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015 8
2008-10-25

以前重庆政府修了桥,就坐收过桥费,50年也还不上成本。后来人称金融市长的黄奇帆空降重庆,主管经济。他认为,地方政府手上的王牌就是土地,于是发明了一种新的城建模式。有人称这个模式至少让重庆城建加快五年

 

黄奇帆组建了高投公司(高是指高速公路),高投司负责全市范围40个区县的千公里高等级公路修建,路修到那里,土地会升值。“他就圈了一点地,区县愿意给他。本来他修路,要区县拿钱,区县不拿钱,给他一块地,储备了,周转了,这也叫以地换路。” 黄奇帆称。

以长寿区长江大桥的修建为例。其运作方式为,高投司负责大桥修建,长寿区则划出大桥附近土地5000亩给高投公司,高投司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将桥建好后交长寿区。这时高投公司所有的5000亩地已经增值了将近3亿。

 

修桥修路的外部性是土地增值。以前,这个增值的产权是属于区县政府的,市政府不可能去找区县政府要升值的钱,因为增值多少无可度量。这导致公路的供应量大大低于社会最优数量。但如果在修路之前,区县政府市政府就以路换地,那么土地增值就清清楚楚归市政府所有了,相当于事先交易的成本为0。这样一来,重庆的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变。在2004年,五座特大型桥梁同时开工(都是长江大桥和嘉陵江),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5 19:29:00

今天买了21c经济报道

写得很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6 01:32:00
这种模式的弊端在哪里?风险如何控制?大家能讨论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 11:25:00

1、其本质是地方政府用土地资产来抵押融资,然后用所融资金带来的资产升值收益来偿付融资债务;

2、优点是盘活存量的土地资产,并加快了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

3、隐患在于,这种模式的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宏观经济状况和这些土地资产的升值前景如何?否则银行的坏账风险很大,实质上也就是加大了金融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 15:14:00

城市扩张太快,扩张的地方经济增长跟不上扩张速度。

路好了,但是土地价值要起来需要一段时间,也许是很长一段时间。搞不好就会是要银行去建路建桥了,然后收回的是一些没有很大价值的土地。跟现在的危机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17:32:51
至少从现在看,的确是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其他的因素有ZF在,都是可以解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