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纯经济学理论来说,大部分李嘉图的思想都被马克思继承了,所以萨缪尔森认为马是李嘉图的一个分支。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讲清楚了李嘉图学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解体原因。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很多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分工专业化理论方面,马克思除了吸收弗格森(斯密老师)、斯迷、尤尔和蒲鲁东等人的分工研究成果外,更进一步划分了协作、分工和技术进步等各因素及对人的影响。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对杨小凯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重视技术变量、生产过程的传统,并在一些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调节学派那里得到了延续。
在《资本论》第二卷里马克思原创了流通费用理论。是经济思想史上最早的交易成本理论。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特色是把交易费用放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考察。可惜这个理论后来被很多人忽视。
马克思重新发现了魁奈的经济表,创立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统一了宏微观。当然在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过多强调,而只有经济思想史意义了,因为现代的投入产出法已经把马克思的思维方法扩展到无限部类。斯拉法、卡莱斯基和里昂提夫都受了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影响。
马克思可以说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大总结。看看马克思的书其实就省下了看其他很多古典经济学家原著的时间,马克思的著作了有很多古典经济学(包括李斯特罗雪而历史学派)的原著摘要。正如胚根所说,有些书只用读摘要。
马克思特别注重经济史分析。马克思早年的历史学功底很扎实所以他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水平非常人所能企及。举个资本论中王茂荫的例子就可以发现,马克思几乎给了所有经济思想史上有原创贡献的人一个应有的地位。萨缪尔森也认为马克思对历史的分析是对西方经济学说的不朽贡献。
正如熊比特所批评的,马克思的文风太罗嗦、过分运用黑格尔式的哲学思辩,很多思想被淹没在浩瀚的文稿里,让人不知道那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熊比特不得不建议说让人细读马克思的所有重要著作,包括资本论和手稿。
至于说马克思伟不伟大的话,只用看看一个事实就知道了:从边际学派到现在无数个著名的经济学天才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添砖加瓦成了现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而马克思几乎是以一人的著作对抗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学者居然都能一直得到包括主流经济学家在内的无数人青睐。萨缪尔森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古典经济学家里头唯一一个至今有重要影响的人。这一切本身就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