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论》商品和货币的批判
我们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这部书,看到马克思在创立:观察现实世界和考察历史进程的这两个方法,从而揭开“现代德国哲学”在将一般普遍共性的抽象存在,在当成是在现实中的现实存在。并由此而证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的争论哲学,以及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等等的所有“现代德国哲学”,都属于虚假的即不是真实的哲学。
可是,当我们用这两个方法,来读马克思的经济学即《资本论》这部著作之时,却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学即《资本论》却是用一个在抽象存在的“资本”,来作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那么马克思的经济学,也就完全背叛了马克思自己在创立的观察现实世界和考察历史进程的这两个方法。
实际上,在现实中的任何人只要细心观察:在支撑整个社会大厦的单元,它应该是企业,而不是资本。然而,在现实中能支撑企业的支柱的现实存在,它是生产的产品。
那么,企业在生产的产品的两个因素: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这才是我们在通过观察到的:在现实世界;以及通过考察到的在历史进程的真实的、真正的在支撑着整个社会大厦的各行各业的单元即企业的命脉。因为,产品是有用劳动来生产的。那么什么是、怎样是“有用劳动”呢,实际上还是要通过考察什么是“有益消费”的购买力来证明。
可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即《资本论》却是从“现代德国哲学”在想像中确立的抽象存在的“资本”,以此作为研究经济学的起点。所以,在《资本论》的第一篇,必然要在想像中确立的抽象存在:商品来与在现实中存在的货币而结合。商品是虚假的,而货币是真实的这种虚假与真实的结合,就构成是极其错误的结合。
货币,马克思既然是从在现实中的生产与交换的现实关系,在定义货币是媒介,应该说这一定义:是十分的科学和真实的存在。
那么,马克思就应该将货币,立足在现实中的生产与交换的现实关系,来确立货币是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的媒介牵线人。但是,马克思没有这么做,而确立一个商品的想像存在来与货币结合。
这样,马克思的货币观就不是或不能成为: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的牵线人,而是成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的牵线人。这才是导致《资本论》成为虚假经济学的半成品,后来还是由恩格斯来完成。实际上,《资本论》在确立“资本”作为市场经济的起点,就注定了《资本论》是虚假的经济学。
《资本论》是虚假的经济学,我们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在确立:“商品和货币”的(第一章)商品;到(第二章)交换;再到(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等等的标题,就可以看得到一个事实,除了货币是现实存在之外,从商品到交换,再到流通的展开,都是在抽象存在的想像中而展开的,而不是在现实存在的观察中而展开的。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即《资本论》在确立“资本”作为经济学的研究起点的实质,是抽象存在,而不是现实存在。
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学即《资本论》是完全背叛了自己在创立的:观察现实世界和考察历史进程的这两个方法。
商品,它只能是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还没有出现之前的那个时代的现实存在。然而,当现代科学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在进入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之后,商品的这一概念,也就在被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投放到市场给取代。
因此,《资本论》第一篇的主要概念:商品。它只能是在十九世纪的蒸汽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现实概念,然而到了在现代化高科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化后的这一概念,就成是在想像中的抽象存在的商品,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产品。
显然,《资本论》在为“资本”而确立的“商品”的这一概念,它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实世界就成为:只能是在想像中的抽象概念。因为在现代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现实存在,是产品而不是商品。
那么,《资本论》在给“商品”确定“两个要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体身(价值实体。价量)”,在现代社会中就成了既是虚假的,也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商品”、还是“产品”的实体,它是由“有用劳动”来生产,又是提供给“有益消费”即有利于生态环境来消费、以及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来消费。
由此可见,产品(或称为商品)的两个现实因素: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这才是在现实中的产品(或称为商品)的真实的两个因素。
那么,马克思在确立“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就既是空洞的、也是错误的。为什么这两个因素既是空洞的、也是错误的呢?
因为,企业在现实中生产的是产品。产品,是由有用劳动生产的,是提供给有益消费。这才是产品(或被称为商品)的两个现实因素。
然而,企业在生产出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去交换,其实是交换劳动者在用各种方式而生产出的劳动成果。实际上,无论是公务员、行政干部,还是在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的劳动成果,决不是在“使作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的交换,而是在交换用各种方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的社会需要和生活需要。这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
那么货币,这个在现实中的现实存在的媒介,它就不是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来实施牵线,它应该是在:
有用劳动与有益消费==媒介牵线
货币的这个媒介,它无论是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二世纪的任何世纪的现实存在,货币都应该成为:在有用劳动与有益消费之间的现实关系中,它是起着牵线的媒介作用。那么在现实中的货币,它应该是牵给: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这样看待货币和对待货币的话,那么研究的货币就应该既对生态环境有利,也对社会存在而有价值。
有用劳动在生产的产品,它应该是相对于有益消费来生产。实际上,这也包括着:产生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这两个方面的产品的生产。
因此,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现代社会生产的产品,在现实中又有其两个现实因素:社会使用和个人使用。实际上,社会价值不是从货币来体现,而应该是从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来体现。
实际上,货币,它无论是在社会使用、还是在个人使用,都不是在货币的数量来体现社会的价值,而是在投放到生产中的产品的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料的所需:按照货币的价格与产品生产及投资所需要的相等量的价格,来核算产品的价格,这才是真实的社会使用和个人使用的社会货币价值。
那么,《资本论》在确立的“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在现代社会,就变成了是虚假的两个概念。换句话来说,“商品”已不是当代社会的现实存在的社会使用和个人使用的概念,而是产品的这个概念,那么随之而由于产品在取代商品之后,那么“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也就成了是虚假的,亦即不是真实的现实概念。
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的真实存在的产品的两个因素:是发生在社会使用和个人使用的有用劳动和有益消费的这两个现实因素。
那么,《资本论》也就成为是在十九世纪的抽象存在,而不是现代高科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现实存在。那么,研究现代市场经济学在迫切需要的是《企业论》。
集大成经济学研究室 理思 于阳新 2014-7-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