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85 17
2017-12-10
等价格交换,几近于废话,它什么也证明不了,既不能证明劳动价值论的等劳动量交换,也证明不了效用价值论的等效用量交换。
等价格交换,其实是指两种物之间按等货币量交换,或按相等的总价格交换。
货币在这里,只是个媒介而已。
比如,张三生产A的机会成本是五单位B,李四生产A的机会成本是九单位B。
张三卖A同时李四买A,两人的价值域是一件A能换五单位B到九单位B之间,只要两者交换的比例在价值域中,两者都获得了“利润”。
如果双方议定的交换比例是一单位A换七单位B,张三卖一单位A换得七单位B,比自己用生产一单位A的资源转作生产B的数量(张三的机会成本五单位B)要多;同理,李四买一单位A要付出七单位B,比自己生产一单位A的机会成本九单位B要少。两个人都有利润。
当人们使用货币作媒介时,问题就转换成以下。
一单位A的价格21元(也可以是63元),一单位B的价格3元(也可以是9元),两者的交换比例还是一单位A换七单位B。
可见,货币不过是个媒介而已。
如果张三和李四的议价不是一单位A换七单位B,而是一单位A换八单位B,这不过是说,比起一单位A换七单位B,一单位A换八单位B使得张三赚得相对更多些,李四则赚得更少些。
在货币经济中,无非是A与B的比价提高了。
比如,张三卖一单位A得到的货币不是21元,而是24元,李四卖一单位B的价格3元不变,则两种物的交换比例是一单位A换八单位B。
还有其他情况,比如B降价,或者A略涨价同时B略降价,或者A大幅度涨价而B略有涨价,或者A降价而B大幅度降价,都可造成张三相对赚得多李四赚得少。
比价的变化,不影响物物交换是按等货币量交换,只影响交易各方的相对利润。
而劳价论和效价论就要面对问题了:如果一单位A换七单位B是等劳动量(效用量)交换,那么,一单位A换八单位B也是等劳动量(效用量)交换么?
可见,等价格交换(等货币量交换,等总价格交换)不能得出劳价论和效价论的“等价交换”来。
同样,说交换是“不等价格交换”,就更是无厘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2-11 00:03:22
两种物之间的比价(相对价格)不变,则两种物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变;比价变了,则交换比例变化。
内在价值论根本就是在扯。
生产一物的劳动,在物生产出来后,就不增不减了,它怎么决定该物的价格?它怎么决定它能换回的他物数量或者钱数?
一物生产出来,原来是按照一定预期价格生产的,但是,市场需求比预期旺盛了,实际价格比预期价格要高,这同劳动量或成本没有关系,只同需求有关。
劳价论的内在价值论,就是这么搞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1 08:2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1 19:52:08
龚民 发表于 2017-12-11 08:22
哈哈,你生产产品能不耗费劳动量?这耗费的劳动量是内在价值要获价值补偿,这是合理的代表着正 ...
耗费就是成本,成本是否能够得到补偿或能否得到全额补偿,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成本并不能单方面决定价格。
你学着黄焕金说疯话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8 23:51:02
给民科们启启蒙: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9 06:49: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