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560 41
2015-01-11
     整天看到大家为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争论来争论去的,没有意思!我认为:实际上,马克思认为剥离了一切不同质的物质(使用价值)属性之后,商品只留下劳动产品的性质。是因为马克思存在一个暗含的假设:把其笔下的“劳动者”尤其是指挥劳动者生产的管理组织者(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管理者)当作为完全信息的劳动生产参与者,因此,他们劳动生产出来满足社会必要需求的产品或者商品总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每个人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参与者,他们不仅仅让自身的个别生产力最大化即使产品或者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同时,他们也在作为一个消费者时让自身以及社会整体生产出来的商品或者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做到物尽所用、人尽其才,这就是说劳动生产出来满足社会必要需求的产品或者商品对于社会的边际效应(抽象意义上的社会使用价值以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效用),都体现出边际为0,所以,马克思认为在其笔下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者领导的社会化大生产是最为理想状态的社会生产。
     劳动者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时间都是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存在任何浪费,这种制度下的劳动生产力体现出效率的最大化,即每增加单位社会劳动时间所产生的社会边际效应或者使用价值没有差别,这也解释了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而认为其设计的社会制度下的理想状态是: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之中是按照劳动价值分配,社会商品交换按照等价交换。因此,在暗含这种完全信息下的社会劳动生产假设之中,马克思所定义的“价值”概念不仅仅是单指人类社会的劳动或者劳动时间,它实际上是指在社会生产符合社会需求(即均衡状态)时劳动者产生的每单位社会边际效用或者使用价值所体现或者增加的社会劳动时间相同即无差别,同时都是必要的。


      写到这里这同样也让我想起了主流的西方经济学之中的另一句相似性的话:“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或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其实,我不觉得它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甚至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其实都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论述了一些片面的观点而已!


    由此可见,那些认为“价值应该只能单方面由边际效用(具体与抽象以及占有性)决定”而反驳马克思的“价值”观念人只能跟马克思得出一样天真结论!可笑的是许多用“效用价值论”作为武器的经济学者从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角度不痛不痒的去攻击马克思以宏观社会生产生产角度出发的所谓“劳动价值论”,事实上,他们并不明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社会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一个特例!是宏观意义上的“均衡价值论”,它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的“均衡价值论”不同,后者主要体现在微观上。


我这种观点不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发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 08:42:28
无法理解,劳动价值论是效用价值论的一个特例~此文未给出什么推理和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09:29:26
从而认为其设计的社会制度下的理想状态是: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之中是按照劳动价值分配,社会商品交换按照等价交换。
理解有误。马克思认为最理想的共产社会根本不存在商品和交换,全社会“按需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09:58: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12:11:48

he_zr 发表于 2015-1-11 09:29
理解有误。马克思认为最理想的共产社会根本不存在商品和交换,全社会“按需分配”。
下面是我3年前所写的帖子《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循环经济与一些价值公式》之中的一段话:【"因为,按照马克思的逻辑,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满足了两个条件:物质生活资料大大丰富;社会的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兼备;因此,没有作为剥削现象的社会剩余价值存在。剩余价值m被劳动者们在已经获得了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分配,作为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不存在,而由于劳动者得到大于必要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因此作为个人的剩余价值虽然还是存在,不过这主要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暂时满足,而随着人们自身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使用价值的扩大,由于把这种剩余的劳动时间投入到更加高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生产之后,这种原先的剩余现象就会转化消失,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作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的出现。马克思在《资本论——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133页之中说:“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够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劳动上。但在那时,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从而他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剩余劳动中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动,也就是说,这种必要劳动是为社会创造社会准备金和社会积累基金。”
这时,社会的主要分配原则已经不是原先那个劳动力价值v1为主分配原则,而是按照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来作为新的劳动力价值v2,这时L=v2,也就是说必要劳动耗费=社会劳动回报,这样,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c不管是产权归谁所有,如果按照L作为依据来分配,那么,那个社会至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好像并不重要了,因为,已经界限模糊不清了,呵呵,这就是人间仙境、极乐世界呀!劳动已经成为第一性需要了,你劳动付出的多少都会转化为社会必要的使用价值,从而也自然最后会归回自己成为自身的使用价值,用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熵耗损几乎为0的超级节能的循环经济系统,它不仅仅如此,它还绵绵不绝的从大自然、从宇宙之中吸取人类社会需要的养分,日益让“人”这个生物种族强壮、优化。。。。。。以致永远!"】

可见,马克思的按需分配就是均衡状态下,以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作为依据定价的按照劳动力价值付出多少的分配,它是个人劳动者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交换,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因此,最理想的共产社会不是根本不存在商品和交换,而是根本不存在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下,传统市场经济状态的社会生产现象那样,出现盲目的竞争而产生多余和不足的产品或者商品和交换,社会经济系统自身具备生产与需求的大数据系统分析,能够及时准确传递社会经济系统成员们的生产与消费数据,社会经济信息系统依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反馈、调节、指导着社会成员之间的生产消费,事实上,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行系统的神经系统,而那些掌握这些大数据的管理机构就像社会系统或者国家的大脑,未来社会系统的生产不再是传统市场经济那样盲目生产现象,而是相对有计划的生产,这种现象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越来越明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12:21:00
龙骧清云 发表于 2015-1-11 08:42
无法理解,劳动价值论是效用价值论的一个特例~此文未给出什么推理和分析~
你有什么不明白,我这方面的推理和分析多了去了。比如几年前所写《价值等价交换事实上是社会意义上的等边际原理》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