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6-16 09:20 
呵呵,亏你马勒这么多字,累不?
你除了转移话题外,你还会做什么,你是关公、你秀了你先人和你的智商 ...
第一个问题,所谓的循环论证是指论证的前提(论据)的真实性是由结论的真实性来证明的。马克思举出20码麻布=1件上衣(实际上举出的是“1夸特小麦=a量铁”,因为两者在这里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现在就用20码麻布=1件上衣代表1夸特小麦=a量铁)是把它作为一个在客观上可以观察到的例子举出来,这个例子的真实性可以直接由人们的观察来证明,根本就无须用两者的劳动量相等来证明;特别是,马克思在举出这个例子的时候,两者劳动量相等的结论尚未得出,因此,根本不可能用两者劳动量相等的结论来证明20码麻布=1件上衣的真实性。所以,从20码麻布=1件上衣推出两者的劳动量相等根本就不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
因此,你本主题所说的“wzwswswz 亲口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循环论证”既是你的一厢情愿,也证明了你对循环论证的无知。
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所纠缠的是为什么是20码麻布=1件上衣,而不是21码麻布=1件上衣,或不是19码麻布=1件上衣,那么你的问题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客观上,麻布和上衣的交换比例尽管在趋势上会趋向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比率,但这个比率也绝对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它还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这个比例接近于客观实际,那么它就是合理的,就可以用来分析两者的价值关系。
就好比草原上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数量从长期来看总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率,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保证这个比率就一定是某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因此,在分析上,只要所列举的比率相对接近于事实,就是合乎逻辑的,就是合理的。但如果列举出的比率是食草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食肉动物的数量,那就不合理了。
同理,在我们能够用统计的方法得到在一个长期的交换过程中麻布与上衣的必然趋向于的那个交换比例之前(实际上,对经济学来说,这种统计是可以用日常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来代替的,因而并不是必须的),无论用20码麻布=1件上衣,还是21码麻布=1件上衣,或者是19码麻布=1件上衣,来分析两者的价值关系都是合乎逻辑的,是合理的。但如果用1码麻布=20件上衣这种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交换比例来分析两者的价值关系就是不合理的,不合乎逻辑的。
在上述前提下,如果你愿意,把这里的麻布和上衣换成其他任何商品也都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
如果你认为20码麻布=1件上衣不是对这两件交换成功的商品的关系的最全面、最本质、最准确的关系的描述,那么你能给出一个能够描述这两件交换成功的商品的关系的最全面、最本质、最准确的关系的表达方式,并给出你的证明吗?
第三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马克思的论证确实不够充分。但这种不充分只是论证方式上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结论就是错的。如果你有能力,你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合乎逻辑地推出马克思的结论,从而证明马克思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我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以上就是我对你的三个问题的正面回答。我的回答有不合乎逻辑的吗?我的回答否定劳动价值论了吗?
理解不了劳动价值论完全是你的智商问题,是你的知识储备问题,是你对科学研究方法一窍不通的问题。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自己没本事,撞个头破血流,就用人身攻击来给自己打气,算什么东西!
我告诉过你,本人研究经济学完全是业余爱好,本人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只有像你这种下作之人,才会把无中生有当做辩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