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劳动生产率吗?
如果生产1公斤大米原来需要1小时,价值为1元,(假设总生产量恰好等于总需求量。下同)那么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就为1个单位。后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即生产时间减少了一半,1公斤大米的价值也就降低为0.5元,那么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是否也就变为了0.5个单位呢?或者说,现在2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只相当于原来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原来你一天需要消费1公斤大米的,现在每天就要消费2公斤大米了?
===================================================================================================================================================
抽象社会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决定的。假设总生产量恰好等于总需求量,那么,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
谢谢你又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照上面你所说的那个前提,1公斤大米的抽象的社会使用价值就为1个单位,这是在某一个时空之中一定空间范围,(空间方面:比如,人类社会、劳动力数量、地球上、生产方式状况等等;时间方面:比如,某一个时间阶段,像1900年1月1号零点至1901年1月1号零点等等)。比如,在1900年1月1号零点至1901年1月1号零点,整个地球上的人类社会世界人口大约有达17亿人,假设那一段人类社会生产大米的社会生产率是6205亿公斤大米。按照我的公式: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F°=社会总生产率F/劳动力数量N=(6205亿公斤大米/1年)/ 17亿人=365公斤大米/1年1人,把年换数为天假设是365天,那么,等于365公斤大米/365天1人=1公斤大米/1天1人,就是说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F°是1公斤大米/1天1人,这也是每个劳动力平均每天分配到大米的抽象社会平均使用价值数量,
后来社会总生产率F提高了1倍,即生产时间减少了一半,1公斤大米的价值也就降低为0.5元,那么,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也就变为了0.5个单位,或者说,现在2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只相当于原来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当然, 这里要注意的是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变为了0.5个单位,并不等于原来你这个人平均每天需要消费1公斤大米的,现在每天就一定要消费2公斤大米了,而是说生产这2公斤大米耗费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只相当于原来生产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耗费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0.5个单位,注意,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并不一定是要获得的才是抽象使用价值,而耗费的失去的也是这种抽象社会使用价值,所以,每个劳动者在每个单位时间节约出来的0.5个单位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就可以用它来生产其他更多更大的抽象使用价值,你去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在几千年前,人类维持生存活下来需求的生活资料是非常简单和单一的,远远没有现在社会这样丰富多彩,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比现代社会落后很多的缘故,所以,那时人类社会只能够把社会使用价值的生产集中在一些能够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生产上,这些跟现代社会比较是相对低层次的需求满足,随着社会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性也在发展和丰满之中, 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生产已经不能成为人类社会财富的全部,而是被越来越多的相对较高层次的为了提升人类社会层次需求所驱动, 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需求所占有全部人类社会需求的分量也会越来越少,所以,其抽象的社会使用价值也就越来越少,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你原来生产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量耗费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1个单位,现在生产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耗费的抽象使用价值量只要耗费0.5个单位,那么,你会不会把节约下来的0.5个单位大抽象使用价值量耗费在其他不同种类的生活资料的抽象使用价值方面的生产呢?不言自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3868&page=10&from^^uid=71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