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1-7-28 18:03 
欣赏林先生用标量和矢量分析使用价值的性质,是科学研究的态度,现代经济学里也充斥着这种思想。同意使用价值是矢量的判断。但是虽然使用价值是矢量,比如老白干对于老王有高的使用价值,对女性的小张没有使用价值。但是用此非标量否定马克思的思想有欠考虑。因为使用价值的矢量性在市场经济里的重要性恰恰很不重要,我的看法,正是人们在商品面前使用价值的统一性决定了价格体系以及劳动和资源的配置。从不同人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带来的差异的角度认识市场经济恰恰正是现代经济学的问题所在。
可能你没有理解我所说的使用价值,“比如老白干对于老王有高的使用价值,对女性的小张没有使用价值。”你这里所说的使用价值仅仅是以个别人为目标对象的使用价值,如果以社会为对象的角度来说,老白干对于女性的小张虽然没有个别使用价值,但是存在社会使用价值,比如例子之中的老王如果是她的父亲,那么,她把对于自己没有个别使用价值的老白干送给老王使用,就使没有个别(自身)使用价值的老白干变为有社会使用价值的东西了。
下面是我以前所写关于《使用价值的分类》一文:
有人对我说:马克思对于一般商品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科学的事情)认为没有必要多研究,没有意义.至少对于批判资本主义而言意义不大。
然而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从纵向角度一种事物的使用价值可以分为:①以自然为对象(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②以社会为对象(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③以个别(人)为对象的使用价值三个层次。因此,作为使用价值的施加对象(价值参照系)的不同而体现出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或个别具体(人)之分,不过还必须明白:一种事物的使用价值还必须是这种事物在某一时间内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时间来讨论使用价值显然是在谈一个不可抓摸的幽灵。
我的研究:使用价值与时间是相互映射的关系。它们的比率:使用价值/时间=广义使用价值生产率(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功率但又不完全是);广义生产率的倒数是单位使用价值的时间。
我认为:从横向角度使用价值又可以分为:①物品(参照系)对 (非参照系自身)使用价值对象的劳动力使用价值;②物品(参照系)对以(参照系自身)作为使用价值对象的使用价值(自身的优化效应)。但①包含②。
以上是广义经济学的使用价值概念的分类!
从狭义的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
从纵向角度劳动力使用价值又可以分为:①对以整个自然作为对象的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②对以整个社会作为对象的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③对以个别(组织、人) 作为对象的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三个层次。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吧!假如,你(主体)在对一些植物施加肥料的劳动,如果你没有考虑到这种活动行为对社会与自身的效用或社会正效应时,这种活动行为的使用价值只能是对一些植物的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因为,我们可以说,你(主体)这种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对社会与自身的效用或社会正效应没有意义。所以,只有你(主体)考虑到这种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尤其是自身的效用或社会正效应时才显示出有意义!
同时,我们不能把劳动生产力对社会的使用价值与劳动生产力对自身的使用价值(自身的效用或正效应或优化效应)完全绝对割裂了。我认为:其实从横向角度使用价值可以分为:①劳动主体对劳动对象的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②劳动主体以自身作为劳动对象的劳动生产力使用价值(自身的效用或正效应或优化效应)。但①包含②。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吧!假如,你(主体)是个给人做按摩的师傅,你(主体)给张三(泛指的客体)做按摩,你对张三做按摩的有用劳动(按得张三舒服的那一部分劳动)就是你对张三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当张三(客体)是你自己(主体)时,也就是说你给自己(主体)做按摩,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对象是你自己,这时,你对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不是自己的效用?这就是说对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自己的劳动力引起自己的效用。
使用价值与价值(劳动时间)是相互映射的关系。它们的比率:使用价值/价值(劳动时间)=社会使用价值生产率(包括:社会的总使用价值与个别的总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生产率的倒数是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劳动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率的研究来理解他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认识,社会总生产率与总使用价值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生产率=使用价值量/劳动时间;此式又可分为三式:①宏观角度:社会总生产率=社会的总使用价值量/社会共同劳动时间(t);②社会平均生产率=社会的总使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一时间内个别劳动量的总和设为T);③微观角度:个人生产率=个人的总使用价值量/个别(人)劳动时间(t′)。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民间原创经济理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274146&page=1&from^^uid=71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