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809 17
2008-10-1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林汉扬</i>在2008-10-9 21:51:00的发言:</b><br/><p>如果“生产率指的是产品生产率。对于个体来说,边际效用总是大于0的。因此生产率越高,其效用生产率就越高。”这种情况的个体已经不是生物意义上的个体,而是一个统观整个社会的效用为自己的效用的“互惠人”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有时候某一物品对于这个“互惠人”的边际效用也是会有等于或者小于0的情况发生的,当某个有钱人办理红白喜事时,相对于参加宾宴的人群而言,总是会有酗酒过度和美食过剩的情况发生,请问这种引起过剩的铺张浪费的消费部分食物、美酒算不算是边际效用也是会有等于或者可能小于0呢?大家应该听说过红白喜事酗酒过度而丧命的?这不正是边际效用小于0吗?我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研究消费的合理是有必要的。但作专门的研究可以交给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去做,只要经济学以这些学科的事实判断为基础而不是单纯从心理学的角度想当然的价值判断就行了。</p><p><strong>"任何物品或活动的效用在边际上最终是下降的"</strong>这句话必须表明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不表明时间一定这个条件,就是错误的。下面引之《<font size="3">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和效用递减规律与信息对称</font> 》的一段话:</p><p>甲在某种状态下一天喝水的事件为例:甲在某种状态下一天喝水的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是一定的即1000毫升水/一天(或24小时);而物品使用率却常常>、=或<效用标准率都有可能。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才是递减的,因为,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超过效用标准率的那部分使用物品会使人体产生不适或负效用,比如,甲在上面的例子①种环境下就属于这种情况;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是0,这时,身体对水的总效用最大即对水的需求量厌足,比如,甲在上面的例子②种环境下就属于这种情况;当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时,边际效用应是递增的,比如,甲在上面的例子③种环境下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在这一天,甲的效用标准率还未实现满足,而紧接着到来的下一天的效用标准率又需要去满足它,这正是:今天未喝足,明天又更挨渴了。当然,第③种环境下的情况一般较少见,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水资源相对充足时的环境下尽量达到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避免物品使用率>效用标准率产生的负效用或资源浪费,从而优化自身与环境资源配置或使资源支配可持续,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去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p><p>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a href="http://www.pinggu.org/">http://www.pinggu.org</a>) 详细出处参考:<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54790-1-1.html">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54790-1-1.html</a></p></div><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枫之华舞</i>在2008-10-12 9:49:00的发言:</b><br/><p>在我看法中,效用自身是矛盾的。<br/>第一,在数学上,极值点是导数为0点。因此效用曲线和公式中,效用U(q)=Umax=U(Qn),则边际效用u(Qn)=0,此时价格p=u(Qn)=0。即只有价格为0时,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商品数量Qn=n</p><p>第二,边际效用递减,u(Qn-1)>u(Qn)=0>u(Qn+1)。于是有U(Qn-1)+u(Qn-1)=U(Qn)=Umax=U(Qn+1)-u(Qn+1),所以U(Qn-1)<Umax。即当价格不为0时,人获得的效应小于最大效应。</p><p>第三,“我认为从医学角度来研究消费的合理是有必要的。但作专门的研究可以交给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去做”。最大效应即消费的合理性,可由自然科学给出,即只有U(n)=Umax给定,Qn=n确定。于是U(n-1)和U(n+1)一样,是不合理的,所以U(n-1)<0。</p><p>综上:只有U(n)=Umax,商品数量Qn=n才是合理的,其他都是不合理的,此时价格p=u(Qn)=0;当价格p=u(Qn-1)>0时候,U(n-1)<0,人处在不合理的消费状态下。</p><p>我曾经用效用论推演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出卖劳动获得工资收入的人,永远处于不合理的消费状态下”</p></div><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林汉扬</i>在2008-10-12 23:36:00的发言:</b><br/><p></p><p>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问题的话,你的数学论证应该是证明了我上面论述的合理吧!</p><p>另外你那个有趣的结论:“出卖劳动获得工资收入的人,永远处于不合理的消费状态下”。能否帖出来看看!谢谢</p><br/></div><p>简单点说吧:<br/>        1、效用最大化时候的商品消费数量x可以由医学、生物学确定,x=x0。所以,当消费商品的数量x‘不等于x0时,有U(x’)<0;<br/>         2、当U(x0)=Umax>=0,有边际效用u(x0)=0;<br/>         3、依照边际效用u(x)递减规律和任意x’不等于x0有U(x‘)<0,Umax=U(x)=0。</p><p>综上,我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得到两个结论:<br/>        第一,价格为零,才有效用最大化;价格不为零,消费者无法获得效用最大化。<br/>        第二,效用最大化时,总效用为零,即消费者依照生物学、医学确定的消费数量消费而获得的效用总体为零。       </p><p>      所以,依靠工资生活的消费者永远获得不到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上的效用最大化,即出卖劳动的人永远无法得到生理、心理上的完全满足。</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3 11:20: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14 20:02:00

呵呵!枫之华舞同志,你好!

不好意思!在下的数学水平有限,只有小学水平,如果能用小学的数学表达或许会好些。下面你这段话“1、效用最大化时候的商品消费数量x可以由医学、生物学确定,x=x0。所以,当消费商品的数量x‘不等于x0时,有U(x’)<0;”中“x=x0”是指消费者消费x个数量的物品(你这里仅仅是指商品,但是我对消费者消费x个数量的物品是否效用最大化的研究不单单是指商品,包括消费者自己生产、消费者与别人(社会)交换、别人赠送的等等任何物品与消费者的效用关系都是我研究的,当然,在这里我就顺着先生的意思仅仅是指商品吧!)可以由医学、生物学确定,x=x0(你的意思是说消费x个数量的物品效用状态与消费第x个物品时消费者的效用状态都是边际效用为0吧)。

但是2、“当U(x0)=Umax>=0,有边际效用u(x0)=0;”中为什么
  “Umax>=0”?       

 你“3、依照边际效用u(x)递减规律和任意x’不等于x0有U(x‘)<0,Umax=U(x)=0。”同志这段文字中的“任意x’”是指任意数量吧?

 综上,同志你怎么就会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得到:

  “第一,价格为零,才有效用最大化;价格不为零,消费者无法获得效用最大化。

    第二,效用最大化时,总效用为零,即消费者依照生物学、医学确定的消费数量消费而获得的效用总体为零。”
  以上这两个结论呢?
  第一,“价格为零,才有效用最大化”
  个结论的论证颠倒了吧!而是应该“消费者消费x个数量的商品时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为0),所以,消费者不愿意再付出代价(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价格,即价格为0,以及其它非货币形式的如:时间付出为0、消费引起副作用即负的使用价值或者负的效用为0)。

第二,效用最大化时,总效用怎么就会为零呢?消费者在达到效用最大化时或者之前,总效用应该总是会等于0或者大于0,不可能为0;所以,应该是效用最大化时,只有边际效用为0。

至于同志的“
  所以,依靠工资生活的消费者永远获得不到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上的效用最大化,即出卖劳动的人永远无法得到生理、心理上的完全满足。”这段文字更加感到不能理解,当然,可能是由于我的西方经济学以及数学的专业水平太低,上面对同志数学表达的理解出现偏差也有可能。

 

也许,你可能把效用最大化可作为商品的无限制消费,这样价格为0,就可以实现,类似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时的消费状态吧!但是,这样理解效用最大化没有意义!因为,效用最大化只能是指某一物品的效用最大化,人类的所有商品(物品)需求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世间上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物品是我们需要但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商品社会中一旦现有的已知道的成为商品的物品需求或许虽然会有满足的那一天,可是又会有另外一种我们需要物品成为商品需要我们去满足,也许你又会说不要使产品私有化成为商品,一切归之于公有,按需分配,可是,每个个体的需求是有限的吗?如果不是,那么满足每个个体的产品是无限的吗?如果还是不是,这样理解效用最大化就没有没有意义!我可以肯定,人类不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多么发达,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组合永远也无法跟上人们的不断发展的无限需求。

请多多赐教!

 

 

这几天不知是不是人大经济论坛的网站太拥挤网速很慢,你们会这样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4 21:01: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02:06: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0-14 20:02:00的发言:

呵呵!枫之华舞同志,你好!

不好意思!在下的数学水平有限,只有小学水平,如果能用小学的数学表达或许会好些。

 昨天晚上本来想把我的推理用文字描述的,可惜,才开始我就发现文字语言只是一种描述,不能够充分表达逻辑关系。这是我以前没有充分认识到的。

要表述推理,必须用逻辑工具,其中数学是逻辑的高级形式。理论是反映事务A、B之间关系的,正确的理论内涵揭示事务之间的这种关系,错误的理论内涵不能表述这种关系。在逻辑上,理论与关系之间,具备逻辑判断,即理论用A描述,事务用a、b描述,则A≡F(a,b)。不同的理论之间,即反映的不同,不是a与b的关系,也就是前面F的不同。不同的理论,描述应该是A“≡F’(a,b)。

在逻辑上,=与≡不同,是从属关系的不同,≡从属于=,=包含≡。逻辑学的出现,恰只因为语言仅是现象表述存在局限性。语言是现象,具体;逻辑是存在,抽象。运用逻辑表示不同存在,是第一抽象,用逻辑关系表示关系,是第二抽象,确立真理即“定义”是第一抽象的逆向。反过来,逻辑也同样是一种抽象,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就是人不仅有感知,还有抽象。理论为“=”,真理为“≡”。

数学,是“=”这个逻辑关系的发展,同样从属于抽象,这个最简单、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是单位。数学的意义是告诉我们,运用抽象理揭示事务不同之前,必须找到一个相同的东西“量”,且这个相同是可观察的,即可以实现第一抽象的逆转,即不同可以被感知。抽象是从感知出发,并归结为感知。

综上,真理必然符合数学检验。高等数学与数量学即小学数学的不同在于,高等数学中单位唯一,而小学数学中单位不唯一。高等数学的单位是“1”,在哲学意义上,这个“1”是可以被观察的最低标准。

西方经济学在运用数学上,纵横坐标的单位不是相同的,而马克思经济学中,单位是唯一的。因此,西方经济学,无法通过纯数学的检验,而马克思经济学可以,即马克思经济学可以数理化,这个“数”是高等数学,这个“理”是逻辑符号。

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化,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比较困难,因为马克思经济学是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的应用,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化意味着人类历史可以套用在一个统一的函数中。

所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论中,纵横坐标是不一样的。按照高等数学单位统一化要求,效用论要么不能符合数学检验,要么不能得到符合现实的结论。效用论不具有工具性意义。

我说“依靠工资生活的消费者永远获得不到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上的效用最大化,即出卖劳动的人永远无法得到生理、心理上的完全满足。”这个结论就是把西方经济学中不同产品之间的不同量去掉,采用统一单位,从而得到了马克思的结论。

由此可见,把只要把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数学的“小学数学”向“高等数学”发展一下,就能够得到马克思的结论。我有时候很疑惑,为什么那么的精英才俊不肯迈出这一步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5 10:46: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12:38:00

同志啊,马克思不用那么高深的“高等数学”而用通俗易懂“小学数学”就可以了吧!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化我认为已经做到了,可以参看:

 

》;

》;

》;

《[原创]劳动二重性的理解以及几组价值公式 》;

[原创]讨论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和工资的关系 》;
[原创]马克思经济学真理与荒谬的数学逻辑推理 》等等。当然,一些公式还需要纠正,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14:03: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0-15 12:38:00的发言:

同志啊,马克思不用那么高深的“高等数学”而用通俗易懂“小学数学”就可以了吧!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化我认为已经做到了,可以参看:

《 [原创]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时间耗费及生产力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

《 [原创]关于马克思的“价值”公式与社会平均生产率的关系
 

》;

《 使马克思的经济学数学化,并解开“价值”之迷
 

》;

《[原创]劳动二重性的理解以及几组价值公式 》;
《[原创]讨论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和工资的关系 》;
《[原创]马克思经济学真理与荒谬的数学逻辑推理 》等等。当然,一些公式还需要纠正,请赐教,

不,你做不到。事实上,马克思本人同样是“导数”的发现者,即是现代高等数学理论的构建者,因为哲学、逻辑学和数学三位一体。

高等数学是函数理论,是“小学数学”的发展,能用小学数学解释的东西,用高等数学同样可以解释,但能用高等数学解释的东西,“小学数学”的解释就不一定正确。

但如果想利用函数,就必须遵守纵横坐标尺度一致的限制,否则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你的文章,我看了,我发现你连“小学数学”也用错了。

小学数学应用题中,5个苹果和5个香蕉,是不能相加的,也不存在5个苹果等于5个香蕉的说法。但在现实中,5个苹果可以换回5个香蕉的,即5个苹果=5个香蕉。
马克思理论中大量的篇幅讲的就是:第一,为什么“不可相加”、“不相等”的东西,在人们观念中是可以相加的,即5个苹果A、5个苹果B在人们观念中如何反映?这种对应反映为a、b;第二,人们以什么标准判断a、b的关系?人们以M为单位来衡量,于是有a=b(M);第三,M是什么?

你的论述却无视a=b(M)中只有一个单位M,而把A、B的质量单位或是数量意义上的单位生拉硬扯进来。纯属搞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15:15:00

马克思理论需要不要高等数学是另一个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应用了高等数学,但放弃的高等数学的约束,结论必然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