做个小生意,也比一般工薪阶层收入高,如果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能够在A股、美股、港股等主流证券市场上市,创始人身家少则几亿元,多则几百亿,甚至超千亿,立马就财富自由了,是工薪族多少辈也赚不来的财富。因此,虽然创业风险高,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人选择创业。而且,当今世界,政府也鼓励创业,创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税收。

笔者的本职工作就是做股权投资的,这些年一直围绕着国家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投资工作,确实能够感受到国人的创业热情,但是也发现国内很多创业公司做的都是相似的产品,甚至是同样的产品,同一种芯片、同一种雷达、同一种材料、同一个靶点同一种适应症的药物,国内可能会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在研发生产,技术路线都一样,进度有快有慢,各有所长,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投资哪一家好。

这么多创业公司,如果有几家跑出来,确实能够促进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创业公司吗?如果大家都是做同样的产品,每一家公司都要建立财务、行政部门,都要投入实验室、产线、厂房等重资产,这些都是巨大的投入,而且都是重复性的投入。有些产品国内已经有公司做出来了,或者有公司进度很靠前了,还有好多公司在做重复性研发。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看问题,这种重复性的投入其实是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导致资源分散,让每一家公司都面临人力和物力的不足,最终反而降低整体效率。

除了同类创业公司过多导致重复性投入,同行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同样会研发相同的技术,开发同质化的产品,建设类似的产线,也会造成重复投入。

2)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

重复性投入是极其低效的,而且失败率很高,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产能过剩,对于科技创新却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产能过剩一定会带来过度竞争问题,对行业的伤害是很大的,企业只能打价格战,导致大家的利润空间都很薄,无力投入研发和产品升级迭代。如果行业太分散,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最终会陷入价格战,都想着怎么降低成本,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上充斥劣质商品。比如说在食品行业,本来都是传统工艺酿造酱油、大骨熬汤,某一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引入化学添加剂,对健康虽不利,但价格更便宜味道也不差,消费者因为认知不足,就会选择低价产品,最终市场上都是充满添加剂的食品,而传统工艺的优质食品逐步消失。

如果把研发和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公司合并起来,或许可以提升整体效率呢?并非不可以,但是很难,很多创业公司都已经在资本市场已融资多轮,估值早已经被抬得很高,如果合并,以谁为主呢?不同公司的股权价值又怎么算呢?

那么是否可以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创业公司呢?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权利,没有谁有权决定让谁创业,不让谁创业。

试想,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最牛的研发人员,你能够为公司研发一款产品,每年带来几十亿元的营收,可以让公司的市值从100亿元涨到1000亿元,股东的身家可以翻10倍。公司或许会给你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奖励,但等到哪天你年老力衰,公司也会寻求新人替代你。如果自己创业上市,不仅身家可能达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还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下,你还看得上公司的奖金吗?你会不会有创业的冲动?

因此,在股权所有制下,创业和投资的巨大商业回报会诱使人们进行重复投入,而重复投入一定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问题,最终只能靠市场竞争来优胜劣汰,但这个过程是极其残酷的,会造成很多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

3.造成行业垄断、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

1)垄断的形成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没有利润的,一个行业如果太分散,那么每一家企业的利润都很薄,每一家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研发和产品升级迭代,最终整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股东没有利润,员工也没有高薪酬。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每一家企业都在追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简单理解,就是在追求垄断,因为垄断才有利润,有利润才能持续研发,产品才能升级迭代。笔者自己也是做股权投资出身,当我投资一家企业时,我同样希望它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越高越好。当一个行业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后,总会有些优胜的企业存活下来,形成一家独大的绝对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由垄断者瓜分市场份额和行业利润。比如说,计算机操作系统微软市场占比近90%,计算机CPU是因特尔和AMD两家独大,手机CPU是高通和联发科两家独大(苹果、华为少数自研厂商除外),DRAM是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芯片制造以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等几家企业为主。

在行业垄断的形成过程中,政府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提供助力,比如说政府为了生态环保或者避免产能过剩,会在某些行业设立准入机制,只有政府批准的企业才能经营,这样做确实能够提高行业整体效率,但同时也会造成行业垄断,赚钱的机会归于少数人,其他想从事该行业的人被挡在门外;同时,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也会通过股权投资、政策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扶持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它们也会成为行业垄断者。公平与效率,政府总是无法得兼,政府不作为,就会导致产能过剩或者产业无法发展;政府作为,又会导致少部分人获利,加剧行业垄断和贫富分化。这是个无解的两难问题,但是政府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国力,也不得不支持产业发展。

行业过度垄断会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因为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不用太多创新也能获得高利润,创新动力自然不足;也会降低社会总产出,垄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会提高价格,降低产量;也会降低劳动者也就是员工的市场地位,行业集中度越高,员工选择余地就越少,相互之间竞争就越强。

2)贫富分化与阶层固化

一旦行业形成稳定市场格局,除非出现重大科技创新或者革命性技术路线,带来新的行业机会,要不然普通人想通过创业改变阶层、实现财富自由基本不可能。当社会没有新的创业机会,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就很难了,阶层也就固化了

马斯克能够创业成功,也是抓住了新能源车带来的时代机遇创立了特斯拉,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路线是传统燃油车主机厂不愿意去研发的,所以给了马斯克机会,最终特斯拉成为世界新能源车龙头企业,马斯克也荣登世界首富的宝座。而即便是出现新能源车这种革命性技术,也只有马斯克等极少数人能够抓住机遇,在欧美日韩这些国家,还是大众、宝马、标志雪铁龙、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传统主机厂在转型研发,并没有造就很多新的创业公司。

在股权所有制下,企业所有权属于股东,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垄断程度愈高,行业利润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股东(指股东占企业总人数的少数)手里,最终贫富差距一定会越来越大,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先进者企业,一定会想方设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阻止后入者挤占自己市场份额,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笔者相信,这些垄断的先进者同样希望世界和谐美好,但是如果你要抢他们的市场份额,他们会想尽一般办法扼杀你。

为了维持竞争优势,政商联合是必然趋势。企业稳定经营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商人也就是企业股东一定会和政府搞好关系,扶持更为亲近的官员或者政治家上台;而官员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政绩,也离不开企业,同样需要商人支持。不仅如此,官员或其配偶子女也有可能从商,商人或其配偶子女也有可能从政。所以,政商天然就相互需要,走向联合是必然。而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必然会垄断经济、垄断政治、垄断教育,大商人、大官员会向门阀世家演变,中小商人和官员会向地方豪强演变,社会阶层会逐步固化。


为什么社会越来越内卷?因为所有阶层都逃不开阶层焦虑。为了改变阶层,中下层民众会拼命加班赚钱,拼命投资子女教育,却难以改变,绝望之下只能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为了防止阶层滑落,保住荣华富贵,中上层人士同样疲于应付,不得清闲,拼命投资子女教育,还不得不进行家族联姻,最终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可谓众生皆苦。

二、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既然股权所有制会导致这么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其实人类一直在不停的尝试,也探讨出一些方法。

1.提高社会福利是否可行?

众所周知,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有着令人羡慕的高福利,这种高福利模式能否在其他国家推广开来呢?笔者理解是很难的。北欧国家能够实行高福利政策有他们独特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北欧国家人口不多,但是资源极其丰富,又有一些数百年传承下来的高附加值产业,而且没什么战争风险,人均产出本来就很高,才能支撑这种高福利政策。但是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基础,即便是发达国家,遇到经济危机,高福利政策也难以为继;如果强行推行高福利政策,只能对外举债,最终拖垮财政,而且高福利政策意味着高税收政策,如果税率过高,也会降低人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还会促使富人转移资产。

通过提高富人税收,提高社会福利政策来调节贫富差距,的确会有一些作用,但财富的第一次分配已经决定了社会阶层,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只能缓解矛盾,解决不了阶层固化的根本问题。先富带动后富更是极难的事情,各行各业机会都是有限的,先富之人已经占据市场份额,他们可以拿出闲钱做慈善,但如果后进之人要抢占他们的市场份额,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

况且,富人往往在政策法律上有更强的话语权,他们会促使政府制定更多对富人的税收优免政策,并且将税赋转嫁给穷人。正如老子所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以中国明朝为例,明末时期面临辽东战争威胁和小冰河时期连年旱灾,财政极其困难,但是明朝士绅和商人税率极低,极其富裕,而且还偷税漏税。当崇祯皇帝想对商人征税,缓解财政压力,朝野一片反对,好不容易派出税吏去南方征税,结果还遇到暴力抗税,税吏都被打死了,最后朝廷只得一再增加辽饷,把税赋转嫁到贫苦农民头上。农民本身就活下去了,又是加税,又是天灾,最后只能起义造反。最终,大明在内忧外患下走向灭亡,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富人同样希望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美好,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如果你要对他们加税,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抵制,对于自己法定义务内的税,也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因为人的利己性亘古不变。

2.劳动保护法是否可行?

当今世界,主流经济体都有工会组织和劳动保护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八小时工作制、双休日、加班费等都是对劳动者的保护。工会组织和劳动保护法确实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也就是员工阶层的利益,但是并不能解决阶层对立、产能过剩以及阶层固化的根本问题。而且,如果对于劳动者保护过度,最终有可能导致员工和股东双输的结果,因为企业要存续是需要持续利润的,过度保护劳动者,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最终没有利润而无法存续,产业发生转移,员工也不得不面临失业。劳动保护法是必需的,但对劳动者保护到什么程度是永远都无法找到平衡点的,要不然欧洲不会每年都罢工,亚洲不会这么多年轻人躺平。

3.公有制经济是否可行?

当今世界现存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曾经还有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等20多个国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公有制。公有制相对于私有制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产资料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企业所有权也是归国家和集体所有。

公有制经济,本质也是股权所有制经济,只不过股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也就不存在股东阶层了,这确实消除了阶层对立,但是公有制经济有个先天的缺点,就是忽略人的利己性,体制僵化,激励不足。

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名义上的股东是政府。但是政府属于集体组织,本身没有利己性,它是不享有利益的,只有集体中的个体才能享有利益,那么谁是政府代表的个体呢?是政府领导或者全体公务员吗?显然不是,他们也只是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义务,并不是政府的所有权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全体公民或者说国民,所以国有企业的股东实质上是国民。

一个国家的国民数量是庞大的,但是一家国企的员工是有限的,国民作为国企的实质所有权人,既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参与国企分红,只是间接从国企的经营成果中受益。这就导致国民不可能信任国企员工,他们会认为国企取得的业绩都是基于政府的平台和资源,并不认可国企员工的贡献和操守,会要求政府加强国企监管。所以国企所有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属于风控制度,都是为了国资保值增值,防止国企员工以权谋私、侵占国有资产,而激励严重不足。但人性都是利己的,国企员工同样希望通过劳动获得更多报酬,没有足够的激励,自然不会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因为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创新成功奖励很少,创新失败却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国企既不属于国企领导,也不属于政府领导,所以即便国企员工人浮于事,只要没有重大违纪犯错,也不会轻易辞退;而如果监管不完善,就会有国企员工经不住诱惑,以权谋私,侵占国有资产。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12-4 18:15:29
点个赞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12-14 12:19:41
员工所有制的核心内涵在第二篇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