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2786 51
2005-06-04

覆水难收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的定义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可以把它看作机会成本的反面吧,机会成本是我们做一件事而不做其他事需要放弃的东西,而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不可避免。

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张最新引进的美国大片电影票,我认为它可以值20元,而实际售价是15元,我的消费者剩余是5元,比较划算。但当电影快开演时我把票丢了,这个时候我是应该再买一张,还是立刻回家拒绝花30元看电影?如果按照沉没成本的概念,我应该再买,因为看电影的利益仍大于机会成本,而丢失的15元已是覆水难收,是沉没成本,不应该再为它苦恼了。

可现实中我们一定会做出这种选择吗?我觉得未必。因为我们要看我们买这样物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需要的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是迫切需要,我会再买;如果我只是看重了它的廉价,而目前我并不是很需要它,我想丢失以后我就不会再买。所以我想关键还是取决于心理因素吧。

[em04][em04][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4 23:04:00

沉没成本不影响决策,影响决策的是出现“沉没成本”后的变化了的机会成本的大小。

第一个15元的选择是用在了最需要也即边际效用最高的消费上——看美国大片,其机会成本小于收益。

固定收入下,丢掉了15元,就是丢掉了其它消费上的收益,因而其它消费上的边际需求(需要的边际效用状态)就会增加,因而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

此时,消费者实际仍如第一次选择一样,会将第二个15元在各种需要间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机会成本高于看电影的收益,就会放弃;如果仍小于收益,就会再买一张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4 23:13:00

上面两位的讨论实在是太精彩。

我补充一点,就是我做很多决策时的心理。比如丢掉了一张电影票,一种想法是口袋里虽然有钱,但是每一部分钱都已经分配了去处,所以不看了;有时还会有另一种想法,就是今天怎么这么倒霉,无论如何一定要看。

所以我更同意楼主的分析,不过楼上的分析实在是令我思路大开。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4 23:21:00
有的经济学术将固定成本也是为沉没成本,如何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4 23:34:00

真好玩,呵呵,学经济学学成这样,思维都成了“傻子”一样了,佩服。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经济学界正需要搂住这样的人才。搂住好好干,说不定也能成为中国主流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5 00:29:00

很有道理!

但是我也觉得毕竟沉没资本是属于过去的。除了从它的身上吸取教训之外,我们更应该从现在的

机会-成本-效益去分析、决定目前的投资行为。不应该太过于受它的制约。嘿嘿。。。可能有点

不成熟,但我还是坚持。人吗!得向前看!资本也一样的!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9:55: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