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501 34
2012-03-2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到“经济改造”阶段的实际中来,丢掉企图实行按劳分配的幻想.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制度的科学预测,是社会主义分配发展的方向、原则,也是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坚持的方向、原则。

      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有按劳分配的理想和愿望是件好事。但决不能在尚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搞所谓的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具备在实践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必备条件,实践中又哪来存在为不为主呢?因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创立、实行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制度。

       中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按劳分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坚持,但要成为现实,不管是为主还是为辅,都还相当遥远。

       在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发展阶段,把现实中原本不是按劳分配的形式、现象和分配所得当做按劳分配来解释,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按劳分配的误读、误解甚至是故意曲解,结果只能是误导。

       分配改革要解放思想,要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要从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测的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的重大误解中解放出来.

       长期以来,对按劳分配的误解,是创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立和发展阶段相适应、能从分配方面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自身特色的新的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障碍。

       社会主义社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新生政权的诞生,进步、发展到能够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一个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逐步缩小差距、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因而是一个既不能长期因袭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又还不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制度的历史阶段。

      在马克思看来,“以自由联合劳动的条件去取代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而“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ZF……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正因为马克思认为在“公社”阶段还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因而他并没有把公社作为实行按劳分配的政治形式来看待,而是将逐步完成经济改造,“把劳动从垄断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或是自然所赐予的劳动资料的那批人篡夺的权力(奴役)下解放出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视为新生政权的一项实质性任务。

       中国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没错。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也是事实。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摆脱“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说“经济改造”还远没有完成,我们还处於并将长期处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於并将在更长期处於“经济改造”阶段。

       劝企图在现实中国实行按劳分配者(无论你主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还是为辅),不要以为你的主张是在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多看看《法兰西内战》,认真领会领会马克思的论述,再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才能知道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离我们还有多远,就有可能走出对按劳分配的认识误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24 13:10:53
你的这个哈,我倒是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也知道你的误区在哪里——

应该是我不赞同某种傻瓜两三个小时的兼职之类的说法吧,原因很简单——

第一,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在两三个小时里创造的价值,是远远超过别人一周、甚至两三周所创造的价值的。

第二,原因嘛,很简单,比如有的人,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在工作之后,就很累,赶不上进度,或者做事总是采用非常差的方法和策略,所以他与那些在学校的时候努力学习、并且努力用功的人,比起来,自然就会差些!!!比如,就拿刚才我说的那个关于2008年10、11月的那个公告的例子,假设我当时的公司派了十个人参与这件事,他们忙活了三个小时也没讨论出结果,而我十分钟就解决问题了,那么这个比例是多少——1800:10,也就是180:1。也就是说,他们当中工作180个小时取得的业绩,可能和我工作一个小时取得的业绩一样。——这还不算工作经验之类的考虑。所以,如果他们工作180个小时,我只工作一个小时,某些人可能就会觉得不公平——因为时间相差太大!!!所以,如果是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的话,好像按劳分配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的话,你就会发现——马克思对于人的价值的判断,是考虑到了这个人从小到大接受的培训、教育的投入的。所以,如果你看到我在学生时期的投入,比很多人都多的话,那么——按劳分配——其实是非常公平的!!!

所以,综合一句话——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是很适合中国国情的。

而楼主你——其实是属于那种在学校期间,不好好学习的那种人——然后毕业之后,就开始四处以研究马克思的专业人员的面目出现,但是实际上,你的理论水平——可能还不如我这个玩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4 13:35:23
二楼回答的太有才了!强烈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4 13:5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4 14:03: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4 14:51:59
呵呵呵,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