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39 0
2015-08-14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47劳动价值论重生再造要点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交换;社会和谐;纽带

2、劳动交换是社会形成与社会和谐的纽带

现实表明:孤立的个人是软弱的、是难以生存的,人类是以组成社会群居的方式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人类原始劳动虽然从个体意义上说是单一性的,但人的生存需要又是多面性的,这就促使人们相互之间必须发生联系。也就是人类的劳动和生存需要决定了人们必须协作交往、互利交换。生产关系就是一定生产方式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商品及其交换,就必然要揭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如何衡量和平衡的(探讨依据和尺度)。

一个物品如果丰富到人们不需要付出劳动量谁都能轻易获得,那么人们就用不着通过交换来获得该物品,该物品就不会成为商品了。所以一般地说通过交换获得的物品(商品)都可以看成是多多少少直接的或间接的“具有等效劳动量”的物品。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所指的商品是广义的商品,其中包含了“具有等效劳动量”的非劳动产品的物品。这里“具有等效劳动量”的含义简单地是说,每一个物品都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使用价值(或“有用性”、效用)。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社会属性的商品使用价值。为获得某商品使用价值,人们必须付出一定量的劳动代价(对于非劳动产品的物品则为等效的劳动代价),而这种劳动代价的大小是可以用全社会统一的有效社会劳动量的大小来表现的。本(24)已经谈到,流行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在,都没有说清楚什么是物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或高低以及其大小或高低是如何衡量比较的,但却常常说某物的使用价值很大,某物的使用价值很小这样的含糊其词的语句:诸如通常所说的水、空气的使用价值很大,但交换价值却很小甚至没有;钻石的使用价值很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等等浑话。可是人们并没有给出上述物的使用价值大小的衡量比较标准,而交换价值的大小却是有现实的比较标准的。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说商品有使用价值,无非就是说它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25,206]这里所谓的商品能满足需要就包含着人们愿意付出某种代价(可换算为有效社会劳动量)以获得该商品这种重要的社会属性内涵。人们愿意付出的代价(有效社会劳动量)越高,则该商品就具有越大的使用价值,这样一来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或高低就是可以衡量比较的,也就是可以用为获得该商品使用价值所必须支付的有效社会劳动量来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实际上也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可以用其商品价值的大小来表现的,即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是“荣辱与共”的)。劳动和需要的满足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通过劳动来获得需要的满足,而不是通过偷或抢等非法手段)。这是不同于流行的劳动价值论所认为的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可比较的新的认识。这也就是非劳动产品的物品“具有等效劳动量”的含义。

对于来源于劳动产品的商品为什么又要强调是“实现了交换”的劳动产品呢?这是因为用于交换或为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生产的劳动产品还只是“准商品”,它不一定就都能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以实现交换的目的,完成“惊险的跳跃”并转化为商品进而表现出一定量的商品价值。因此,商品和商品价值与劳动产品和所谓的“物品价值”是完全不同的经济范畴。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牢记:只要提及商品及商品价值,我们就认为它只是指交换领域中的物品(商品)交换关系,即物品所有者之间交换他们所拥有的物品的关系。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关系,从其物品所有者之间的人和人的关系来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彼此所拥有的劳动(包括“具有等效劳动量”)的关系(因为物品不能自己跑到市场上去互相交换)。

在人类社会初期简单的低水平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内部,人们都能生产出满足本经济单位的简单的低水平的消费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必需品,而后来又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并通过交换来满足对某些消费品的需要呢?简单地说,人类对劳动这种艰苦的活动始终有不断提高效率的追求,即用最少的劳动付出,获得最大的需要的满足。人类在劳动中,出于对劳动效益的追求与思考,逐步悟出了劳动分工和交换的优越性。斯密在经济理论中揭示和论证了分工能最大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观点;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说明了基于劳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人们进行劳动分工和交换可以为交换的双方以及全社会节约劳动并提高效率进而增加社会财富。因此,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是一种扬长避短,优化配置生产力资源的互利行为。这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通过分工交换,满足各自需要)。商品交换的意义就在于商品生产所有者双方交换各自所拥有的不同质与量的劳动就能节约各自的劳动,进而节约全社会的劳动或者产生了剩余劳动。这时已经交换的商品比与其同样的还没有进行交换的产品能够为交换的双方和全社会带来额外的利益。因此,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人们所拥有的不同质与量的劳动相交换的这种认识是合理的。

一个人完全靠自己直接的劳动,是无法获得高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一切资料。只有通过与社会或他人交换劳动的关系,发挥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特长,才能够以最小的劳动付出,获得最大的效用的满足。——劳动交换是人们扬长避短、互相帮助,也是一种协作。它是人类最基础的行为,是人类社会形成与人类社会和谐的纽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