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楼主
15694
106
收藏
2014-03-01
The Great Crash 1929 (1929年大崩盘)
(历史上永恒的投资、经济经典,每个人都该了解这段历史,因为人类的愚昧会不断重演)
作者:John Kenneth Galbraith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英文版出版社:Penguin Books Ltd.
中文版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英文版页数:224
中文版页数:136
内容简介:
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撰著的《1929年大崩盘》,全面、系统、准确地评述了这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该书于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断再版,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大量引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简介:
哈佛大学保罗·M.沃伯格经济学名誉教授。他担任过美国驻印度大使,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主席、美国经济安全政策办公室主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许多政治职务,如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行动组织的主席。在20世纪下半叶的前40年里,他笔耕不辍,撰写了三十多部著作,可谓是著作等身。包括《经济学与公共目标》、《价格控制理论》、《经济学和辩论艺术》、(《1929年大萧条》、《丰裕社会》、《新工业国》、《不确定的年代》等。
相关推荐:
由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撰著,是本简明扼要但又富有见地的历史著作,初版以来一直在重印。该书部分章节中,还生动地描述了大萧条前的繁荣景象。本书内容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美国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媒体评论:
- 美国《财富》杂志将《1929年大崩盘》列为其推荐的75本必读商业类图书之。
- 《圣路易斯邮报》认为《1929年大崩盘》是卓尔不群的传奇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岁月精湛分析”。
- 《大西洋月刊评论》则评价道:“经济文章很少以其娱乐价值而著称,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加尔布雷思的文章雍容而机智,并且幽默地鞭挞了这个国家某些金融领域的智者和政策所犯的错误。”
- 《纽约时报》盛赞:"作者以其精湛、引人入胜的笔触,描写那曾经席卷文化的幻想;金融家、银行家、一厢情愿的学者和漠不关心的官员故意忽视现实;以及那造成有如史诗般剧烈的大崩盘的过程。"
欢迎大家上传完整英文版,500币奖励~
好书一起看:- 分享【经管书评1402**】系列任意一篇帖子的‘标题+链接’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回复在下面,会获赠50个论坛币的奖励~
- 逢‘6’楼层回复的坛友会获赠额外的10个论坛币~
【往期链接】(有奖评论分享仍在进行中)
【经管书评】创意&热情召集令
【有奖活动】★★原创书评征集令★★
《证券分析》 本杰明•格雷厄姆 / 戴维•多德
《投资经典: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
《漫步华尔街》 伯顿 G.马尔基尔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 / 约翰·罗瑟查尔德
《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风雨哈佛路》 莉丝·默里
《股票作手回忆录》 埃德温·李费佛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J·希勒
《说谎者的扑克牌》 迈克尔·刘易斯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范 K.撒普
《贼巢》 詹姆斯·B·斯图尔特
《泥鸽靶》 弗兰克·帕特诺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网友说: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其实并不是说一天股市就完了,而是连续阴跌了4年,其间也有很多次反弹,就像某国的股市也可以从1670多点反弹到2405点。1929年的环境和现在差别很大,现在股市下跌原因也更加多元化,但有一点感觉很类似:很多人面临的威胁就是明明知道事态非常不妙,并将继续恶化下去,但却说是基本“健康”。
崩溃前相似性:
*************************
言论:
美国:公开的乐观主义者人数众多,观点鲜明。“世界经济看来趋向大发展”,“他们的一致判断说明,现在的股票价格并没有高估”,“股价已经到达了一个高位特征的价位”。怀疑论者是少数群体,新闻记者从庄家手中不断领取报酬。
某国:中信证券(600030)认为2008年“上半年美国走弱某国反而可能更好”;招商证券说,股指到10000点,因为劳动生产率走高,所以某国就没问题,而且要顺着泡沫开启大公司时代;国信证券更简单的说,技术在进步,所以出口增长有支撑;申银万国说,不管怎么样2008年股市不愁没资金,所以有支撑,着名的分析师“精神领袖”高善文说2008年还是牛市下半场。
经济基本面:
1929年经济是美国的一个神话:1919~1929年,制造业工人人均产出大约增长了43%;生产了534万辆汽车(1953年也不过570万辆);1933年的GDP还不及1929年的1/3,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水平,然后继续下滑,到1941年还低于1929年的GDP。
2007年某国GOP增长率11.9%,是10多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CPI为4.8%;2008年初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就业最困难阶段已过;新劳动法实施。
另一种视角:
1、收入分配不均:1929年,占美国人口5%的收入群体占美国个人总收入的1/3。2007年某国收入20%人口与收入者收入差约18倍,家庭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某国家庭在去年达到39.1万户,持有的资产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
2、公司结构不合理:控股公司和投资信托的庞大结构体系,通缩会加速公司金字塔形组织结构的倒塌。
3、银行结构不合理。
4、1928年,美国贸易顺差高达10亿美元,远高于1923年和1926年的3750万元,贸易顺差无论大小都必须加以平衡。某国2008年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
5、经济知识贫乏,部分TWO会上的BRAIN PARALYZE建议可见一斑。
***************************
崩溃中(很有意思的是视而不见)
**********************************
哈佛经济学会:
1、1929年11月,本次衰退,无论是股市还是经济,都不是经济崩溃的先兆;
2、12月,我们预计明年春天经济会得到恢复,而且在秋天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3、1930年1月,有迹象表明本次衰退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4、3月,根据过去的收缩期来判断,制造业现在肯定已经处于恢复之中;
5、3月,前景依然有利;
6、4月,春季复苏到5月和6月应该会明确无误;
7、5月,这个月或下个月,经济将进一步好转,并且在第3季度或年底强劲恢复到大大好于正常的水平;
8、6月,尽管经济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反复,但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9、7月,意外的因素推迟了复苏的到来,不过有迹象表明立刻就会出现持续好转;
10、8月,本次萧条差不多气数已尽;
11、11月,我们现在已经接近萧条阶段的尾声;
12、一年后的10月,本次萧条明显有可能趋于稳定;
13、该学会被迫解散,从此哈佛经济学家不再预测未来。
中国的专家:
2007年12月,成思危预测2008是慢牛市;
2008年1月,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就业最困难阶段已过;
2008年1月,60名经济学家对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作出了预测,其中73.4%的学者认为,2008年某国GDP增速仍将保持在10%以上,此结果反映出多数经济学家对某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2008年3月,德意志银行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将今年全年的CPI预期从原来的6.4%上调到7.2%,并且预期为了抑制通胀,政府将有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出台;
2008年5月,自由职业者谢国忠:最坏阶段尚未过去;
2008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宏观调控直面六大挑战:资本相对过剩;
2008年10月,社科院预测GDP增长10.1%,CPI6.5%;
2008年11月,预计在8%至9% 远高于投行预期 周小川乐观预测明年GDP;
2008年11月,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某国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2009年2月,基金经理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宣言:“市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
崩溃后的纠正:
***************************
美国:
1、1929~1948年期间,相当于美国人口5%的收入人群占个人收入比例的1/3下降到1/5;
2、1929~1950年,红利、利息和租金等富人特有的收入相对额从占家庭总收入的22%下降到了12%;
3、投资信托纷纷垮台,并遭到封杀;
4、摧毁了大型公用事业控股公司的金字塔组织结构;
5、美国人的经济知识有所增长。
某国:???
***************************
看来崩溃更多的是错误的累计造成的,因为人有惰性,又不愿意看到事实,只能自欺欺人,最后来个崩溃搞个总纠正。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股票市场的成交量不断被刷,道琼斯股指时候冲上469.49点,美国人的财富一夜之间暴涨无数,本是一个处处洋溢着乐观气息的繁荣天堂。——如果,没有1929年那场可怕的大崩盘的话。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四”降临。是日,股价一泻千例,甚至通用等公司也无例外,无论庄家还是散户都在抛售手中股票,市场全线崩溃,全天换手创历史高达12894650股。当日收市之后,已经有11个金融家为此自杀。 而一切,不过刚刚开始,在接下去的一周内,美国人的积蓄蒸发了差不多100亿美元,股指跌掉九成,而整个美国经济从此也堕入长达六年的大萧条之中。
今天回首翻看当时的资料,令人惊奇的发现:在崩溃之前,整个市场基本一致唱好,从政客到经济学家,从大券商到小股民。每当市场陷入混乱之时,总有人站出来说“经济运行正常健康”,比如25日,胡佛总统旋即表示 “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可是往往这个时刻,大事往往真的不妙了,恐慌会进一步蔓延。卡尔波普认为把预言成功的原则是把预言讲得非常含糊,让预言无法反驳。可惜民众对经济学家的要求往往挑剔得多,总要求他们无所不知做出精准预测——甚至潜意识中更倾向于听从形势一片大好的预言。所以,大崩盘之后,无数的学术界预言家都被扫地出门,其中包括哈佛经济学会,欧文费雪。
把一切归罪于预言家是无济于事的,事实在于,如果1929年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运行良好,那么股市的崩溃就不会引发那么多的连锁反应,因为在之前美国也有过经济低迷,但是从来没有像1929年这样带来持续的衰退,甚至波及到欧洲和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重新审视这段沸腾癫狂的华尔街往事,他重新梳理了历史的线索,指出二十年代股票暴涨之后的暴跌是必然,而当时美国经济的固有缺憾如收入分配不均,公司结构不合理,对外收支混乱,贫乏的经济知识与银行系统的弊端一起无限放大股市的颓势,最终导致崩盘与大萧条。
初看上去,1929年的崩盘仿佛毫无预兆,有如一夜暗袭的飓风冰雹,其实理智地看,这场崩盘也许在股市繁荣顶峰就初露端倪。尽管当时的市盈率高达33,但是各种资金仍旧不顾一切涌入市场,加尔布雷思把当时的市场描述为“幻想,漫无边际的企盼和乐观态度”,信贷过剩鼓励了投机,资产高估与流动性泛滥引发了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恐慌之后经济衰退使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 虽然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理性选择,但是事实上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因素往往决定了市场行为。因为快速的信息交换,如果普遍存在对企业高回报的预期,互相反馈的强化结果往往使得价格上扬往往脱离基本面,高到难以维持,导致泡沫的蔓延,罗伯特•希勒总结“泡沫由一个‘致富故事’、人们的兴奋和痴迷所导致。”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无处不在,而市场预期改变之时,离泡沫粉碎也许也就一步之遥。 大萧条使得人们痛思金融危机的成因,促使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出现。加氏认识到经济繁荣会鼓动自由企业的理论流行,但是他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与金融市场非理性的警惕却早有先人之明。虽然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利茨认为金融监管并没有改进投资者利益,仅是把风险高的发行人出场,但是对新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监管对抑制市场波动有着明显的作用。谢国忠曾经戏言悲观的人做经济学家,乐观的人做金融家,金融界的盲目乐观与投机欲望与生俱来,而市场陷入混乱时,那么就必须正视体制缺憾并展开疗救,但是也应警惕以监管的名义设租。
近日沪深两市纷纷唱高,上证综合指数突破2200,成交量几度刷新天量。这固然与股改完成,蓝筹股回流带来的市场扩容,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与宏观经济看好有关,但是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而高盈利能力背后财技与风险都值得谨慎对待,较高的估值水平往往意味着下一步市场的失衡变数增加,改善监管与加强风险自控并非危言耸听,繁荣有序的市场理应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
在全球货币交易量已经早早超过实体贸易的今天,金融一体化日渐深入,银行系统的监管与财政平衡倘若不如人意,那么风险系数也大为增加。1637年荷兰郁金香投机,英国的南海泡沫,喧嚣的九十年代新经济狂潮亦并不遥远,一切不过是遵循了相同的路径。历史的内在逻辑总是具有一致性:只要贪婪存在一天,崩盘就不会仅仅是梦魇。
印象中以前接触过《1929大崩溃》,不过这个噱头似的书名并没让我多留意,前两天无意在加尔布雷斯的随笔集中得知竟然是这位老先生的作品;想读这本书,除了作者的原因,还有个直截了当的想法,就是加老对1929年大崩盘的分析,是否还能够部分用来解释从6000多点一下跌倒2000多点的A股。
这是本只有136页的小册子,因为看书速度比较慢,花了一周时间。加尔布雷斯是少有的几位能够把经济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的大师级人物,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太差,之所以这么说,翻译大打折扣,很多普通的经济学名词都译得不知所云,整本书我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章和最后一章。
整本书回顾了1929年大萧条危机发生前后华尔街和华府里各色人等的行为,文末是对危机后果以及原因的分析。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前,房地产曾有一轮十分火爆的行情,佛罗里达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投机客的麦加圣地。“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包含了传统泡沫的所有因素”,加尔布雷斯继续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的因素就是投机心理:“随着时间的转移,人们透过增值的事实去探究其原因的倾向大大减弱。只要出于盈利目的,为卖儿买的人数供给的增加足以维持价格上涨的速度,人们就没有不这样做做的道理。”20世纪最伟大的骗子庞氏(Charles Ponzi)就是在这场房地产投机盛宴中横空出世的。
反观A股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以及美国最近爆发的“两房”危机,历史似乎又是在重复上映。尽管在A股日日见红的顶峰时,开发商和他们的皮条客列出种种理由,其中最常见也就是最被大众认可的莫过于“真实需求理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在土地制度处于政府的严控之下,目前房地产供给严重不足。但现在有谁还敢拿这个“理由”来托市?
由此可见,在一个疯狂证券市场的投机风潮一定会波及到商品市场,导致他们的价值被高估,而房地产市场又最容易被投机客觊觎。
加尔布雷斯在说到佛罗里达州房地产泡沫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不是被说服而相信的人们,而是寻找理由去相信的人们”,“世界”这个词或许可以换着“泡沫”,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
“投资信托”是大崩盘中倒下的块多米诺骨牌,以现在经济学的分类法,它应该可以归到金融衍生产品的行列。无独有偶,在次贷危机发生一年之际,华尔街上越来越多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欺骗客户套取佣金和管理费的黑幕逐渐暴露出来,这些依靠复杂的数学模式设计出来的衍生产品,不用说普通投资者,专业人士也常常一知半解,所以现在媒体开始有声音,华府要采取行动来限制衍生产品的开发。看来,这个问题的根子不是一天两天就埋下来的,而围绕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的争论,估计也不会就此消失,因为华尔街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有着超凡的影响力。
文章末尾加尔布雷斯在解析狂热投资出现的原因时,他的观点与众不同,“流动性”、“利率”、“信贷供给”,这些传统的因素他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人们的情绪远远要比利率和信贷供给重要。大规模的投机需要普遍的信任感和乐观情绪,并且必须坚信普通老百姓都渴望发财。”援引文中的一个故事,“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经纪人事务所里挤满了坐着或站着的顾客,他们挤在这里两眼紧盯着显示牌,而不是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某些客户室里,难以找到一个能够看见行情显示牌的地方,无人有幸能够查阅自动收报机的纸袋。”这副景象,又和2007年的A股何等相像。
不过最终加尔布雷斯分析大崩盘导致的大萧条的原因时,倒是中规中距,“极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公司结构不合理”、“银行结构不合理”、“成问题的对外收支状况”、“经济知识贫乏带来的低效的经济政策”是持续近八年的大萧条的成因。
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心态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仔细描述1929年前后发生在美国和纽约的种种事情后,将收入分配不均、公司结构不合理、银行结构不合理、对外收支状况有问题、经济知识贫乏五个方面作为解释1929年纽约股市大崩盘的主要原因。
关于加尔布雷思的解释,我得承认,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信息作出恰当的判断。或许,对1929年纽约股市大崩盘以及随后十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原因的分析,应建立在大量经济史和政治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且,研究者应该具备比较强的分析能力。而且,还得有好的知觉,甚至需要一点儿运气。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当时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情况,而在于,类似的问题是否还会发生?何时发生?在哪里发生?
毫无疑问,加尔布雷思提出的五个问题,在中国当下一样都不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中国股市中冲充斥的乐观情绪也跟1929年的纽约有类似之处。不同的是,沪深两市还不允许做空,也不可以用保证金形式交易,这就避免了大逼空和杠杆作用。但是,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更为复杂。而股民们高涨的热情,则几乎可以烧毁一切。
尽管如此,预测中国股市的下一步发展依然是十分困难。
我们还远未了解这个社会的深层结构、运行机制、心理过程和变迁轨迹,所以,还是多读书、少说话为妙。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提出问题:
2009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9年,或者2029年呢?
那时,我们又身在何处?心灵安否?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给大家更多的帮助与思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liiu 发表于 2014-3-1 08:12 
中文版有下载吗?
链接在主帖中,回复即可看见了~
多谢对经管书评的支持,望多多关注,多多分享~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liiu 发表于 2014-3-1 08:12 
中文版有下载吗?
上财出版的中译书不能看啊,会害死人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第一次推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第二次推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第三次推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第三次推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