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的这种批评,尽管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具有革命性,但在大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为一个网友的理解,重帖在此,供大家参考:
转帖】一个国外网友对马克思的评论
转帖, 评论, 马克思, 网友, 国外
转帖自
http://srlb9u.xanga.com/ Wednesday, 11 March 2009
卡尔·波普尔(Sir Karl Raimund Popper)
马克思主义影响当今世界之大,由金钱的运作的《资本论》到《共产党宣言》还在巨大国家如中国之中发挥功能。 可惜后世人总会见证推论是否正确。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一书由共产党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学家李克洲所著,其著作内容表示马克思之核心价值是错误的。
波普尔的评价令人进一步深思:“马克思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缺乏可证伪性,不能视作科学。 但尽管马克思的理论并不成功,但无可否认他创作态度的真诚。 从人类思想进步的角度看,马克思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证明一个错误可以伟大到何等地步。 ”
卡尔的话引申了两件事
一. 可证伪性
二. 错误
对于《资本论》已经是一八六七年所首发行至第四卷一九一零年,至今已经逾百年,百年来经过苏联的解体、中国的兴盛。对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所信托之思维主义,所经过的考验相信根本连数都数不了。
但卡尔所著名的科学哲学及其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显示,马克思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缺乏可证伪性,不能视作科学。 到这里令我想起,人每每会将一些事情以合乎逻辑的事情加以发展。有如马克思一样,他本事以思维的开宗立派,其信徒岂如千万?卡尔对马克思的理论表示尊敬的,因为其理论本身可证伪。但对住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却表示失败。 马克思理论的失败在于历史局限性,因为它不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波普尔说,作为一名预言家,马克思失败的原因,完全在于历史主义的贫乏。
回首一看,卡尔的哲学非常精到。卡尔之哲学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 跟经验主义及其观测的"归纳法"泾渭分明。
卡尔尤其反对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任何情况,只能作间接评测。也认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像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例如, 人们在检测100万头绵羊后得出「绵羊是白色的」这一理论,然而检测之外,只要有一只黑色的绵羊存在,即可证明前面的理论错误。谁又能无穷无止地检测绵羊,以证明「绵羊是白色的」理论的绝对无误呢? )。 这一「可错性」原则所推演出的「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这确实与“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一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又,经验主义[即今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它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机率论来修正结论 。其中机率为左右结论的一项重要因素 。结论为机率左右,也表示其思想亦只是从机率出发。当然地,这符合科学理论!但却不得不承认,有机会错误。
第二件引申出来的是就是刚刚提及的错误。卡尔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其中包括:马克思过份强调事情的结果影响 ,亦单纯的认为干预一定要采取公有管理,利益保障一定要用革命暴力手段。卡尔认为,其主义有意挑衅阶级之间的矛盾使革命爆发 。可是以上问题,资本主义已经解决过来。值得深思的是如前部份所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共和党宣言》已经过百年历史,对于马克思,我深表敬重,我敬重他在于逻辑上的真诚,却太信任机率下的理论而失败。
然而即使不同权威学者以不同角度予其否定,至今信奉马克思主义却还大有人在! 當然我深信中國共產黨思想已經將馬克思的錯誤修正過來(其干預式開放市場可略見一二) ,其信徒亦不乏聪明有能之仕。这却可追溯于不同人的知识之不确性。
卡尔认为马克思失败的原因,也完全在于历史主义知识之贫乏。 可见知识对一个人的修养判断影响深远。然而神游共产哲学之后,反思自我。对或错其实单凭理论是不足够定论,更深一层是,定论根本就不存在。既然没有绝对的答案时, 认知、知识比智商来得更加重要。而作出判断亦不能假定自己绝对正确或别人绝对错误。 只能以机率作比例。但若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大量的不确定性, 判断人的行为最为适合是以机率为本的归纳法 。其中包括文化的不确定性、智慧的不确定性、成长经历的不确定性、时间的不确定性。 而且以不确定性数量,确是可以几乎断定判断是错误的。而对于像马克思这样过份自信而判断,我们只好明白他在于历史主义知识之贫乏 。 。 。
其实人谁不犯错,正如马克思一样,即使最后犯错了仍然赢得卡尔与及后世人的尊敬!所以当犯错乃常事而且几乎没有绝对的正确的时候,懂得接纳、明白对方、尊重别人及透过沟通才能令社会更和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97181&page=1&from^^uid=1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