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509 发表于 2012-11-28 21:36 
这个只有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使用过:“在三先令中有6 劳动小 时体现着……三先令的金量中体现着6小时的劳 ...
想听故事吗?可以,但有个条件,听完后马上去写作业。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庄有一户人家,有一对孪生兄弟,什么是孪生兄弟你们知道吗?对了,就是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双,弟弟叫小双。双胞胎嘛,长的一样,吃的一样,穿的一样,在一起玩,一起干活,干一样的活。干什么活呢?就是种地,种小麦。两兄弟天蒙蒙亮就下地,太阳落山收工回家。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一年劳动下来,打的粮食平均每天2公斤。兄弟俩每人1公斤,正好填饱肚子。
后来他们发现,一个坑里埋两粒种子比埋一粒种子可以多打粮食,每天平均可以收获4公斤小麦,不仅够两兄弟吃的,还可以孝敬父母,父母可以不干活了。但父母很硬朗,他们仍然下地干活,家里富裕了。
他们把吃不了的小麦拿到集市上,去换稻米。1公斤小麦换1公斤稻米。但是有稻米的人不要小麦,除非2公斤小麦换1公斤稻米。要换就换黄金。所以小麦沒换出去,稻米沒换进来。
父亲说,这好办,他对两兄弟说,你们两个不用都去种地了,抽出一个人去弄金子,他对小双说,明天起你不去地里干活了,到河里去淘金,咱那河里金子多着呢。
小双和哥哥一样,还是天蒙蒙亮起来,太阳落山回家,他不是去种地而是到河里淘金。回到家里一称他一天淘到黄金6先令。母亲问他很累吗?他说,跟种地差不多。
父亲拿着黃金到集市上去,用12先令黄金换回4公斤稻米。全家都可以吃到大米了。
家里富裕了,父亲让他们外出旅行,见见世面。小双拿着100先令上路了,一路上每天用3先令换小麦粥喝,倒也愜意。
倒霉的是有一天他的金袋丢失了。
沒办法,他去给别人种地打工,早出晚归,雇主给他3先令,他嫌少,因为他在家里干一天活,可以得到6先令,或者2公斤小麦,或者2公斤稻米。于是,他又找到另一个雇主,也是给3先令,找来找去都是3先令。小双的肚子告诉他,饿的受不了了,不能再找了,快定下来吧。
就这样小双成了一个地道的打工仔。他想回家可是沒有盘缠。盘缠沒听说过吗?就是路费。
故事讲完了,元方你怎么看?
元方说,大人,这个故事很蹊跷,其中必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