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289 2
2012-01-07
老子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小庆说    今年8月,《钱江晚报.教育周刊》要我向新生推荐三部电影,我推荐的其中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赎》,推荐理由是:生活在制度中的人常常忘了自己其实是自由的。
    后来我跟学生的解释是,你们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制度之中,已经忘了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过这样的理念,即读书的目的不是考试。但是,不管是你们自己,还是你们的老师家长,都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读书的唯一标准。曾经有记者问家长,你们为什么不让孩子阅读世界名著,家长的回答很简单,如果高考需要,一定让孩子阅读。言下之意非常明了。
    我儿子初中的时候,我让他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读完后,很自豪地问他表哥,你读过《老人与海》吗?表哥的回答很典型:读那东西干嘛,只需知道“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这句话,对付考试就足够了。
    我的一个学生暑假的时候做家教,问孩子“语文”有什么用,学生的回答很直接——没用!于是便追问,怎么会没用呢?孩子们于是便回答,考试用的。的确,在现在孩子的眼里,设置这么多的课程除了考试之外毫无用处。
    是的,人都生活在制度中。制度可以是设计的也可以是自发形成的,但是一旦形成,它就是外在于个体的,成为个体行动的指南。制度有一种特有的渗透力,它能够让生活在其中人很快将其内在化,而一旦把它内在化,其行为便进入到“刺激-反应”的模式之中。这便是格兰诺维特的“过度社会化”的含义。
    系统科学揭示出任何系统演化的方向总是朝向某一个量的最大或者最小,如最小作用量原理、最大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在人类社会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制度(如考核、选拔的机制)决定了社会成员行为的方向。
    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一旦开启功利制度之门,那么人们将会如飞蛾扑火般地涌过去。
    一旦我们把高考作为选拔人才(尚贤)的机制,那么个人、家长、老师、学校、ZF相关部门都必然将卷入到激烈竞争的行列而不能自拔。
    一旦我们把财富、GDP、论文数量等等“可欲”之物作为社会认同或者上级考核的标准,那么我们很快就会神志错乱地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捞钱、去圈地、去与民争利、去造假、去歧视安心做学问的老师。于是我们有了地沟油、三聚氰胺、世界第一数量的垃圾论文和浸透了无数百姓泪水和血汗的形象工程。孟子说的“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的情形正是当下中国大陆的真实写照。
    追求“政绩”指标的结果让我们GDP排在了世界第二,但同时也让我们社会的犯罪率、作弊率、腐败率、安全事故率、老人街头摔死率等都在这个星球上名列前茅。
    老子两千五百多年前给我们的提醒完全被我们置若罔闻。其实老子肯定明白,对于“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的社会,他的话肯定是连耳旁风都不是的。然而他还是要说,因为他终究相信,制度虽然是稀缺的,但绝不是唯一的。
    于是,老子还是很入世地向我们阐述了何谓“圣人之治”。
    老子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个完整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实其腹,强其骨”是说温饱、健康是很重要的,或者说GDP也是很重要的,它所强调的是生存权。与前面的文字相对照我们就会读出进一步的意思。老子其实是在说,生存权不是通过争夺通过非法的手段(盗)实现的,因为争夺会使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从而只能让少数人温饱和健康,而饥饿虚弱的人民为了生存便只能铤而走险。
    接下来,是不是保证了百姓生存权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呢?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很显然肉体的生存权基本上是解决了,可是我们的社会却依然不和谐,到处都充满了怨恨。
    为什么?
    老子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们的精神出了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才能造就一个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呢?
    老子提出了“虚其心,弱其志。”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六个字呢?
    这需要让我们到《庄子》那里走一趟。
    且听下回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7 21:32:37
我的概率论老师啊,龚老师是我们学校很特别的一位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9 11:53:01
期待中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