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jdkj 发表于 2016-10-5 15:57 
讨论不要先下结论,最好拿出学术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
好,我逐条为你道来。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03465-1-1.html
“从物理学角度看,劳动力与机械力没什么不同,都是人利用的工具或对象。换句话说,工人与劳动力是分离的”
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请问劳动力与机械力何以相同,是机械力有体力呢,还是机械力有智力呢?
“工人与劳动力是分离的”,劳动力与劳动的条件可以是分离的,工人与劳动力可以分离吗?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60629-1-1.html
“ 商品交换关系实际上是商品本身或商品所包含的物权发生了相互转移,两者是一种相互转移关系,失去的必然要有得到的,耗费掉的必然要得到补偿回来。换句话说,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耗费补偿关系。
然而,资本家交换得来的劳动力与劳动力所作用的劳动对象之间并非交换关系,而是资本家协议委托工人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加工而已,其中并不是,也不存在将劳动对象或其物权在劳资之间进行转移”
交换都已经完成了,资本家已经有用了劳动力,劳动力怎么使用,进入什么劳动过程,占有什么产品,都跟工人没关系了,he_zr这时候又要用“协议委托”代替前面的交换,玩概念没什么意思。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58714-1-1.html
“ 关于第一点,马克思把劳资合作生产中的资本家排除在劳动者行列之外,称产品唯工人创造,劳动成果理应归工人所得,资本家所得是占据了不属于自己的部分,属于侵占工人的利益,所以是“剥削”行为”
马克思说:“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其次,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
资本家之剥削工人,并不是因为侵占工人的利益,而是因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是提供剩余劳动的。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46342-1-1.html
“马克思把劳动力耗费看成商品的唯一属性,固化了商品的本原”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到了he_zr这里,怎么就成了“马克思把劳动力耗费看成商品的唯一属性”?这样的错误,就算不是搞学术的,也不能愚蠢到这般地步吧。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33310-1-1.html
“比如,假定体力劳动支出100单位的量,只能推动100单位的物体,要想推动200单位的物体只能自身量加至相同的200单位,这是量加关系。而脑力劳动则不然,可以通过使用技巧,利用杠杆原理推动比自身更多单位的物体,如50单位就可推动100单位的物体,即推动自身单位的物体,实际耗费的单位量要少,形成量减关系。”
脑力劳动的杠杆原理?闻所未闻啊。麻烦he_zr先生用脑力劳动推一下自行车可好?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12229-1-1.html
“ 作为对事物的分析,人们对事物的把握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是分析事物的物质实体,二才是分析事物的属性。无论只抓住事物的哪一个方面,而忽略哪一个方面,其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残缺不全的。对资本这个事物而言,要回答资本是什么,首先要确定资本的物质实体是什么,然后才能去认识事物的属性。从马克思的概念和含义看,资本首先是一种实物,即通过生产和交换循环的货币。人们如何认识这种循环的货币,发现它具有哪些特点和性质,那些则是它的属性”
好一个“从马克思的概念和含义看,资本首先是一种实物”,马克思都说了“商品是价值实体”,到he_zr这里实体就成了实物了。在资本阶段,“商品和货币这二者仅仅是价值本身的不同存在方式”,而且必须“不断地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he_zr又说生产阶段的货币,又说交换阶段的货币,语言混乱不堪,对斯宾诺莎的“实体”哲学概念毫不理解,错谬百出。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542250-1-1.html
“这有什么不对?劳动对象的变化是原材料向产品的转化,原材料是变化的内因,劳动力和生产工具要素是变化的外因,事物变化由内因决定,外因只是提供变化的条件。此处,产品是原材料决定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不可能玩空手道凭空变出产品来”
来看看“原材料是变化的内因”,这就像说“原材料是劳动过程的主体一样”。前面说着劳动力和劳动力的生产条件是不一样的,现在劳动力又成了生产条件之一的原材料的条件,为了颠倒黑白不惜自我矛盾啊。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494341-1-1.html
“比如,一个年轻学徒和一个年长师傅,或者按现在的说法,一个体力劳动者和一个脑力劳动者,按马克思的解释,在同一劳动时间内,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是不相同的,后者要比前者劳动量复杂而“大”,是前者简单的“自乘或倍加”。那么,其根据是什么呢?马克思称,这是由他们背后的“社会过程”决定的。背后什么“社会过程”,如果没猜错的话,无非是劳动者前期的教育训练花费之类的东西,用通俗的话说,前期投入转化过来不就是多吃了两碗饭,积蓄了更多的力气,在生产中一并爆发出来,所以劳动量就“大”了起来等等。”
马克思说:“物的价值则只能在交换中实现,就是说,只能在一种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这样,物化在商品价值中的劳动...它本身的积极的性质也清楚地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把一切实在劳动化为它们共有的人类劳动的性质,化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交换就是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简单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再复杂的劳动、再复杂的劳动产品,最后也只是作为价值、作为价格参与到交换中。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26357-1-1.html
“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但必须向更低的平均生产率看齐,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则越小。价值越小,交换能力则越低,交换以价值为尺度,得到的交换物则越少。换句话说,无论你生产再多的产品,你也只能跟平均生产率的生产组织得到相同的交换物”
前面还没有限定主体,到后面就变了主体了。前面还可以看成整个行业,后面已经是行业中的某个个体。社会平均生产效率下的单个商品的价值自然是一样的,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多,那么自然价值就多,连平均数和单个数的差别也搞不清楚,我是不相信的。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79078-1-1.html
“从理性认识出发,协作生产中创造是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的共同作用和贡献,劳动产品是两要素共同作用和贡献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双方按彼此的要素作用贡献大小进行协议分配。双方认定生产资料参与了创造,自然出资一方获取劳动产品分配就天经地义了。现实中如果不从理性认识出发,不承认是生产两要素参与创造,那么人们只能回归个人生产方式。”
不是马克思不承认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劳动过程,而是he_zr不承认工资和劳动力的交换使得劳动力的支配权或日使用权发生了转移。he_zr先生认为工人不应该提出两次要求,一次要求工资,一次产品的分配。这是he_zr历来的作风。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85086-1-1.html
“ 大家知道,马克思资本论把产品划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把使用价值定义为产品的自然物质,为人们消费的内容,把价值定义为劳动力耗费,且抽象的“凝结”在产品中,而且还声称是客观存在,成为所谓的“客观价值”。
马克思此时怎么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要追根问底。既然产品这个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比如面包,为人们消费吃了,通过人体转化为大便排泄掉。人们不禁要问,面包“凝结”着劳动力耗费价值,而且是“客观”的存在。那么根据物质世界质能守恒,或“物质不灭”定律,客观的东西是永恒存在的,不会消失的,面包尽管物质形式改变了,但物质实质没有改变消失,那么它“客观凝结”的价值同样也不会消失,亦然存在。
马克思还声言,资本家通过生产无偿的占有了工人剩余劳动的“剩余价值”。人们似乎就感到疑惑了,既然价值可以“客观”的存在于物质内容中,资本家可以占有面包物质中的价值,工人为什么不可以从大便物质中拿回来呢?难道资本家占有了面包,连大便都舍不得遗弃而继续占有?让人大惑不解啊!”
棉花在纺成棉纱的时候会有飞絮残留下来,这不妨碍棉花的全部价值转移进棉纱中,因为飞絮的残留是社会生产的条件之一。面包被人体吸收以后会有大便排出来,这不妨碍面包维持人的生存,就像排泄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一样。如果he_zr坚持认为只有用来吃才能维持人的生存,那我毫不介意他做第一人来试一下。
还有许多帖子,无一不是如此,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