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出发,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纸上谈兵——给wzwswswz 网友的公开信
www先生又说,孟子的学生引用《资本论》是断章取义,是歪曲了马克思的原话,是不懂得控制变量这一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www先生,我说你是祥林嫂,你不承认,你看,你又在啰里啰嗦地喋喋不休你的“同一条件下“,和“不同条件下”的角度区别了。www先生你以为我不明白你的话,其实,是你根本理解不了我的文章,搞不明白在什么领域里控制变量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或者,在经济学研究中,你根本就只会纸上谈兵,研究经济学,你还差得太远。实话告诉你,你扯的什么控制变量,我比你懂,正是因为我懂的控制变量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我才看出来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恰恰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在现实中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而且,在现实中,也找不到任何实际的证据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是不是马克思的纸上谈兵,恰好符合www先生这样人的的口味,让他们臭(读如秀)味相投从而惺惺相惜呢?
好吧,鉴于www先生的智商,我可以再把我的论证过程,用www先生他听懂的语言,重复一下。让他和大家看一下,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恰恰是纸上谈兵。在我复述的时候,我会加以解释,请www先生你坐好,认真听老师讲课。
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恰恰是纸上谈兵》。
老师我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对经济现象错误描述的基础上》一文中,有这样的话:“我们就从分析“因为小麦的价值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依然是一样的”这句话开始,马克思说一夸特小麦能交换来其他很多种商品,这些商品的交换价值就相同,这本身就是错误的,而这个错误的结论的得出,是因为马克思的所依据的大前提错误,即:“因为小麦的价值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依然是一样的”,这句话本身就是对经济现象“小麦在不同场合下的价值“错误的描述和判断。小麦在不同的场合下交换,虽然它的质量和重量都不变,都是一夸特,可是,由于交换的时间、地点、交换的对象不同,一夸特小麦能交换来的东西的数量也不同,但是,这些一夸特小麦交换来的商品,本身价值就相同吗?注意:一夸特小麦的质量、重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一夸特小麦的价值量,是不是一有也会因为小麦的质量、重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发生变化,小麦的价值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就不发生变化,就完全一样了吗?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夸特的小麦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在不同的交换对象手中,它的价值是变化的。
以上是老师的论证过程的原文。请注意这几句话:但是,一夸特小麦的价值量,是不是一有也会因为小麦的质量、重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发生变化,小麦的价值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就不发生变化,就完全一样了吗?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夸特的小麦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在不同的交换对象手中,它的价值是变化的。
这句话,肯定是www先生批驳我的重点所在,因为,www先生你引用了马克思的话:“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你说这句话充分证明马克思始终认为小麦的价值也是会变动的。马克思都认为小麦的价值是在不断地变化的。而我却说,马克思认为小麦的价值不会发生变化。是不是这个意思??我看,你就是这么想的。
www先生你说,马克思会控制变量,好了,我们先可以看一下马克思是如何控制变量的。马克思在在《工资、价格和利润》第六节《价值和劳动》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马克思的原文如下:
“初看起来,似乎商品的价值是一种完全相对的东西,如果不研究某一个商品和其他一切商品之间的关系,那就不能确定它的价值。的确,讲到价值时,讲到其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时,我们指的是这一个商品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时的数量上的比例。但是这时又会发生一个问题: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又是怎样决定的呢?
我们根据经验知道,这些比例是无限地不同的。如果我们拿某种商品,例如拿小麦来说,那我们就会发现,一夸特小麦同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差不多有无数不同的比例。但因为小麦的价值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依然是一样的,不管它是表现在丝绸上也好,表现在金子或其他某种商品上也好;所以这个价值就应当是一种不同于它与其他商品交换的那些不同比例的东西,是与这些比例毫不相干的独立的东西。一定有可能用一种极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不同商品间的这些不同的等量关系。”
这是马克思的原话,请问,马克思在哪里说到了,一卡特小麦和其他物品进行交换,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比如1883年4月13日早上10点到11点之间,比如1818年5月5日下午2点到3点之间,这样的时间段内完成的。马克思说了吗?还有,马克思说了,一夸特小麦是在那两个时间段内的某个具体地点,比如,莱茵省,这个给了马克思很大的出版自由,可以让马克思利用报纸挑动德国国内不同等级间的内斗,最终让德皇关了马克思的报社,然后马克思又诚惶诚恐地向德皇情愿并在信中向德皇磕头稽首请求重新允许开开办报馆但不被允许的地方;还是,在大英帝国的首都——自由世界的首善之区、这个言论自由、身份平等,机会均等、只要你有真才实学能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作贡献就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马克思博士却连生机都维持不了连个普通工人都不如的伦敦?我总结一下,马克思在这段话里,在《资本论》里,都没有谈到或者强调一夸特小麦,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地点也分范围大小,我们姑且以一个中型市场为例)内和其他物品进行交换的。因此,wwwx先生强调说,马克思说的是“在同一条件下”该商品同其他商品交换具有不同的交换比例这样的说法,看来,用马克思的原文来印证,似乎就是说不通的事情了,有马克思的原文在,www先生,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www先生,你还可以嘴硬说,马克思使用的方法是我等不明白的,是和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是“暗合”的!真是嘴硬啊,嘴硬的比鸭子嘴还硬。我想请www 先生看看马克思先生的原话:“我们根据经验知道,这些比例是无限地不同的。”请wwww 先生注意;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我们根据经验”,既然是“根据经验”,那么,请问www先生,有没有一种“实际”的交换经验,这个经验,是一大批人,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同一个市场内,同一种交换条件(即每个人的交换意愿的强度,每个人交换意愿的广度都是一样的)下通过交换获得的。假如www先生,食人间烟火,他就会知道,根本不会存在这样的“实际”经验,因为不可能有一大批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同样的交换意愿下,同时进行一夸特小麦和其他物品的交换!www先生,你是不是经常想象出这样的一幅交换画面!马克思召集来一大批他的拥泵,起码由50人吧(按照归纳法,人数越多越好,一夸特小麦交换的其他各种和小麦之外的任何一种商品越多越好),他们来到了德国的汉堡的同一个市场,在马克思的指挥下,在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出版的这一天的早上9点,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质量、成色没有任何区别的一卡特小麦,在9点的同一秒钟,用他们手中的一夸特小麦去交换其他任何一种当然是除了小麦外的任何一种、其他各种商品,而且交换在同一时间点结束,此时,马克思对这50人说:看,我《资本论》里的论述:“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是绝对正确的,你们刚才不是进行过控制变量的实验了吗?于是众人欢呼:乌拉!www先生也三呼:马克思万岁!马克思万岁!马克思万岁!
呵呵,说到这里,我不知道,www先生,是不是整天朝思暮想的就是马克思召唤他去进行这样的实验,是不是通过这样的控制变量的方法,www先生就认为马克思就证明了为了论述他的劳动价值论而提出的命题:“一夸特小麦同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差不多有无数不同的比例。但因为小麦的价值在所有这些场合都依然是一样的”的正确?在www先生这样弱智的人眼里看来,的确是如此了,在那些和www先生一样没脑子的人是如此了,可是,我们这些喜欢思考的人,还想问问马克思先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交换条件下,一夸特小麦交换来的这些各种商品,它们的交换价值,就一定相等吗?它们的价值就一定相等吗?,“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马克思做数学题“一夸特小麦=某多铁”, “一夸特小麦=某多油”, “一夸特小麦=某多棉” ,“一夸特小麦=某多茶”,然后,就会有“某多铁=某多油=某多棉=某多茶=某多其他的什么”这样的等式。好了,从数学上的的等量代换来说,马克思做出的推理是没错的,可是,马克思要问问那个汉堡的市场里,把“某多铁、某多油、某多棉、某多茶、某多其他的什么”交换成马克思召集来的那50个手中所拿的一夸特小麦的小贩,他们是否愿意按照“某多铁=某多油=某多棉=某多茶=某多其他的什么”这样的等式或者比例来进行交换,如果他们愿意,马克思的数学公式就是对的,如果他们不愿意,就是说“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不一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那么,也就意味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这一马克思的理论就是错的,同时,也直接证明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不知道,www先生能否帮着马克思先生找到了这些交换者,并问问他们的想法,或许,不用www先生问,马克思以及www先生本人已经代表他们回答了,不代表这些人回答,马克思的理论如何正确?不代表他们以及后来的糊里糊涂地以及被迫地接受马克思的理论的人,www先生,如何靠利用马克思先生的学说混口饭?
说了这么多,我不知道www先生你是否认真听课了,如果他认真听了,当然,他不会的。他的脑子已经被马克思先生用一把生锈的锁锁起来了。说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马克思先生是按照“经验”,即,人们的实际的生活经验来论述他的理论的,而既然是实际的经验,它的获得,绝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交换条件下获得的,因此,一夸特小麦交换来的任何其他各种商品,除了小麦外的任何一种商品,它们的量是不同的,同时它们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因此,一夸特小麦,在马克思说的“这些场合”,它的价值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在这些场合,它的价值是相同的,是违背客观经验的。也即是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建立在违背客观经验的基础上的,对经济现象,马克思进行了违背事实的错误描述,而他只所以如此作为,只是为了他的理论在纸面上正确!
好了,假如www先生,还要嘴硬,进一步嘴硬,马克思是控制变量,我告诉他,在经济学研究中,这样的控制变量进行研究,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方法,因为,经济学研究绝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但绝不能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中要控制变量,是这个变量可以被控制,温度可以被调节,湿度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质量可以根据需要加减,位置可以被固定或者移动……而在经济学研究中,所谓的变量,交换的时间,地点,方式,尤其是交换的意愿等所谓的变量,是无法人为控制和影响的,谁能去像马克思那样,召集全地球的人,命令他们在同一个地球上,同一时间,进行有关的交换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变量的不可控制,就只能导致,马克思“暗合”般的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的手法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假说,是一个只在特殊的特定的条件下成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的结论,而不是一个普遍的结论,或者说,是一个纸上成立的结论,因为,变量的控制,只能在马克思先生的头脑中以及用来书写其理论的纸上才能实现!而谁要在经济学研究中,控制所谓的变量来达到他的实验目的,除了他利用暴力手段,威权措施强迫他人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进行交换外,他不会有其他办法?你凭什么命令我,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去进行我不愿意地交换?于是,我们好像也明白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了,就是在信奉马克思经济学的国度里,人们为什么大多缺少经济自由,是不是他们都被www先生这样的自诩为明白经济学的人当成可控制的变量了?www先生,到底是谁不懂经济学研究,没有资格进行经经济学研究呢?是你,还是我!
欢迎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