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835 14
2007-08-13

也说公地的悲剧

为什么草地会变成荒地,最简单的答案是草生长的速度小于被吃掉的速度。那么在原始环境中,食草动物为什么没有把草地变成荒地呢?生物学家的答案是生活在草地上的动物数量由于受草地负载能力的限制,始终保持在不会是草地变成荒地的水平上。草原上除了食草动物,还有食肉动物。再加上暴雨,旱灾,种群密度过大引起的瘟疫等天灾,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的食草动物的数量应该是稳定的,小于草地的负载能力的。

再来看看公地悲剧的例子,其中说道,每个人都会养更多的牛。这句话很奇怪,牛难道是说养就养的吗,是凭空编出来的吗?例子中没有说,但是可以想象,无非是两种途径,organic growth m&a 等母牛生小牛太慢了,所以,例子中所说得很可能是m&a, 再买来一些小牛来养。

还有一点,小牛应该不是生活在原始环境当中,例子中所说的草地应该是没有野兽,即使有也被shepherdhis dog给很好exclude起来了。牛群呆在一起,一定配备了兽医,又有一定防风挡雨的措施,所以死亡率应该很低。于是养的牛的数量就超过了土地的负载能力了。

还有一个问题,例子中也没有提到,就是在草地上养牛,而不是工厂化的养,一般都采用游牧的方法,而例子中说的似乎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养。显然例子中的那些人不是真正的牧民,他们只是为了这个例子而存在。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自然环境中,动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迁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到了人类社会中,我们今日所见却是大规模,大范围的资源流动。从中东的石油,智利的铜矿,到更为一般化的资本流动。如那本the travel of a t-shirt所描述,全球化的结果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

这样的行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产能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形式,某种等级的entropy. 我们需要的负熵流主要来自于太阳,但我们自己并不能直接利用这种负熵。于是,只能通过其他东西的转换,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或者像石油那样的化石原料。还有就是用来建立某种结构的资源,which facilitate the use of energy. 这种结构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使资源集中,产生规模效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资源集中成了全球化的一大特点。

如果把牛看作一种资源,(它能够把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变成能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形式),那么集中也应该是他的一种趋势。在这里,牛失去了他的生物学属性,而纯粹成为为人类转换能量的一种工具,于是为了规模效应,它必须要被集中,以降低单位成本。于是养牛的目的变成了养更多的牛,而不是根据草地的大小来养牛。因为养牛已经变成工业化的产业,饲料可以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不再受草地大小的影响。所以,饲料,牛等各种资源集中起来,产生最大产出。养牛的目的不在是为了本地的消费,而是满足全球市场。

可是,例子中却没有提到这一点。牛被以更大的规模,工厂化的方法饲养,游牧方法被放弃,草地却仍以原始状态存在。所以,公地的悲剧反映的是新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在新的生产方法下,老的利用草地养牛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更别提例子中那种可笑的用草地养牛,却不采取游牧方法的做法。

这样的话,例子与产权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采用了产权的方法,靠草地也养不活我们现在那么多牛,不管私地还是公地,都会变成荒地。现在养牛场的牛吃的使用牛的内脏,血液等为部分原料做成的饲料。

当天然草地不足以养牛了以后,我们可以用人工饲料,因为它更便于集中。可是,背后的问题是,人类有了更大的组合自然资源的能力,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当我们遇到了自然真正极限之后,我们还是无能为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3 13:09:00
看下中国绿色GDP和环保局的工作就知道自然极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3 13:51:00

所谓公地的悲剧,并不是严格的经济学原理,而往往是中国人根据既往的生活经验拿自己的观念去套的结果。

新加坡是一块很大的公地,香港也是,但是,两地的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共秩序,都挺好。

在美国公园,据说老人小孩可以免票,但是,并不查验年龄,游民自报。但是结果呢,并没有导致老中青少幼蜂拥而来,把公园压垮。

无论私有,还是公有,都不天然有效率。有效率,要靠人为,事在人为。首要的一点,是奉行规则。只要奉行规则了,则公有、私有,都可以搞好。只要不奉行规则,则公有搞不好,私有也搞不好,就连臭豆腐都领导不了,大便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3 13:58:00
以下是引用bressone在2007-8-13 12:52:00的发言:……为什么草地会变成荒地,最简单的答案是草生长的速度小于被吃掉的速度。那么在原始环境中,食草动物为什么没有把草地变成荒地呢?生物学家的答案是生活在草地上的动物数量由于受草地负载能力的限制,始终保持在不会是草地变成荒地的水平上。草原上除了食草动物,还有食肉动物。再加上暴雨,旱灾,种群密度过大引起的瘟疫等天灾,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的食草动物的数量应该是稳定的,小于草地的负载能力的……

即使谈“原始环境”,也要假设气候、地壳变迁等外部条件保持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3 14:10:00
以下是引用bressone在2007-8-13 12:52:00的发言:……还有一个问题,例子中也没有提到,就是在草地上养牛,而不是工厂化的养,一般都采用游牧的方法,而例子中说的似乎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养。显然例子中的那些人不是真正的牧民,他们只是为了这个例子而存在……

至少在中国的大部分牧区,即使草地承包到户或到队后,牧民仍然需要游牧:从自己家的这块草地游牧到自己家的另一块草地。至少牧场要分冬夏两季。草地承包或产权明晰,恰恰是确定了每户自己可游牧的范围(当然各户也可以通过讨论放牧费来实现草地使用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3 14:14:00
以下是引用bressone在2007-8-13 12:52:00的发言:……自然环境中,动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迁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楼主指的是哪种动物?动物迁徙要走多远,才算容易不容易?

至少中国出现的许多动物,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