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长大 发表于 2018-4-28 11:30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人类消耗劳动力,体力和脑力,产生生产过程中共通的价值的过程。简单的说,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为它消耗的人的体力和脑力在生产过程中是无差别的。

本帖舍弃了“价值”等概念,淡化了“体力脑力消耗”等等概念,比较而言,突出了“人类活动过程”等概念。
 
人类劳动,是得到人类货物的人类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有人类性,有主体性。这区别于非人类活动,等等。
无差别人类劳动,可以从劳动概念的内涵意义上来看,也可以从外延意义上来看,有这么二种思路。
按前一种思路来看,文盲清洁工的徒手扫地劳动一天,和爱因斯坦科研劳动的一天,是同样的。
按后一种思路来看,各个劳动之间充满了差异,但,在加总和平均后,能得到混合均匀的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是马克思说的价值。价值,是无差别的总量性劳动。
如按前一种思路,有许多不便利之处。但是,也能推出价值。
如按后一种思路,就简单省事很便利,并且,也能推出价值。
当按后一种思路,则各个劳动是各具形态,各各不同,经由劳动量=货物量这个等式,可以直接加总和平均。
平均之后,就是把各个劳动给混合均匀了,得到无差别的总量性劳动。
打比方说,有各种各样的粥,现在把它们放到大锅里,混合均匀之后,之后再看,那就是无差别的一锅粥了。
也就是说,这个无差别的一锅粥,好比均质的总劳动,代表了总财富,代表了混合均匀的总财富。
并且再看,货币也是无差别的均质的东西。
这样一来,均匀均质的总劳动,均匀均质的总货物,均匀均质的总货币,三者就凑到一起来了,便于搞分析。
按照后一种思路来看,各个劳动,各有能力,各有形态,互有差异,都是具体的。
只有把它们加总、平均之后,才会得到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其实就好比,对全班的学生做平均化、标准化。
那么后一种思路,是现代的统计学处理,简单、通俗、直观,不需要思辨等等。