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470 31
2013-10-04

    首先,我们来明确几对概念。

        物质和意识。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世界分为物质和意识两个部分,那么作为言语的对象,比如劳动、劳动力和价值等,必须是这两个部分当中的一种,要么是物质的,要么是意识的,不可能两种都是或都不是,或一会是这种,一会是那种,这都不是正确的认识观。

        具体和抽象。用物质和意识比对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具体事物必然是物质的,抽象事物则不尽然。抽象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物质到物质,一物质性事物变成另一物质性事物,只做量上的变化或区别,人们把这种方法叫“一次抽象”。而在“一次抽象”基础上,增加对该事物的认识,形成意识性的事物,人们把这后一种方法叫“二次抽象”。

        个别和整体。同样用物质和意识比对这两者,个别事物和整体事物只符合物质性,没有意识性,因为个别和整体只是事物量的区别,没有任何质的区别。其次,量上的变化,只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划分物质的一种归纳、整理或简化,并没有使物质脱离其性质而变成意识。再其次,在归纳、整理或简化的物质事物基础上,人们再增加对该事物的一种认识或意识,然而该物质事物并没有因此就不存在,只剩下意识了。比如说水果,水果是苹果、梨子、葡萄和西瓜等个别事物经过归纳、整理和简化的整体和集合,水果并没有因归纳、整理和简化而改变其物质性,仍然是物质的,只不过人们再在具有物质性的整体或集合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认识而已,物质性的水果事物和意识性的水果概念同时存在。再比如,平均数仍然是一个数,而非意识观念,平均数仍然保持其物质性。

        现在再看马克思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关于劳动力和劳动,马克思称“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

        马克思在这里把劳动力和劳动做了平均性质的简化,也就是每个社会有差别的劳动力和劳动经过归纳、整理和简化成无差别的劳动力整体,这种方法仅仅是在具有物质性的劳动力和劳动做了量的变化,丝毫没有改变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事物的物质性。换句话说,无论是个别劳动力和劳动还是整体劳动力和劳动,都是物质的。这里,马克思使用的是“一次抽象”。

        马克思又称“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在这里,马克思在“一次抽象”基础上,即在物质性到物质性基础上,由物质性的劳动飞越般的变成了劳动的结果“单纯凝结”,这些物作为共有的“结晶”,就是“商品价值”。

        马克思首先对“一次抽象”的事物做了移花接木,由劳动偷换成了劳动结果,即所谓的“凝结物”。作为物质性的劳动而言,劳动完毕,劳动便终止,与劳动结果是物理性隔绝,没有任何物质性上的关系,劳动的结果只能是由劳动的对象,即原材料物质来体现。如,劳动结束,产生劳动的结果,原材料变成劳动产品。其次,马克思的“二次抽象”又搞了一次移花接木,即把劳动结果又偷换回去,变成劳动。再在具有物质性的劳动基础上,增加了对劳动的认识意识,即所谓的“抽象劳动”,成为“商品价值”。因为作为物质性的劳动和物质性的商品,劳动不可能跑到商品上去搞什么“凝结”,必然是劳动经过“二次抽象”变成劳动意识,附加在商品身上,才形成商品具有的意识,即“商品价值”。

        至此,人们从马克思对抽象法的运用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对抽象对象窜来窜去的搞不清,对物质性的事物和意识性的事物交混在一起,完全是源于搞不懂“一次抽象”和“二次抽象”的差别在哪里,实属不知怎样运用抽象法。

        当然,马克思如此,马克思的辩护者或信徒也不例外,差别只是其辩护者和信徒还多了一点本事,即还会倒打一耙的宣称别人看不懂马克思,不理解他所谓的“抽象具体”,似乎了解马克思和他那点东西是他们的专属和专长,真是贻笑大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5 10:1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5 22:00:12
贝克汉姆1 发表于 2013-10-5 10:10
马氏哲学把世界分为物质和精神——是完全不正确滴;……因为这样一来,“劳动”“价值”“凝结物”等等,就 ...
既然承认主体客体都是物质的,剩下的就是关系或意识,那么本质上还是归于二元结构。因为能成为元的,必定是不同性质的,同元就必定同性,否则就不应称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1:2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2:06:52
贝克汉姆1 发表于 2013-10-6 11:21
相对于马氏哲学中局限于物质—精神,或者主观—客观的二元结构,更加完整的主体—关系—客体,也可以说是 ...
物质具有量的划分,人们想怎么划分都可以。但物质这一元怎么划分属于次一级。只要不属于元级,它和意识的关系你想怎么组合也都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6 12:1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