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认为,货币数量说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意义的理论的名称。它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产出量或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在这篇论文中,弗里德曼在凯恩斯流动偏好函数基础上作了一些发展补充,建立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命题:   
  货币学派
①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人们的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弗里德曼还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J。施瓦茨合著)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其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减)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即人们的收入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减)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有递减的趋势。《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1963年第1版扉页   ②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